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繁荣,国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物质要求,精神消费已开始逐渐走俏,影视文化产业队伍也随之逐渐壮大。应“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政策,越来越多的投资目光聚焦在了影视文化产业。因此,在近3-5年内,会出现大量电影电视剧作品。也就是说,在近3-5年内,影视剧拍摄所产生的消费,会有巨大的增长。而这其中就有一个在制作费用中相对所占比例颇高的项目——拍摄场景租赁。
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的政策逐渐放宽,电影电视剧拍摄的逐年增长,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发展也越来越快。到目前为止,横店、车墩、无锡等大型影视基地,已初步形成规模,管理运营也逐渐成熟。并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戏种主题风格的同时,成功推动周边影视相关衍生经济的发展,其中以横店、无锡等大型影影视拍摄基地最为突出。
一、历史背景
电影电视剧的拍摄,离不开场景,室内拍摄可以靠美术布景完成,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以满足拍摄需求。可户外拍摄,就很难单一靠剧组搭建完成了。过去的电影拍摄基本都靠背景板应付了事,但随着观众的欣赏水平提高,这种做法显然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只能开始寻找实景拍摄。可这样以来,虽然让影视剧的制作质量得到了提高,也更趋于真实,却使得影视剧的拍摄地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让影视剧摄制人员着实头痛。
因此1987年,中央电视台在江苏无锡修缮疗养院的同时,附带建设了西游记艺术宫,放置拍摄电视剧《西游记》所用过的道具、服饰、设备等,以便日后再用。艺术宫对外开放,一时竟成了无锡城的一大旅游热点,开始了中国影视拍摄基地建设的序章。随后,国内掀起了投资建设影视城的热潮,大大小小的影视城在全国迅速成遍地开花之势。
二、发展历程
早期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风格,主要以恢复所需历史时期建筑为主,例如无锡影视基地的三国城、唐城、水浒城;横店影视基地的秦王宫和明清宫苑等,在早期其主要用途也仅为满足影视剧拍摄的需求。
2000年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剧拍摄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影视拍摄基地的规模也开始逐渐向周围延伸扩张,逐渐形成规模。其所在地的政府也开始逐渐重视影视基地的建设、完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并期望能以此来带动当地的文化、旅游和其他相关衍生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截至2004年,全国己建有30多家影视城。此外,目前国内还有20余个投资数十亿元的大型影视城正雄心勃勃地施工或招商。
在我国众多的影视城中,江苏无锡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无疑是其中发展态势最好的。无锡影视基地是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20多年来,已有250多部影视剧在该基地拍摄,2007年又成功荣获国家首批5A级景区称号,标志着我国首个5A级影视主题公园的诞生。横店影视城则是我国影视城中的后起之秀,从1996年开始,累计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有13个影视拍摄基地和2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早在1999年就被美国《好莱坞报道》杂志称为“中国好莱坞”,
2004年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基地。
三、现状
当下,我国的影视基地基本分为外景基地和内景基地两大类型。 内景基地大多存在于各电影厂或电视台内,这些机构由于历史原因没有足够的占地空间,不可能建设外景场区,摄影棚也主要为满足自身的影视作品拍摄使用。近两年,为了打造中国电影制作平台的“航母”,中影集团在北京怀柔建设了占地500亩的中影基地,堪称国内影视内景基地的“巨无霸”。该基地已建成的摄影棚最大为5000平 方米,另有系列的3000平方米、1200平方米的摄影棚多个,具有年产故事片电影80部、年产电视剧500集的能力。
以外景地为主的影视基地遍布各地,涵盖了从春秋战国至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街区,尤其结合地域文化集中反映当时历史风貌的建筑群体更具有代表性。这些外景地为制作反映某个年代故事的影视剧提供了很好的拍摄空间,同时也成为当地影视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时空关系考察,现有的影视剧外景地分为两类,其一为时空复合型影视基地,即在基地内建造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建筑或街区, 以满足多种影视剧制作的需要。时空复合型基地一般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其二为时空单一型影视基地,即在基地内根据某一个年代或某一个区域建造影视剧制作场景。单一型基地一般占地较少,往往因拍摄需要而建造或利用场景,使用率相对较低,一些基地的后续投入明显不足。
