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评论

余秋雨:上海文化人胆子越来越小了

时间:2006-11-17 07:0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58次
  •   核心提示:余秋雨说,上海的文化人胆子越来越小了,他呼吁在关键文化问题上,上海必须大胆、鲜明地表达观点,“否则上海的文化形象很可能就是支支吾吾、嘟嘟囔囔、千人一面、千人一声”。

新华网上海11月15日电(记者 孙丽萍)“近年来上海的经济发展全球瞩目,但文化地位没有提升,仍站在一个小角落里,格局小而趋于琐碎。”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上海这样说。

余秋雨在15日举办的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嘉宾智库”创立仪式上演讲时,列举全球重要的文化城市,包括纽约、巴黎、法兰克福、伦敦、布拉格等。他将上海与这些全球文化重镇乃至香港、台北等城市一一比较,指出上海成为全球文化中心城市的条件、潜力俱在,可惜文化现状不尽如人意。

余秋雨说,如纽约、巴黎这样的文化中心,往往既有“重要大师”,更有强大的对同一语文地区和不同语文地区的辐射力。

为何当下上海的文化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余秋雨指出上海文化近年来日益陷入地域文化、信息文化的迷雾,以及一种“求稳、怕惹麻烦”的心理迷雾,非但距离文化中心尚远,连自身的文化形象都变得日益模糊。

余秋雨指出,地域文化迷雾是当前中国文化的重要“陷阱”。上海沉迷于对“海派文化”的探索解读,格局变得狭窄,长久以往,自然影响到它向外的文化辐射力。

余秋雨说,上海不必对海派文化执迷不悟,永远唱着 越剧、沪剧、滑稽戏,上海文化大不了。“其实越是大的文化,越没有地域性。从鲁迅到巴金是上海文化的最高代表,但没有人会把他们归为海派文化。归根结底,上海只是个发生地,文化人的居住地,不必把所有文化上的光荣都归结到一方水土。”

谈及上海文化遭遇的“信息迷雾”,余秋雨说, 上海人近代以来就有“消息灵通”的传统,只是在资讯爆炸的当下,这优点反而变成缺点。上海人贪恋热闹,“耳朵要听的多,眼睛要看的多,干扰太多,没有时间来安静地制造好的文化”。

余秋雨说,上海文化有一种现象,即是要平衡,怕麻烦,求稳,用俗话说,就是对人对事搞“一碗水端平”。上海的文化人胆子越来越小了。往往就在怕麻烦的过程中,上海的文化形象失落了。

余秋雨呼吁,在关键文化问题上,上海必须大胆、鲜明地表达观点,“否则上海的文化形象很可能就是支支吾吾、嘟嘟囔囔、千人一面、千人一声”,谈何创新?更不必奢望跻身文化中心的地位。

余秋雨接受了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嘉宾智库”成员证书。据悉,这一“嘉宾智库”截至目前已“收纳”全国2800余位知识分子,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军事、环境等各个领域。 冯一刀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