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有个网络热词叫“地命海心”,意思是“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草根阶层,特别是其中比较年轻、经济条件不是那么好、社会地位不是那么高、网络上比较活跃的那一部分,很关心那些并不直接关系到自己利益的国家大事。
首先,这是一个积极的现象。它说明我们社会很多人尽管自己还不很富裕,地位也不是很高,可他们并没有只关心自己的油盐柴米,还在关心国家的利益。这是民族传统美德在网络时代的表现,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有左宗棠说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是相似的意思。从这个角度看,尽管“地命海心”有点自嘲的意味,可是我们也不妨把它看成是自誉和自豪。
从民主的过程看,大家对一件事情充分发表意见,往往有利于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再者,草根阶层关心国家大事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变得比过去更加透明,更加开放,原来只是中南海操心的事情,现在大家都知道,都可以议论。所以,决策层或者说精英层应注意聆听民众的议论,爱护和珍惜他们关心国家的热忱,并从中汲取正确的内容。
另一方面,普通民众也需要注意,要让自己关心国家大事的议论和意见,成为与其他社会群体和谐相处、建设性的正能量。比如,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毕竟没有中南海的人了解情况全面,也不一定有中南海的人考虑问题周全。尽管网络上声音很大,但应该接受自己只是一人之言或者一家之言,而不是社会全部的现实,要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声音和意见。表达自己的意见要讲礼貌,对待他人的意见也要宽容。
民众关心国家大事的言论比较积极活跃,其中也难免有偏颇或偏激之处。所以对于民众来说,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意识到:言论有自由,行为守法律。这也是民主法治国家的基本准则。用美国大法官霍姆斯的话来说,只要你的议论或者意见没有构成“紧迫而现实的危险”,那就在言论的范畴里,你就可以自由表达。而一旦要付诸行动,你就必须遵守现有法律。举个例子来说,针对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行径,一些中国人“生日本人的气,砸中国人的车”,而后一句就是行为不守法律的典型。你可以在网络上说,我们要对日本把钓鱼岛“国有化”的举动采取反制措施,我们一定要惩罚日本,这都没问题,但你采取行动去砸中国人的车,砸日本人的车也一样,就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惩罚。也就是说,你有权利说你认为正确的话,但你并不一定能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你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
其实,“言论有自由,行为守法律”这一准则不光是对“地命海心”现象的提醒,也是对全社会的一个期待。笔者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2012年做过两次调查,发现中国是一种伦理主义主导的政治文化,跟科学主义政治文化很不相同。前者的显著特征是,个人倾向于根据自己理解的伦理标准去确定事情的对错,又以对错作为行为的依据,所以行为有时会跟法治相抵触。如果全社会能够普遍形成“言论有自由、行为守法律”的意识,那将是中国民主进程迈出的一大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