从因果关系考量,影视剧外景地可以分为先剧后景和先景后剧两种类型。对于某些大制作、大投入的剧本,常常根据剧情要求建造永久外景和内景,随着影视剧的走红,其拍摄的场景地也将成为旅游的热点。先景后剧类型基地的建造,更加考虑贴近年代、贴近地域,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年代环境,具有更加广泛的普适性,以使各种剧组能够各取所需。近些年建设的影视基地以先景后剧类型为多,有利于拓宽产业空间,提高影视基地的效能。
四、市场需求
影视拍摄基地的建设,其根本目的便是为了满足电影、电视剧的拍摄需求。因此,其市场需求量大小,主要取决于所针对类型的影视剧所占有的市场份额。
2009年,现实题材剧目共247部分别占总比例的56%。其中,当代题材共计218部,占总部数的52%;现代题材共计19部,占总部4%。历史题材剧目共计143部,占总比例的36%。其中,近代题材共计112部,占总部数的28%、;古代题材共计31部,占总部8%。重大题材共计12部,分别占总比例的3%。
总计:402部
不难看出,当代题材的影视剧在影视剧制作市场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当代题材影视剧拍摄,可对所需场景做适当调整,不采用收费场景拍摄,相对减少场景租赁费用,以降低制作成本。而从电视台播出情况来看,却是以古装和近现代影视剧为主。当代题材影视剧相对疲软,仅少数影视剧能引起社会反响,与观众产生共鸣。因此,大量的影视公司或投资,不愿对当代题材影视剧做出选择,而造成其制作经费不足,制作团队和演员阵容无法达到电视台和院线的要求。
当然其中也有广电审查因素,当代题材中,无法表现或揭露许多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致使剧情平淡无奇,令人乏味。而这些问题在古代和近现代题材中则毫无顾及,使编剧有足够的发挥、施展空间,令影视剧的剧情曲折迂回、跌宕起伏、耐人回味,可以充分抓住观众,确保了票房和收视率。因此尽管从制作部数来看,貌似当代题材影视剧居多,但实质上,却是占少数的古代和近现代题材影视剧把控着主力投资方。而在这三种题材中,又以近代题材影视剧为主,由此不难看出,若要新建影视拍摄基地,可以近现代为主题的影视拍摄基地为切入点,吸引剧组拍摄,逐步扩展场景建设,以满足更多剧种拍摄使用。
五、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
纵观国内数百家影视基地,虽然大多数运营状况堪忧,但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也不少,对影视基地盈利模式尤其是较为成功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将有助于影视基地未来的发展。目前影视基地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几大类,
一是以收取场租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
二是以影视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三是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1.收取场租费
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基地生存是中国早期影视基地盈利的主要模式,直到本世纪,场租费仍是一些影视基地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影集团旗下的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在建立之初,按照错位经营、差别化竞争的发展理念,希望达到影视拍摄和旅游双赢。但几年运营下来,除了前两年旅游业务还不错外,之后一直是拍摄收入多于旅游。目前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场景、摄影棚的租金收入每天约有2000元至1.5万元不等。但随着影视基地数量的增加和同质化现象的加重,单纯依靠场租费盈利几乎成为不可能。
2.影视业带动旅游业
以影视基地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是我国影视基地较为普遍的一种盈利模式。通过低廉的成本和大手笔场地建设吸引剧组,打造知名影视制作,进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追星族、群众演员等,带动旅游业发展。以横店影视城为例,旅游业是基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约占整个基地收入的80%左右。
按照旅游方式的不同,这种盈利模式还可以分为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和混合型三类。前期拍摄+观光型旅游主要是指让游客参观拍摄场地,感受基地的影视文化,这是影视基地发展旅游业最常见的一种做法。典型代表如无锡中视影视基地等、束河茶马古道影视基地、昆明玉龙湾影视基地等。后期制作+体验式旅游可以让观众亲身体验电影的拍摄和制作过程。北京的中国(怀柔)影视基地是一家集影视创意、拍摄、后期制作、影视体验等于一体的专业功能聚合型国家级影视基地,怀柔影视基地二期项目完工后,将向游客全方位展现电影的魅力,游客不仅可以看到电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还可以亲身参与电影的拍摄制作过程。
3.其他盈利模式的探索
影视基地处于影视产业链条中的一环,将影视基地本身打造成复合式产业链,把各种影视产业要素的聚集到影视基地,将原来的拍摄基地打造为拍摄、制作一系列产业链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全新探索。很多影视基地已经悄然开始谋求转型和升级。
发展影视主题公园是近年来影视基地转型的一个方向,所谓影视主题公园是指不以影视拍摄功能为主,而是成为以影视拍摄内容的场景、场地、道具、服饰、片段等为资源,以影视文化为主题的娱乐公园。
