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返城史录

感动中国人的知青情

时间:2012-04-24 09:4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3236次
在我们知青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人间的大爱和人间的大悲啊,我被这个真实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简要地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感受和分享感动我们中国的知青情吧!

 


 

      前几天,我与北大荒9团6连的战友一起聊天,听他们说:有一个北京知青才在战友的帮助下办回北京来了,在大会上还与大家见了面,他还讲了讲感受。听战友们一说,虽然我知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但具体情况还是不太了解,因为,这背后所掩藏的知青的感情到底有多深,谁又能说的清呢?
      没想到,最近看了9团出的书《回望北大荒》后,发现其中一篇题目《最后一个知青》的文章,才真正了解了事实的真相。但这篇文章没有说明在我们知青中,还存在着人间的大爱和人间的大悲啊,我仔细看了十几遍,苦苦地思索人生的命运,被这个真实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简要地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感受感动我们中国的知青情吧!
      9团27连有一个叫邹雪生的,是1969年下乡的北京知青,他平时干活卖力,还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对人也和气,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一个知青。但是自林彪事件发生之后,他的在长征时就参加革命的老父亲被牵连进去,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他的母亲也被迫害致死,他的父亲及其他亲人被遣送回了江西老家。邹雪生对这样重大的事件无能为力,他连探亲的机会都没有了,唯一能做的只能是默默地工作。
      大返城开始了,知青们都急了,谁也顾不了谁了。每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想着各种办法回城去!而邹雪生却不能回城了,因为北京已经没有他的家了;江西的老家也不能去,因为与林彪集团有牵连的人的处境,在当时可想而知。就这样,他一直留在了北大荒 10年、20年、30年、40年……他像掉了队的孤雁,随着时间岁月的流逝,几乎彻底被人们遗忘了,甚至认不出他原来兵团战士的模样了。
      他结过婚,有一个女儿,但妻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因他没有光明的前途离他而去了。我能想象出知青在北大荒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邹雪生的生活能力远不如北大荒当地人强,他不会承包土地,也不会各种机械的使用,他只有一点并不算大的力气。这样的他,挣不来钱,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但他努力过,为了生活,他学习了修理电器,但后来随着行业的竞争,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逐渐下降,修电器也看不清了,他只能用老年人仅有的一点气力帮助人家打短工。有一次打短工竟然打到了27连连长家里,但连长已经认不出他了。他拿到了给他的工钱,就赶紧小跑着离去,赶到下一家再继续干打短工,他怕被老连长认出后的尴尬。他的生活,远远不如当地普通人们的生活。他的唯一亲人,被他一个人养大的女儿,只身一人到深圳打工,在一家电子器件厂的流水线上工作着。
      2008年7月,大城市的知青又开始了回望自己的青春时代。27连的叶明、张谊族夫妇与许多战友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阔别30多年的9团27连,他们受到了当地老职工热情的款待。当有人提起邹雪生的名字时,当地人都感到陌生了,有人说他在团部地区住,有人见过他,而且说他混的不好,挺惨的。还有的说,有个北京知青一心在北大荒扎根干革命,送上大学,不走!爱人和孩子都回城了,还不走!最后身体越来越不好,周围没有了知青,思想越来越想不通,最后选择了自杀的结局!
