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人物

徐建春:新中国第一个知青明星

时间:2012-10-04 02:0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690次
她是50年代最早出名的知青先进人物。1950年,刚刚建立的共和国急需各方面有文化的建设人才。她放弃继续上学或者进城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参加农业劳动。是《人民日报》为全国知识青年正式树立起的第一个回乡参加农业劳动的先进典型。

 


 

      她是50年代最早出名的知青先进人物。1950年,刚刚建立的共和国急需各方面有文化的建设人才。她放弃继续上学或者进城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参加农业劳动。1951年春,年仅16岁就被大家推选为互助组组长,她带领农民搞生产,学文化,积极上交爱国粮。互助组先后被乡里评为“丰产组”,被区里评为“模范组”。1952年10月,她被邀请到北京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 周年国庆大典。回村后,她领导村民连年取得农业生产好收成。1953年春,她被评为全省小麦丰产模范。1954年2月,她被选为农业合作社社长。同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表扬积极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青年模范徐建春和胡兆坤,号召农村青年向他们学习。《大众日报》发表通讯《徐建春在祖国需要的岗位上》,《人民画报》刊登徐建春的照片,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徐建春专题新闻片,在全国各地放映。接着《人民日报》刊出了《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的通讯。她是党报为全国知识青年正式树立起的第一个回乡参加农业劳动的先进典型。她的事迹鼓舞了整个年代在基层工作的年轻人。

      她是第一届至第九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第二届、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从1979年恢复地方人大常委会以来,她先后任山东省委常委员兼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到1998年退休,在这一岗位上任职时间近20年,是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间最长的领导人之一。

      新中国第一个知青明星徐建春,不久前在自己的家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身着海蓝色的真丝衬衫,满头银发,笑容慈祥,面对记者的提问,她以浓厚的山东口音,悠悠而亲切的调子,向记者娓娓道出早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往事;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当年见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情景。


在休息室为毛主席点烟


      今年已过了75岁高龄徐建春性情豪爽,记者希望看看她早期的照片。老人利落地起身,走起路来脚步“咚、咚”地响,两次在两层小楼跑上跑下地找来影集和她的代表证、出席各种会议的证件。

 


 

      在她的影集中,有她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合影。1957 年徐建春进京参加团代会,毛主席来到团代表们中间,和他们亲切交谈。谈话间,主席掏出一支香烟。徐建春见到桌上有一盒火柴,就上前给主席点烟。主席笑了,大家都笑了。这个温馨的瞬间被《中国青年报》记者拍下来,成为一张流传久远的照片。还有1958年毛主席在济南西郊麦田里和徐建春等山东的同志谈话的照片……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徐建春都会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永生难忘周总理的嘱托


      徐建春一生见过总理的次数很多。这当中,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次是在1959年。那年北京建起了十大建筑,在国庆节期间对外开放。徐建春参加了国庆 10 周年观礼及团中央召开的会议,期间会议组织大家参观刚刚竣工的人民大会堂。她们刚走进人民大会堂,周总理陪同金日成首相也来到了大会堂。见到周总理,她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总理微笑着朝她们招手,示意她们过去,大家一齐来到总理和金日成首相周围。总理见大家都有点拘束,就笑着说:“来啊!金首相是咱们的客人,我来介绍一下。”总理一边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情况,一边向金日成首相逐一介绍。当介绍到徐建春时,总理微笑着拉着她的手,把她领到金日成首相面前说:“她叫徐建春,高小毕业生,我们的知识青年,山东省年轻的人民公社社长,她是代表中最年轻的,今年 23岁。是从互助组长、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人民公社社长一步一步干起来的。”金日成首相听到这儿,很高兴地拉起徐建春的手,不住地打量着她,连连点头说:“好!好!”周总理接着说:“她来自基层,一个人民公社有四十几个自然村,近两万人口,不容易啊!”周总理关心地问她,平日工作累吗,人民公社这么大的摊子,又是刚刚成立,一定要好好干。最后,周总理还关切地对她说:“以后要加强学习啊!”