影视基地市场主要面向影视拍摄剧组,随着基地旅游化发展之后,市场逐渐转向游客。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的主要消费对象是国内旅游者和港澳台同胞及亚洲文化圈内的海外旅游者。好莱坞环球影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围绕电影拍摄场景建立的主题娱乐公园,在这里游客可以亲身体验电影拍摄的神奇世界。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好莱坞环球影城已经成为游客游览好莱坞必不可少的一个景点。
六、影视基地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影视基地的建设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变化,只有少数影视基地在体制转型、产业变革的巨浪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营得有声有色,大部分影视都基地面临着发展困境。据2005年金鸡百花节资料显示,截止2004年底,我国各类影视城和主题公园共2500多处,其中70%亏损,20%持平,10%盈利。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盈利模式单一,效益低下。靠收取场租费和发展旅游业是我国影视基地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而这两种盈利模式实际暗含着巨大风险。影视基地在整个影视业的产业链条中处于下游,扮演更多的是生产要素而非获利工具的角色。以无锡中视影视基地为例,“一个剧组,成本的70%支付劳务,其中演员占总成本的50%,设备、道具等总共才占30%,影视基地作配套服务的大部分在30%花费内,一般只能赚总成本的10%左右。”一个影视基地占地几千亩,但盈利只有一个剧组成本的10%,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目前国内有大大小小上百家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也并非“摇钱树”。没有常建常新的旅游景点和强大的影视作品的支撑,游客未必肯买账。
缺乏对盈利模式的深度开发使得那种仅仅依靠影视剧的拍摄来吸引游客的简单粗放的盈利模式,已经基本失去了生存空间。这种盈利模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影响了整个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是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近年来各地企业和政府纷纷看好影视基地,大兴建造大型建造影视基地之风,动辄占地面积上千亩的影视基地在国内各地全面开花。在工业区建设已经进入到注重亩产集约率、优化产业结构的时候,影视基地又步入圈地、同质竞争的阶段。按照国家旅游局2002年的一份统计显示,全国2000余家各类主题公园赢利者仅一成,亏损占七成,2/3投资难以收回,被各种影视城项目套牢的资金保守估计有上百亿元。据了解,重庆市上马或者即将上马7个影视基地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接近百亿元。
在这7个项目中,除九龙坡和长寿的项目定位于拉动房产和商业外,其余5个影视基地项目都意在成为旅游景点。而从国内其他影视城的运营情况来看,重庆根本容不下7个影视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市场严重饱和。
三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目前国内影视基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风格雷同,缺乏特色,这是由于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后果。各家影视基地往往不在差异化和特色化上下功夫,而是追求“大而全”,恨不得将国内所有影视基地的内容全部包含在内,结果导致同质化。国内不少影视基地都建有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等景观,毫无特色,导致市场严重饱和,许多影视基地根本吸引不到拍摄剧组和游客,只能草草关门。
一个良好的影视基地不仅能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能为地区注入影视文化,带动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尽管目前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种种困境,但资本投资热情不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鉴于我国影视基地面临的重重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快影视基地的发展。影视拍摄提升人气,带来市场认知度;游憩设施配套,深度体验参与,吸引并留住游客;创意产业支撑,扩大产业链条,做大影视产业;文化注入提高基地品质,
1、完善产业链,寻求盈利模式的多样化
国内目前已有不少影视基地试图改变单纯依靠场租或旅游业盈利的模式,向着产业纵深化方向发展。
影视主题公园和影视产业基地是目前影视基地正在摸索的两条道路,前者是向着旅游业的纵深发展,后者是影视业的集群化发展。