      但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是,实际上邹雪生还顽强的活着。但是,他后来的生活很不如意。生病、穷困、失眠一直在陪伴着他;伤心、无奈、迷茫、期望在他心中一直紧紧缠绕着……。就这样,从当初不到20岁就下乡的他,一直到现在熬成了近60岁的老人。40年的岁月啊!40个春夏秋冬,就这么一天一天,一个月一个月,一年一年地熬,他熬过了人生所有的酸辣苦痛!
      知青情,战友情,使这些返回兵团的他们再也坐不住了。经过多方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邹雪生住的房子。进到屋里,哪止一个“惨”字来形容!家里乱七八糟,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不齐备,炕上的脏棉被被里被面都没有!知青们看到这些,震惊了!整个屋内弥漫着霉气……
      望着眼前的这位老人,谁也认不出来了。在疑惑的眼神中,当他们用猜疑的口气,互相叫出对方的名字时,止都止不住的热泪,顺着脸颊哗哗地掉了下来。在场的知青们都掉下了酸楚的眼泪,他们拥抱在了一起。
      大家眼含泪水,默默的自动地收拾起屋子,有的人立刻到商店买来吃的、用的……他们给邹雪生买来了衬衣衬裤、棉毛裤、外衣外裤。叶明当即拿出500元钱,看着他的样子,叹了口气说:你怎么会这样生活呢??眼泪再一次涌出,就再也说不下去话了。邹雪生这几十年第一次感到了温暖,他平时连一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生性憨厚老实的他,思想越来越木讷,他成了团部地区的一个流浪汉,知青的名字早已经从他那里消失了,彻底被人们忘却了。
      几天后,叶明、张谊族夫妇回到北京,心里翻江倒海地思索着,如果从生活上给他一些钱或者帮助,不会解决根本问题。他们多少夜晚的失眠,思前想后,最后终于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把邹雪生办回北京来!解决户口问题,找“知青办”;他在北京的亲人就是我们两口子;房子的问题最大,既然是亲人,那就挤在自己家住;我们一定要让邹雪生再一次成为北京人,一定要让他看到鸟巢、看到国家大剧院,一定要让他再次看见天安门城楼!
      当叶明、张谊族夫妇把这一想法通过电话告诉邹雪生时,邹雪生已经泣不成声了,用手掐了掐自己的胳膊,证实了这不是做梦。他在电话里脱口而出“叶明,你比我亲生父母……”便再也说不下去了。
      再说现在办理知青返城的户口,真是难于上青天啊。哪里还能找到“知青办”的工作地点呀!多少年之前就早已撤销,无踪影了。在原来所在的派出所,要找出40年前的户籍档案也是非常难啊!派出所的工作人员都被这件事感动了,非亲非故的,可只有一个说法:我们都是北大荒的知青!我们就是接收邹雪生的亲人!
      要说跑户口之事,只是一句话。但要跑多少路?要耽误多少自己的时间,要花多少钱?要搭多少人情?谁又能说的清啊?!与邹雪生素不相识的9团1连周延年,也加入到跑户口的队伍中去了,他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2009年7月23日,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在叶、张夫妇的努力下,还有很多知青的鼎力相助,邹雪生带着从9团各个环节拿到的介绍信,以及北京的学校、街道、派出所各方面的证明,终于落下了北京户口!更可喜的是:女儿是知青的后代,也落下了北京户口!
      7月23日,邹雪生流落北大荒41年之后回到了北京,靠的是知青情的力量。户口办理回来了,叶明、张谊族夫妇又为邹雪生联系找到了物业的工作。身穿工作服,年近六旬的邹雪生,他把7月23日订为自己今世的生日,当他再一次站在天安门前时,他用颤抖的声音对女儿说:今天是爸爸的生日,以后就在这一天给爸爸过生日吧!他仰望天安门城楼,长叹一口气,泪如雨下……
      邹雪生曾经是北京的中学生,他曾经是到北大荒的北京知青,是保家卫国、屯垦戍边的兵团战士!这里有着比亲兄弟还亲的亲人,他的亲人就是叶明、张谊族夫妇!还有许许多多的朋友,都是兵团战士!都是北大荒的知青啊!
      叶明、张谊族夫妇不是什么大官,也不是经商的,也不是大款,他们是拿工资的普通人。但他们曾经是兵团战士,是那个年代的知青,其他战友掏钱的掏钱,出力的出力,为邹雪生无私的奉献,是兵团战士之间的情,是知青的情感动了我,感动了我们大家,我相信这北大荒知青的情,也一定感动中国的,会感动人类的!
      我写的很不够,用一两句话不能说明叶、张夫妇的人间大爱。也不能用一两句清楚邹雪生所受的各种苦难。我们向叶明、谊族夫妇深表感谢,祝你们身体健康长寿,对邹雪生战友深表同情,希望在今后的岁月能与战友们共同欢度我们老年的余生。

 


 

       (注:作者安彦中系原黑龙江兵团六师60团3连北京知青)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