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裁缝走了 步鑫生改革精神永存
--交往四十五年的老友深情怀念步鑫生
2015年6月6日傍晚,位于杭州湾北岸、钱塘江口的浙江海盐县城,有一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名扬海内外的改革明星——步鑫生,在他的家乡安详地走了,生命年轮定格在82圈。
我与步鑫生相识有45年,每每想起他,他那个性独特、诙谐幽默的形象便骤然出现在我眼前:1.58米的个子,瘦削的脸庞;头式清爽,衣着考究;说话时不停地挥动的手臂,相遇时不时向你投来神采飞扬的目光……
在癌症复发之前,步老曾非常自信地对我说,他想争取活过90岁。可是,人生无常。肆虐的癌细胞,无情地吞没了他想延长生命的梦想。
1957年,他的事迹就登上了浙江日报
我与步鑫生相识于1971年春,我比他小20岁。其时,37岁的他已是小县城里赫赫有名的八级裁剪师了。他出身于当地一个裁缝世家,童年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母亲吴银宝含辛茹苦将他们姐弟几个拉扯大。因此,他对母亲极其孝顺,每当他的妻子与其母亲发生口角时,他会义无反顾地维护母亲的尊严。
他小学毕业后便跟着堂哥学手艺,缝纫技术堪称一流。当时,小镇上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冲着他去做衣服。所以,逢年过节时,他每天晚上加班到12点以后。
1956年3月,他带头参加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并成为武原镇缝纫生产合作社的“掌门人”。1957年5月初,年仅24岁的他,作为全县唯一的代表,出席了全省参加劳动生产的中、小学毕业生积极分子会议,受到了省委领导的接见,还有机会见到了正在杭州访问的时任前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
2013年,我在整理编辑《步鑫生改革创新新闻报道汇编(增订本)》一书时,在海盐县档案馆找到了一份1957年5月7日出刊的《浙江日报》,在其一版看到了有步鑫生名字的相关报道。由此,我对晚年步鑫生先生又多了一份敬重。
2013年11月,步鑫生在海盐衬衫总厂旧址纪念碑前 摄/林坚强
2015年5月18日,他将这份报纸复印数份,送给专程来看望他的30多年前的知友、浙江日报社长高海浩,也送给我和其他几位朋友。他在报纸复印件上写道:这是省委机关报报道我先进事迹的“开篇之作”……
1983年, 他从争议人物成为新闻人物
步鑫生家有三兄弟,他是老二。他弟弟步焕章告诉我:二哥性格与我们兄弟几人截然不同,也与众不同,他从小就是个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小孩。的确如此,我与步鑫生相识后就感到他个性独特,悟性很高,事业心极强,办法也多。但他主观意识很强,性子较急,处理事情不太周全,有时不免冒冒失失。他认为不合情理的事,即使是顶头上司,也敢当面顶撞。所以,尽管他很能干,但却也不太招人喜欢。他在1983年出名之前就是个争议人物。1960年,步鑫生就写过入党申请书,却是一波三折。因此,在“文革”期间,他只能“靠边站”,仅在服装社当个门市部主任。
然而,争议人物往往也是新闻人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精通业务的步鑫生成为海盐内衣厂(海盐衬衫总厂前身)管生产的掌门人,自此以后,他的能力便有了用武之地。他狠抓管理,拓展经营,并推行了以打破“大锅饭”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经营改革,企业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翻番。
1981年,他从海盐衬衫总厂副厂长“转正”为厂长时,已近“天命之年”。他更是全身心地扑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每天早上从鸟叫起来,做到晚上‘鬼叫’”。果然,三年后,他掌门的企业一跃成为全省服装行业的“领头羊”。
1983年4月26日,《浙江日报》刊登报告文学《企业家的歌》,用整版篇幅介绍步鑫生矢志改革的事迹,在全省二轻系统引起了轰动。此后,新华社记者童宝根特地赶赴海盐采访,将步鑫生的事迹写成“内参”,登在阅读层次最高的《国内动态》清样上,送进了中南海。想不到,时任总书记胡耀邦从成堆的“内参”中挑出了这篇报道,写下了一段肯定的批示。11月16日,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以《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为题刊发了这篇报道,并将总书记的批示以“编者按”的形式同时配发。
料想不到的是:这篇报道的刊发引起了一场争议和讨论。《浙江工人报》以步鑫生擅自改组工会、撤销厂工会副主席赵荣华职务的做法为由头,于1984年1月24日刊发相关报道,发表不同看法。《工人日报》也向中央报送了不同声音的“内参”,由此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在经过一番调查后,党中央和浙江省委于2月下旬再次对步鑫生的改革创新精神予以肯定。同时,也指出了步鑫生的不足。此后,在新华社和各主流媒体的推动下,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股“步鑫生旋风”和学习步鑫生改革创新精神的热潮。由此,推动了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当年5月,步鑫生被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年底,他被新华社《半月谈》杂志评为1984年全国十大新闻人物,排名居首位。
1988年,他满含怨气去北漂
可是,步鑫生的好景不长。由于盲目扩大西装线生产规模和市场形势的急剧变化,1986年后,海盐衬衫总厂的生产和经营遇到了困境。
1984年,邓颖超与步鑫生在主席台交谈
