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评论

毛泽东与《一法通.万法通》

时间:2006-11-21 06:3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671次
      
          毛泽东与《一法通.万法通》
 
    《一法通·万法通》是晚清湖南学者、大教育家吴獬编著的一本学童蒙学精品。其中收集的民间俗谚,文籍典故,无不富含哲理,精采十分。读来是琅琅上口,细想又拍案叫绝。比之《三字经》、《增广贤文》等浅显易懂,而又更能显示出民族大众文化的智慧与博大精深,因而在清末民初广泛流传于民间。毛泽东少时即熟读此书,、受其影响乃至一生。
    我们打开毛泽东的著作,发现引用《一法通·万法通》的地方还真是不少。
    《一法通·万法通》(以下简称《通》书)116页有句:“人非尧舜,谁能无过?”毛泽东借此教导大家:谁都可能犯错误,但改了就好。
   《通》书65页:米汤泡饭,仰本还原。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毛泽东用“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来比喻基层单位虽小,但五脏六腑都具备,不可欠缺其一,因此工作都要过细。
    《通》书73页有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通》书l04页有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毛泽东把这两句连起来,教导同志之间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通》书94页有句: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毛泽东引用这旬来说明保持组织生命活力的重要性。
《通》书123页:一言堂,不二价,不要钱,鬼也怕。
     毛泽东引申之,主张领导者不要搞“一言堂”,要发扬民主。让大家说话。
    《通》书8页: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毛泽东将其改为“人贵有自知之明”。
    《通》书l22页:阳春之曲,和者必寡。毛泽东借用之,主张文艺界要为广大的工农兵服务。
    《通》书43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通》书92页:硗硗者易折,皎皎者易污。
     这两句均被毛泽东引用过;
     篾扎纸糊的老虎,原是一种民间玩具。《通》书92页有:一分钱,一分货,纸老虎,莫戳破。”这是货担郎吆喝的口头广告语。毛泽东对“纸老虎”一词颇感兴趣,若干年后,用它来比喻“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鼓励人民要敢于与其斗争。
    大跃进中的豪言壮语“乘风破浪”即源自《通》书16页之“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句。
    “人定胜天”一词源自《通》书70页之“天定胜人,人亦定胜天”句。
    毛泽东诗词中也有。
    如“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即出自《通》书70页之“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句。
    又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从《通》书86页“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中变异而来。
    至于文章中,引用、借用的就更多了。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通》书123页原为“拼得一身剐,皇帝老儿拖下马。”
    林彪驾机叛逃,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嫁入,由他去吧。”语出《通》书42页“穷要本等,富要饶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毛泽东曾自嘲是“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也是由《通》书92页中来。
    毛泽东说:  “人怕出名猪怕壮,名家一旦出了名,就难有更大的作为了。”语出《通》书l6页:“得一尺,进一丈。人怕名,猪怕壮”。
    由此我们得知,成功人士出名之后,更要警惕滋生骄娇二气。应夹着尾巴做人。
    毛泽东对《一法通·万法通》烂熟于胸。能够做到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给人不少有益的教诲。
                       《作家文摘》                   责任编辑:姜成武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