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四月的怀念

时间:2012-04-20 01:4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50次
我枕边放着林叔叔的文集,有时间就翻翻,不敢说都读懂了,可渐渐读出一些好处来,同时也读出了他的寂寞和坚持。可能很多年后,我们不再这么浮躁和唯利了,平和一些了,对生活认真一些了,会有更多的人懂吧?

   


 

  父母在的时候,我们不怎么管他们朋友的事。他们什么事都自己做,不愿麻烦孩子们。父亲猝然离开,母亲也于次年去世之后,我忽然感到,与他们有关的朋友该轮到我们去看看了。每年春节或长假,我们兄妹总要去看林斤澜叔叔,得了好茶叶和好酒,也特意给他留着。其实过去对父母并不这样有心,也算是“子欲孝而亲不待”的一种补偿吧。林叔叔搬过几次家,我们在这十来年中,从西便门小区跟到和平门,后来又跟到了马路对面的香炉营。如今,林叔叔离开三年了,我把一些印象的片断记下来,怕日后会渐渐淡忘。

  林叔叔脾气好,老是笑呵呵的,给人一种很随和的印象。其实不完全是这样。一次在家里聊天,父亲和朋友们兴致很高,欢声笑语,记得邵燕祥叔叔也在场。谈到方言,我母亲谈到福州话,大家都说听不懂。林叔叔也说,温州话跟普通话发音完全没有相同之处。我们让他说一个词,他摇头,一再让他说一个对比一下,他认真想了一下,还是摇头。他似乎对家乡的语言有一种贴己的感情,不愿意拿来谈笑。还有一次,我跟他说看了一篇文章,王蒙谈到,林斤澜这个人百年之后是不会有什么非议的,我觉得这是对他人品很高的评价,但他却不置可否,脸上也没什么表情。他对我父亲感情很深,帮助也很多,而且非常宽容体贴。可是有几次跟我们聊天时,他会强调一句:我跟他政治上不同。当时说过也就过去了,时隔多年,这个印象却鲜明起来。

  2006年春末,我和哥哥一起去看林叔叔,谈起上一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央给抗战时期的老战士、老干部颁发了纪念章。林叔叔有点纳罕地说,他1937年就参加革命了,邓友梅比他晚,都发了,可没给他发。我哥哥开玩笑说,人家准是看你作品的风格,想不到你是老革命,把你归到我们家老头儿那一堆儿去了。现在的人事干部都年轻,不了解历史。林叔叔也笑了笑,但笑得有点勉强。这个笑容让我惴惴地放不下。我从来不多事,这次一上班就给北京市文联人事处打电话,他们很重视这件事,后来把抗战胜利60年纪念章补发给林叔叔了。林叔叔唯一的外孙高中毕业去当兵,我们听了都觉得新鲜。林叔叔说起来眼睛亮亮的,很神往的样子。他还很不解地问我们,现在的孩子们怎么都不愿意当兵了?后来又听说他外孙当的是骑兵,这可真是林斤澜的后代!林斤澜叔叔经历的历史是沉甸甸的,是有血有泪的,有很多不能言说的伤痛,有很多只能他自己体味的烦扰,现实与他最初的追求和希冀差别太大了,有时候谈起来他直摇头。可他的信念和理想还保持着十几岁少年参加革命时的纯真和坚定,没有丝毫游移和混乱。

  父亲告别仪式的前一天,林叔叔和史铁生、李陀、李锐、何志云、余华一起到太平间来跟父亲告别。女作家曾明了也来了。事先没有任何准备,场面很潦草。那天下着濛濛细雨,高邮电视台的记者闻讯赶来,把史铁生推到雨中采访,让我非常不落忍。林叔叔就坐在太平间一进门工人的小小房间里接受采访,面容凄怆,语气平稳。第二天,我们要去八宝山,不能在家陪护卧病多时、不知道父亲已经去世的母亲。林叔叔特意到家里来,和我们的二姨还有小保姆,一起陪了母亲一上午。林叔叔细心,不像我父亲除了做饭以外不管家里别的事。我们几个人的工作、生活、家庭情况他都记得很清楚。我姐姐身体不太好,每次见面林叔叔都会问起她的类风湿好一点没有。

  林叔叔三十几岁就得过心肌梗塞,医生对他的警告、限制很多,但他豁达,该怎么活怎么活,我父亲七十几岁就“遇山而止,逢高不上”了,林叔叔却是一面心脏不舒服一面游山玩水,两不耽误。共同生活近60年的老伴去世,对他的打击必定很大。那年奇冷,女儿布谷竟然在大年初一做好一切意外准备带他去了潭柘寺,这个女儿的豪侠和柔情也真是别具一格。搬到和平门那阵,林叔叔身体不错,每天出去走路,一般走到西单,有时到图书大厦去看看出了什么新书;高兴一点就走到了中山公园,坐在椅子上看风景兼看各色人等。那会儿他已经八十多了,对人对生活还是很好奇,很有兴趣。

  有几次我们去看林叔叔,会拉他出去吃饭,因为见过他家保姆做的饭,实在有点简陋。人老了,吃饭是个问题。我父亲曾被称为“美食家”,后来身体不好“挂铲”了,母亲只好经常买速冻饺子和速食鸡排、猪排之类,伙食标准急剧下降。我们只要告诉林叔叔这是“吃老头儿”——用我父亲的稿酬买单,他就很痛快地去了。席间聊的其实是经常谈的内容,我哥哥陪他喝点小酒,每次都聊得很尽兴,然后他就微微笑着踱回家去。我单位旁边有一家只有几张桌子的小饭馆,做的凉山州川菜不错,那天特别热,我中午把林叔叔约出来,结果满屋子都是出来解决午饭的年轻人,吵吵嚷嚷,我们俩面对面大声说话还是听不太清,而且那儿最有特色的“疯狂麻辣鱼”还做咸了,凑合喝了两瓶啤酒我们就出来了。至今想起来都觉得很内疚。还有一次,他为错寄给他的一封信或是一张汇款单,突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吓了我一跳,他喝了一口我倒的茶,眉毛一挑,眼睛一亮,可见这茶叶不错,我是完全不懂。说了几句话,送到大门口,看着他没在过马路的人流中慢悠悠地回去了。

  林叔叔经常提起我父亲跟他在语言和结构上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只要时间充裕,总会落到这个话题上。他还有个心结,就是所谓他的小说“看不懂”、“看不明白”的问题。说实话,我一向也真的看不太懂他的文章,能感觉到他的苦心营造,深沉冷峻,但还是觉得“涩”,加之对温州方言的不适应,好像走不进去。最近,我枕边放着林叔叔的文集,有时间就翻翻,不敢说都读懂了,可渐渐读出一些好处来,同时也读出了他的寂寞和坚持。可能很多年后,我们不再这么浮躁和唯利了,平和一些了,对生活认真一些了,会有更多的人懂吧?如果林叔叔还在,我跟他说这些,他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

  (本文作者为已故老作家汪曾祺的女儿)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