1986年8月26日,步鑫生与来厂巡视工作的省二轻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冯修广大吵一架。随后他于9月4日被送去浙江大学“听书深造”。1987年3月又被召回厂里“救火”。那时,步鑫生为了集中精力抓生产,连一年一度的全国政协全体会议也请假了。
正当他和他的同事在为扭转困境局面拼搏之时,1988年1月15日,他被免去厂长职务,另行安排工作。1月16日清晨,我早早地赶到海盐衬衫总厂,只见步鑫生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接连不停地猛抽香烟。他的脸上满脸的无奈,交谈中他不时露出委屈和怨气。他对我说,我是全心全意扑在事业上的。他还说,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不会认输的。这就是步鑫生不屈的性格。
1988年2月6日,步鑫生在家里过完春节后,便悄悄地离开了海盐。离开时,他还特地请朋友在家里照了张相。他要出门去“二次创业”,这一走,就是13年,而且越走越远。他先后去了上海、浙江绍兴、北京、辽宁盘锦、河北秦皇岛等地办企业,从事他的老本行。为了体现价值,他只去亏损企业,这些企业还真的被他一一扭转了困境。1992年步鑫生在辽宁盘锦创业时,时任辽宁省省长岳岐峰专程前去看望,他乐开了花。
1984年,步鑫生在全国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发言
2001年夏,步老67岁,他在体检时被查出患有肾癌和前列腺癌,在实施手术后他决定返回南方休养生息,他不选择回海盐,而选择在上海定居。他说,海盐曾经是他的伤心之地。
2014年,他在漂泊二十六年后叶落归根
步鑫生离开海盐的这段日子,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他。1999年秋,我在县广电局任职时,为了拍摄《海盐故事》专题片,我和局长施奇观、副局长马小平等专程赶到上海采访了他,那天他特别高兴。2008年秋,海盐县有关部门在南北湖风景区建立了“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馆”。
步老是一个富有家乡情怀的人。那时,他虽然居住在繁华的大都市,但心却向往着家乡,关心着家乡的建设。他说,海盐毕竟是他的生长之地、成长之地和创业之地。
2006年后,步老回海盐探亲访友的次数日渐增多。他回海盐探亲时,海盐县委书记沈晓红、县长章剑等历任县领导前去看望他,并劝步鑫生回家乡定居。我和张新祥、张加生等几个新朋友全程陪伴,使他心里非常舒心。县领导的盛情相邀和朋友们的热心相助,终于温暖了这个“谁也不买账”的倔老头曾经伤痛的心。他不止一次对我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想回家了。
2013年12月9日晚,步老提笔致信海盐县人民政府和章剑县长,表达了晚年想要回家乡定居的愿望。他还叫我和他弟弟作为见证人,在信上签名。次日,我将步老的这封信送达给章剑县长。
同时,步老也是一个非常要“面子”的人。他多次和我商量,准备将他的全部改革信物和所有珍贵字画及个人物品,毫无保留地捐献给海盐县人民政府,作为回海盐定居的“见面礼”。我当即向他翘起大拇指,并送给他“海盐精神”表述语中的前半句,“大气如海”这四个字(后半句为“淳朴似盐”),他笑了。
我知道步鑫生这倔老头的性格,因为在26年前,他是充满着委屈和怨气离开海盐的。更何况,当时有许多民间收藏家的眼睛在紧紧地盯住他收藏的那些字画。如今,他把一切都看淡了,一切都不计较了。这就是一个改革先锋人物晚年的胸襟与肚量。
2014年6月8日上午,在县领导马小平的带领下,我和赵荣华、张雁群等人一起赴沪将步老接回海盐,他的寓所安顿在县城金三阁小区。那天中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田林华的女儿正值参加高考,他还特地前来为步老接风,使得步老甚是感动。4天后的6月12日,海盐县政府举行了简单的“步鑫生个人物品捐赠仪式”,省委、市委党史部门主要领导和海盐县县长章剑及县四套班子相关领导出席。章剑县长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步老的高风亮节。此时,重病在身的步鑫生身体已十分虚弱,但他在捐赠仪式上的精彩发言,依然博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他在发言时那洪亮的声音,继续彰显着他精神不老的改革风采……
步鑫生回家乡后,他的病情继续恶化,在与病魔做抗争的过程中,他坦然面对,笑谈人生。他说,他的一生曾经辉煌过,但更多的是坎坷。但他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
5月17日,笔者在海盐人民医院看望步鑫生 摄/张新祥
进入5月中旬后,他再三关照医生和家人不要对他进行过度的抢救,要把有限的药品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今年5月4日,他口述,叫家人执笔写了感谢信,并亲自签名,感谢海盐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一年来对他的精心治疗和护理。
他在生命将要走到尽头时,还关心时政,关注改革大事,他不止一次对我说,改革不容易,改革每一步都充满艰辛,许多人对改革不理解……
2015年6月6日,星期六,晚上19时30分,一代改革先锋人物步鑫生走完了他82年的人生历程,没有遗憾地离开了他的亲人、他的朋友;离开了生他养他的这块热土。
步鑫生去世后,俞正声同志发来唁电表示哀悼,200多个机关团体和个人送来了花圈;告别仪式上,有数百人送行,有领导致词。同时,各路媒体记者纷至沓来,有关他的报道再一次升温……这是他的哀荣。
如今,小镇裁缝走了,但改革精神不灭!位于海盐南北湖风景区的“步鑫生改革精神陈列馆”,将继续向人们讲述其不凡的人生故事。改革者无论成功与否,总能给人启蒙和力量!
(作者林坚强系浙江省海盐县史志办公室原副主任、海盐史志研究员)
2015年06月16日 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