影视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影视基地盈利模式的另一种突破,即与影视产业密切相关的,如影视拍摄、影视后期制作、影视产品营销、影视宣传等影视制作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聚集一处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样,便形成了影视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影视产业基地。
单纯的影视基地与影视产业基地的有明显的区别,影视基地单纯提供影视拍摄场地、场景等,是影视产业中的一个环节,且由于收入渠道单一,经营状况一般,有时甚至很难维持下去。而影视产业基地的升级,一方面延伸影视产业链降低了发展成本,另一方面影视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影视产业基地比单纯的影视基地更具备成功的特质。与旅游化的影视基地不同,影视产业基地是以影视制作全过程为内容的产业发展区域,其面对的客户群是影视制作各个环节的“影视人”,包括影视拍摄剧组、影视后期制作团队、影视前期策划人、影视公司、电影院,也包括培养影视精英的相关培训、学习机构。
横店影视城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产业的集群化发展,它将整个城市建设成一个庞大而完备的影视产业配套和后勤服务基地,而不是单纯而孤立的几个拍摄基地。1999年起,横店集团全面整合影视、旅游和服务资源,宣布所有拍摄基地免收场租,同时为前来拍摄的剧组提供从场景搭建、道具制作、演员中介到餐饮、住宿等的系列配套服务。此举摆脱了依靠场租维持影视城经营的单一模式,尽一切可能整合影视拍摄所需要的所有基本要素,吸引了大批剧组前往。
2、创意为王,与文化创意产业全面结合目前世界各国掀起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潮,所谓文化创意产业是指那些源自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在世界各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中,影视业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视产业链包含剧本、融资、制作、营销、播出、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影视基地的功能需要适当从制作环节向两端延伸,在同一个影视基地内拉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内容研创基地,并搭建融投资平台;向下游延伸,将影视基地建成节目交易平台。逐步聚集产业要素,形成聚合优势,降低制作成本。
以中国(怀柔)影视基地为例,张纪中影视文化公司、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娱乐投资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截至2008年年底,怀柔区共有在册的影视制作策划、文化艺术交流等文化创意类企业累计达到2379家,其中影视类企业达141家,仅影视产业累计完成投资16.3
亿元。到2010年,集聚区将完成影视制片公司总部集聚、动漫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旅游等四大功能区的建设;将引进国际级影视企业10至15家,
国内外中小型影视企业100到150家,吸纳劳动力2万至3万人,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3、文化为魂,注入民族化元素
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倡导“影视为表、旅游为里、文化为魂”。影视基地包含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民族化元素对基地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影视基地和文化紧密地糅合在一起,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通过发掘和宣扬文化来综合地发展影视基地,以多种方式全方位展示文化,赋予影视基地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国内目前在发掘影视基地文化方面做得较好的是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在逐渐告别传统影视拍摄基地的模式,朝着能够代表中国西部古代风貌的小城镇格局发展,最终成为代表和囊括中国西部各年代风貌、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影视剧拍摄基地和主题公园。张贤亮设想将其发展成一座西部地区的中国民俗文化博物馆,利用影视城的空间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再现消失在中华大地上的古代民居。按照他的设想,若干年后,西部影视城将作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里程碑”而存在,作为“原始的、古朴的、西部的、民间化和乡村化的博物馆”供广大游客参观。“这个影视城可以像邻近的、距今有近千年历史的西夏王陵那样,成为民俗古迹永远留下来。”从78万元的投资发展到现在总资产超过两亿元的文化产业,
宁夏镇北堡西部影城已成为立足民族文化发展影视基地的典范。
总而言之,现下影视基地建设依然跟风严重,但真正有后盾资金支持的少之又少。总结各大型影视基地的发展建设历程,无一没有强大的资金后盾或融资方。在其羽翼丰满之前,可使其能够安全度过盈利前的痛苦阶段。
与西方国家相比较,中国影视基地建设发展刚刚走过20多年的历程,还处于成长、发展阶段。如能适时的把握机会介入,借助“十二五”的政策支持,不断融入整合各类资源。对集团完成文化产业链的完善,将有着莫大的帮助。
201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