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访故乡

赵燕军:回新疆兵团故乡

时间:2012-01-04 10:2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664次
携一双儿女,越千山万水,乘提速列车,奔乌鲁木齐。 还有一小时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我的心一刻也无法平静,按捺不住欢跳的心,急切地挤到车窗前,看着被列车赶向后方的山坡、树木、房屋,搜寻着旧时的容颜。儿子出生在奇台,也坐到了窗前,手里举着相机,手指
       携一双儿女,越千山万水,乘提速列车,奔乌鲁木齐。
       还有一小时就要到达目的地了,我的心一刻也无法平静,按捺不住欢跳的心,急切地挤到车窗前,看着被列车赶向后方的山坡、树木、房屋,搜寻着旧时的容颜。儿子出生在奇台,也坐到了窗前,手里举着相机,手指按在快门上,和我一样焦急的目光望着窗外那戈壁、天山。女儿出生于北京,显得很安静,她微笑地看着我们:“着急了吧?”缓缓地站起来,走到我们跟前,告诉我们“还有一小时才到呢!”
       当看到熟悉的盆地边缘时,同时也看到了远远有了高大楼尖的身影,儿子举起了相机,随时要拍的样子,我们屏住了呼吸。他在听我的指令,想拍下群山环抱中的盆地。我想看到那梦魂萦绕熟悉的乌鲁木齐,女儿则是一副好奇。
       近了,更近了,却不是我熟知的地貌,盆地浅了,房屋高了,街道宽了,颜色缤纷了。早已看不见泥泞的小路和破旧的小屋,取而代之的是无数高楼大厦和宽畅繁华的柏油大道,显然是一个与内地相同的大都市。我此时才发现自己的思想落伍了。离别多年的“故乡”竟如此美丽,如此繁华!泪水充盈了眼框,笑容绽开了面庞,白发中显现出不少黑色,额皱中减去了几多线纹。
       到火车站接我们的是相交近四十年的天津老战友段宝霖。他那高大的身材,使我在昏暗的夜色中一眼就从人群中觅了出来。岁月在他的脸上也同样留下了年轮,知命与花甲与我们同行。随他到家,嫂夫人已经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饭菜,让我们洗澡,为我们扫除了一路的风尘和疲惫。还腾出了自己两室一厅的房间让我们休息,他们却到单位一间公房里暂作栖身,我和儿女又一次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第二天,到了兵团机关,见到了陈生初秘书长,拜访了当年在六师工作过的赵予征政委。他老人家已经从兵团政委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却仍作为兵团老顾问关心着兵团的一切。小叙之中,表达了我们北京同学们对第二故乡的强烈思念与愿望,告知了退休后第一行动来疆看望老首长、老战友,体会第二故乡的巨大变化。采集文稿资料是我此行的重要内容,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赵政委欣然同意为我们编写的书作序,留下了稿样。兵团立即派人派车送我到六师开始查找资料。
       之后的二十余天,我走访了五家渠棉纺厂、101团,奇台108团、109团,十三户汽改厂、十三户医院,石河子八一毛纺厂、新疆日报社、兵团日报社、兵团档案馆诸单位。拜访了兵团各级领导(离退休在内)及原农六师、工二师、兵团设计院的老战友、老朋友近八十人。获得资料及当年《生产战线》报导“硬骨头战士”王杨的报纸、照片,和其它一些实物、文稿、书籍等。当然也重游故地——天山修路的旧址奇台半截沟林场,参观了吐鲁番的火焰山、葡萄沟,基本完成了原定计划。
       深深的体会是所到之处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乌鲁木齐高楼林立,昔日常常光顾的大、小十字早已没有了一点过去的痕迹,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处处可见,四通八达的公路奔驰着各种汽车,具有维吾尔特色的二道桥大巴扎美丽气派。五家渠的文化广场有山有水,有草有花,有亭有廊,还有内地常见的健身场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朱德题词十分醒目。石河子的街道整齐、宽阔、洁净、明亮,街道两侧果树繁茂丰硕,体育馆的建筑物高大壮观,《军垦第一犁》、《山东女兵》的雕塑更是栩栩如生。周总理纪念馆里,总理的音容笑貌永在,许多老照片使我留连忘返、久久凝视,军垦历史幕幕重演。
