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史铁生,在墙上开窗的人

时间:2012-05-09 08:1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76次
史铁生写道:“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只要是真诚的,是自己的,她(他)的死都是一座纪念碑。”

 


 

       深夜,忙碌完一天的事情,正想静下来写点儿东西。忽然接到一条短信--

      “铁生走了”

      默默地看了半晌,没有回信去问究竟,--来信的是新闻界的一位友人,平时热情爽朗的人,却只写了这四个字,心中的哀痛可想而知。
      还用问什么呢?

      有的人会让人以为他永远不会走,史铁生就是这样的一个。
      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双腿瘫痪,从肾炎发展到尿毒症,几乎半生在靠透析维持生命,对有些人来说,这种情况下的死亡未必不是一种解脱。而史铁生不一样,他说自己“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其实,他的职业,除了生病和写作,还曾经是在鸭蛋上画仕女的街道工厂工人,他画的很好,作为一个残疾人足以靠手艺养活自己,只是不知道他画的那些鸭蛋,今天却流在哪一家的尘橱。
      只是他最终还是成了一名作家,仿佛一颗野草的种子,即便落在高墙上也会发芽。


      史铁生的作品,都是在病痛的折磨中完成的,而他的作品,却总是如黎明时军营的号角,充满了对生命的主宰和希望的精神。
      那里面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哗众取宠,这样一个随时在生死边上行走的人,对此大约连不屑的时间都没有,有的只有平静中的感动。在他刚毅的文字背后,只有了解史铁生的人,才会而留意那背后的一丝伤感,却是那种对于人间秋意凋零的慨叹,而没有自怨自艾。

      史铁生走到了二十一世纪,他的文风和思想没有取悦时代的任何迹象,--他坚持的,不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东西,而是属于永恒的东西。
      永恒的东西,有的时候未必适合于每个时代,所以时代的弄潮儿大可嘲笑他的落伍,却不知道,几百年后,史铁生可能还在,潮却早已退了。

      有时候我看他的书,不由自主地想,会不会病痛之于史铁生,更象一种磨砺,让他的思想越发出色?

      余生也晚,等我识字的时候,史铁生已经在出书了。

      史铁生一生最厌倦别人把他称作老师,他一听这两个字就会出现气喘,血压升高。

      所以我不知道该怎样称呼他。


      但是,他的确应该说是一个老师的。在一个民族都不会自己思想了的时代,史铁生和他的朋友,用呐喊擦亮了人们心中的灯。他们这一代作家,是文化上撕裂黑暗的人。
      这是一个要求无限勇气的事情,而史铁生的文字却把它平静地完成,或许,一个把死亡看做节日的人,勇气已经不是问题。
      而这一切,对当时的下一代人来说,就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让我们养成用自己的头脑去思想,我们要感谢史铁生们。
      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一个人的潜力可以有多少,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依然可以怀有对世界的感恩之心。
      只是,史铁生是一个太让人放心的人,--每天和死亡玩着游戏,渐渐让人们以为这早已是常态。我们几乎以为,世间的人里面,史铁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家伙,他和死神可能已经交了朋友。于是,早上,和一位朋友说起他的离去,朋友的反应是万分意外,--“每年元旦,我们夫妻都去看望铁生的,今年,却是去不成了。”

      铁生不是靠死神的友谊,而是靠他的坚韧和倔强活着。
      一个完全懂得生命的人,再倔强起来,让死神,也只能让这个坚强的人走过新的世纪,再完完整整地多活上十年。


      和史铁生比,谈劳累,简直就是对生命的儿戏。
      我想起他和丁玲的交往。徐晓曾在她的作品中写过这一段,或许出于同时对于和自己性别相同的女作家的珍重而写得很委婉,甚至有些不似那个敢于坐牢的徐晓。然而,她还是写出了史铁生的倔强,--尽管屡次蒙召,史铁生最终也没有去见过丁玲女士。


      而我记得更深的是史铁生后来说的话,那时,丁玲女士已经去世了。
      史铁生写道:“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一个人,不管有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只要是真诚的,是自己的,她(他)的死都是一座纪念碑。”


      史铁生,在我的心中,就是那个在墙上开门和窗的人。

 

                                   2010-12-31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