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人物

悼念知青张革 并以此文纪念为陕北农村献身的知青们

时间:2012-03-28 03:2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30次
这位理想主义者同时是个实干家。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我和张革只见过两次。

      1995年延安地区邀请100名北京知青重返延安,朋友小刚因事去不了,把名额让给了我。电话里他向我介绍都有谁同行,特别提到张革,说是知青中的佼佼者。火车上大家互相介绍,我才知道我对面坐着的像个中学生的人正是张革。

      当时只知他是“名知青”,很多人都认识他。闲聊中了解到他正做农产品出口贸易,最近刚从延安收购绿豆出口,原本以为陕北的绿豆无污染、质量好,适宜出口,结果鱼目混珠,生意赔得一塌糊涂。我问他为什么没检查。他说:“对陕北老乡太相信了,觉得他们不会掺假。”此后回到我插队的村里,老乡们也说起绿豆的事儿,才知道是中间收购的二道贩子掺假。

      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第二次见到张革是在他去世前不久。他和小刚风风火火到我家,说他所在的公司在北京郊区开发了一块农业示范区,种植优良品种,想请我去负责产品的质量。我当时在一家大型国营工厂做质量管理工作,只好回绝说我不懂农产品。他说:“有时间到我们示范区去玩儿,青山绿水,环境优美,我们引进的外国玉米长得特别好。”

      那天张革为我放了他回到插队的村里拍的录像,我才知道他为那里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能成为“名知青”。

      他是1968年底第一批去陕北的,在宜川县寿丰公社后义沟村插队。1975年曾被招到西安当工人。1976年自愿重返后义沟村,并自荐当了村支书,领导村民建起了150千瓦的水电站。从录像里可以看到水电站修建得非常正规,连接两座山的引水渠具有相当规模。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知青带领全村的农民干出来的。

      他说那时很艰苦,每人每天5分钱的菜钱,天天吃熬萝卜,粮食都是各家自带的。开山打洞、凿石建渠整整用了5年的时间。那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完全靠人力,可以想见其艰难。水电站10多年间运转正常,还为周边村子供电,给村里带来了一定的效益,近年并入国家正式电网。期间张革还组织村民修了数十里公路,至今还是村里去县城的主要道路。他曾作为省知青模范被推荐到农业大学进修,但他放不下村里的事儿,没有完成学业,就在农大教授指导下在村里栽培了400多亩苹果,请林科院的专家指导种植2000多亩核桃。用10年时间,张革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贫困山村变得富裕。早在1982年,村里就安装了一台电视差转机。

      张革是1987年回的北京,1990年代与同村知青姚立军成立了一个公司做农产品出口贸易,也包括他们村的核桃、苹果的出口。绿豆生意搞砸了,他认为自己不适合经商,又贷款买地搞农业示范区。张革说,如果做得好,就推广到陕北农村。

      1994年,他们公司准备投资几十万元为村里建一所现代化的希望小学。1995年春节,村里人在他住过的窑洞门上贴春联:“看灯看电视看录像莫忘知青;吃泉水吃苹果吃核桃惦念知青”,横批是“张革京城佳节愉快”,以表达对他的思念和感激之情。这所希望小学1996年开始筹建,共计投资70万元。

      那次见面后,我从心底敬佩张革真心实意地为村里做了那么多事情。但没过多久,1998年2月,我收到了他病逝的通知。难以想象,一个生龙活虎充满理想的人就此不存在了。

      张革被安葬在他付出青春和一切的后义沟村的小山上,守护着那些带有他的生命和情感的蓬蓬勃勃的苹果树、核桃树。他坚守着为之付出巨大艰辛的水电站,白天听着潺潺的水声和机器的轰鸣,晚上看着家家户户的点点灯火,如同璀璨的群星。张革是幸福的。

      最近,我插过队的县里有人来北京召集知青座谈会,我认识了张革的夫人文雁。文雁是在大批知青已经离开陕北后,受到张革事迹的影响,满怀改变农村的革命豪情和到艰苦地方磨练的冲动,作为最后一批高中应届毕业生来到陕北插队的,在这期间认识了张革。

      从文雁那里我了解到,张革回北京后很长时间没有固定的工作,大部分时间还是回到村里,直到进入公司。他很少考虑自己,只想为陕北农村再干些什么。京郊的农业示范区就是他的一个新的、更宏伟的目标。

      他是累死的,死于脑溢血。文雁说:“他说他头疼,我几次劝他去看病,他总说没时间。去世前我已经陪他到了医院,他看到医院挂号排长队,说了声‘以后再说’,就急匆匆地走了……”

      这位理想主义者同时是个实干家。在当时的环境和条件下他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张革是孤独的。他所做的一切靠的是他个人的努力,孤军奋战,后继无人。没有人理解并继承他的事业,包括我,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没支持他。因为张革的去世,他的京郊农业示范区没能继续办下去,公司因此破产,村里希望小学的百万投资也成为泡影。

      农村最终还是靠体制改变了。现在的陕北到处是果树,村村都通电,电视、电话已经普及。我插过队的县里还有石油,村里也架起了油井,机器漫山遍野,村里的老乡拿上了看油井的工资,生活有了根本变化。而这些是我们知青做不到的。

      谨以此文纪念为陕北农村献身的插队知青们。


2009年12月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