      徐建春告诉记者:“此后不久,我就被送到北京农业大学专修人民公社的经营管理。”


山东代表团的“三只猪”


      徐建春是我国早期的人大代表,她对记者说:“1954年我被选为第一届山东省的人大代表。1959年4月起,我被选为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我记得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是在中南海的怀仁堂召开的。那时人民大会堂还没建好。从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开始,全国人代会的大会就都在人民大会堂开了。第二届全国人大我们山东代表团有70多人。我和郝建秀、郎咸芬是山东代表团中年岁最小的三位,都是1935年出生,属猪的。大伙常开玩笑说我们仨人是山东团的‘三只猪’。著名的电影明星赵丹也在我们山东团。赵丹说话很幽默,随和。他见到我们就故意用山东话说:‘你们三个女的,怎么老是凑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演的第一部影片《武训传》在全国公映,他演得真好,把个武训演活了。我们一看见他就想到武训,他有时候就说武训的话:‘我穷得了不得,有个钱儿就攒起来办学校。’没想到后来竟对《武训传》掀起全国性大批判,为穷孩子办学的武训竟成了大地主、大流氓。”


耀邦同志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


      在第二届全国人大山东代表团中,曾任共青团和共产党最高领导职务的胡耀邦是徐建春最熟悉,也是对她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的人。

      徐建春回忆说:“耀邦同志教给了我许多做人处世的原则和道理,是我人生道路上一位难得的良师。他的音容笑貌,高风亮节,至今仍深深地铭记在我的脑海里。与他接触的很多细节,至今难以忘怀。我最早见到耀邦同志是1955年9月,我出席了团中央召开的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亲耳聆听了耀邦同志的报告。1957年2月,我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耀邦同志接见出席会议的青年代表。他亲切地对大家说:‘你们是青年的榜样,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还指着我说:‘啊,你是山东的高小毕业生、农业社长,年轻的社长。’接着神采飞扬地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带领广大青年怍出更大的贡献。当时我非常激动,没想到耀邦同志对我记得那么清楚。可见,他对农村知识青年的成长是何等关心和重视。”

 


 

      徐建春指着几张在农田里劳动的照片讲述道“这是1959年的夏天,耀邦同志到我们公社参加劳动和调查研究时拍的。那时正好学校放假,他就住在后吕村完全小学的教室里。我们那里老百姓都睡炕,没有好的床铺。群众就用木头和高粱秸做成简易床摆放在教室里。被子、褥子都是从招待所借来的。耀邦同志和一起来的几位同志集体睡在一间大教室里。第二天早晨,我问耀邦同志休息得好吗?他高兴地说,没想到高梁米好吃,高梁秸铺的床睡起来也很舒服,就是蚊子多点。耀邦同志在大热的夏天锄地、拔草、浇水,全身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有一次,在劳动休息时,我对耀邦同志说:‘大跃进浮夸风盛行,各地都在放卫星,吹嘘夸大自己的粮食产量。我的压力很大,有些想法、看法只能压在心里,不敢说。不久前,我被邀请到聊城介绍小麦丰产经验,同时被邀请的还有河南的一位同志。我介绍亩产小麦500斤的经验,而河南的同志介绍小麦亩产3726斤的经验。当时,他的话音未落,便引起了台下一片议论声。当时我真不想介绍了,可是不敢啊。上午发完言,下午我的嘴上起了许多水疱,饭也吃不下去。我回到公社把去聊城介绍经验的情况一说,大家纷纷提议修改1959年的小麦亩产计划。最后修改为亩产1500斤,比上一年翻两番……’我讲完后,耀邦同志看出我的难处,就说:‘没关系,亩产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多报,也不要少报。多报了,老百姓分不到粮食怎么办?一定要实事求是。’耀邦同志不但没有批评我,还鼓劢我们要说实话,这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懂得了在任何时候都要站在人民的利益上说真话,办实事,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后吕村和耀邦同志相处的日子里,我深切感受到他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格和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给我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

      最后,徐建春神色黯然地指着一张与胡耀邦的合影说:“1988年夏天,我在烟台东山宾馆去看他时,照了这张像留念。万万没想到这是与他最后一次见面。”

      原文载于《中国人大》 2010年12期 原题为《寻访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徐建春:新中国第一个知青明星》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