       昔日的共青团农场也面貌一新,当年住过的地窝子早已没有痕迹,我们自建的土坯房已经成了一片废墟;新造的房屋整齐大方、气派新颖、牢固宽敞;新规划好的道路宽广、整洁,有了堂皇的雅名;场部、学校、医院都是四五层的楼房,仓库、连部也是二层的建筑,全是砖瓦水泥结构的。使我最高兴的是,街道两侧有专用的垃圾箱,和北京一样每天有人专门打扫街道和清理垃圾。这使我感受到故乡的庄重、文明和美丽,没有了往日那些脏乱差。农场的职工们都穿 着漂亮,打扮入时;他们也加入了注重环境卫生的行列,彻底把我以前的印象涤荡。令我欣慰的是,那些退休的农工们,如同我们在城里常常见到的一样,三三两两地坐在林荫道旁、房前屋后,下棋、打牌、织毛衣、钩桌布、聊天、说笑,悠闲自得。团部南面有一个贸易市场,老人们在这里买点小吃如凉粉、黄面、凉面、米饭、炒菜、羊肉串等,有的喝着奇台白干或者古城酒,就着花生米,真是令人羡慕!
       半截沟林场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三十多年前有幸上山,今日非常渴望见她的容颜。远远望去,林场已布满绿色,山下一片无垠的大麦,山上重重绿色的青松绿杉,只有当年的道路依旧,黄褐色弯曲盘龙的路在绿色之中蜷卧。林场内修建了白色的毡房和木屋,供哈萨克老乡们居住。
       六、七十年代我们修过的这条路,蜿蜒在脚下,还是那么亲切和熟悉。回到“故乡”,我感到只有这条路没有变化,因为林场被定为国家保护的林业资源,不能再随便让人们伐木。为了不发生火灾隐患,也不随便让人们进去游览。司机再三告诉管理者,我们是为了看看当年修过的路,想上山照几张像片,请示了县里主管部门后才得以放行的。正因此,里面的道路从我们当年修成之后就再没有人继续修了。汽车载着我们行驶在颠簸的山路上,真是感觉到了昔日的记忆,儿女们说:“您老说摇煤球的感觉,真是不假,我们也体验了一把!”
       尽管道路依旧,我们还是感受到这里的美,水儿清清,羊儿乖乖,牛儿静静,马儿悄悄,连爱闹的小毛驴儿也悠悠的享受大自然的美妙。
       女儿发现,这里有紫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褐色的蝴蝶在飞舞,她好不容易抓到一只,看看它那挣扎的样子,又把它放回到大自然中去。
       吐鲁番的葡萄沟里人群熙攘,热闹非凡,狭窄的地方迎来了各地的友人,好客的维族姑娘和小伙子们翩翩起舞,哈萨克大娘为我们准备了可口的拉条子、炒片子、手抓饭,各种烤羊肉和馕。
       葡萄沟新建了《王洛宾纪念馆》,我们进去参观时见到了王洛宾的儿子正在为来宾们签名售书,人们争相拥挤签名,由于时间太紧,我们只好放弃了这次机会,买了洛宾老人的歌曲带子回来自己欣赏,在洛宾老人的纪念馆前照相留念。
       时间一晃就过了二十多天,我们告别了还在“故乡”工作、生活的老战友们,依依惜别的心情至今久久不能平静。
       返回的前两天,我们又专访了赵予征政委,他为我们讲述了兵团发展的历史和对稿件的评价,为出书提出了宝贵建议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并欣然同意与我们合影。离别乌鲁木齐的前一天晚上,兵团文联的领导为我们送行,兵团设计院的三位战友与我们话别,表示了对我们此行的大力支持。
       踏上返程的路时,才算是完成了一件心事。眼见乌鲁木齐远远地落在后面,心里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我和孩子们谁也没有说话,静静地对着天山行着注目礼。祝福新疆繁荣昌盛,祝福兵团日新月异,祝福所有的新疆人,也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等在内的第二故乡人健康幸福!只要有机会,我们还要再回来看看故乡,看看天山! 
 
                                      (作者赵燕军是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京知青)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