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史库 > 知青墓园

伟立 好哥们! 作者:李 杰

时间:2006-12-21 09:0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219次
 

伟立,好哥们!

作者:李杰

    晚上到家,先后收到两个同学打来的电话:伟立走了。   

    我愣怔住了。前天,我刚刚去看望他,坚信他绝对能扛一阵子:根据恶性肿瘤消耗营养,可以回医院去打针输液补充营养,不会很快要命;还根据我给他出的脉象——虽然弱但平稳,每分钟74下;还根据他女儿正在从国外往回赶,他还没见到……所以,我打算他回医院的第二天再去看他。可是,到医院当天的傍晚他就去了,解脱了。可我呢,我们呢?我失眠了。

    伟立姓杨,我们都是北京三中的学生。37年前,我还在读初中,就和伟立还有几个和他一班的高中同学,一起被发配到吉林农村插队。临行那天,直到火车开动之前,我都不知道他们之中谁是谁。后来,我发现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而且在伟立身上表现得更突出。归根结底,就是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太模糊、太薄弱。我之所以没和同班的同学一起去内蒙古或山西,而被强行和他们编在一起去了东北,就是因为我戴着一个政治错误的帽子。现在说起来觉得是笑话,当时可确实是非同小可。但是,杨伟立们却好像根本不知道这回事,使我真觉得到了广阔天地。记得最初几年和他一起下地干活,他总带着当时时髦儿的从阿尔巴尼亚进口的骆驼牌扁枝的香烟,只要他一抽,马上塞给我一支,抽一根,德国上尉抽的烟。

    岂止对我,杨伟立竟然对贫下中农和地主富农、对普通社员和县委领导也一视同仁,有酒一起喝,有烟一块儿抽,不分彼此,不论高低。后来我发现,凡是有本事的人、实在的人,杨伟立都能和他们聊到一起。从来不看你身上贴的是什么标签儿。按说,他虽然不是什么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家庭出身,但最起码是没渣儿、没绽儿的。入团入党.提干或进工厂进城市以至回北京,都是有可能的。换句话说,只要能够跟风潮紧一点,稍微唱唱高调,弄点假大空,搞搞关系,所有比插队更好的出路,对于他都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杨伟立却一点也不会、一点也没兴趣、一点也不想学,一律斥之为没意思,在某些方面好像真傻真不懂事。真不愔事理。

    但是,杨伟立又是公认的脑瓜好使的人,队里派他到菜园子管账,他管得一清二楚;对所有在文革前看到的电影,他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对演员的熟悉程度,绝不亚于现在的追星族;对于他想学的东西,学得又快又好,一点就透。我由于放松了思想改造,又开始写东西,当然要按当时的潮流写,拿给他看,没意思,不吸引人,你得能抓住读者,让人看一段想看下一段,看一篇儿想下一篇儿。于是,杨伟立给我讲了许多菜园子里的事,队里的事,地里的事,荤的素的全有,虽然许多事我也经历或见过,但经他一学,不笑都不行。按他的吸引人的标准,我投了一小稿,结果参加了全省的文艺创作座谈会,在长春吃喝游玩了半个多月。记得回来那天晚上,他们哥儿几个正在打井。回来啦,干活。杨伟立说。后来,他还帮我联系在出版社工作的亲戚。

    再后来.政策放宽,由于姥姥和姥爷没人照顾,杨伟立先回到了北京。一次,我想找一个在北京的同班同学有点急事,却只知道地址,所以求伟立帮忙。几年以后,听我那个同学说:你一块儿插队的那哥们儿真够意思,大冬天,我们家这么难找,这么远,愣是晚上l0点敲我们家门儿。我没回北京那几年,每次回来探亲,只要不上班,杨伟立都要送站。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回来探亲,他拉着我去北京展览馆电影馆看电影。之后,我们去紫竹院遛弯。那时候,紫竹院还是一个郊野公园。望着那一片碧水,我突然对杨伟立说:我想游泳。你不会,先回家吧。”“不行,谁知道你真会游假会游,我得看着你,万一你泡汤了,我帮你叫人。他瞪着眼厉声说道。我没理会他,脱了衣服,直奔湖心游去,太美了。往回游的时候,我看见他坐在岸边,一直在专心致志地盯着我,手里的烟都忘了点。我突然有一种感觉,我不缺同学同志、不缺弟弟妹妹,只缺一个哥哥……

    后来,我把这些事讲给杨伟立同班的另位同学。他说:你才知道啊!你去打听打听——凡是认识他的人,他对谁的事不是这样?只要他干得了的,别管大事小事,别管多麻烦,那叫一个有求必应。

    杨伟立可以说是所有同学和学校老师的百科全书。每个人的情况甚至家里的情况,他都清楚,尤其是哪个人取得过什么成就,他记得一清二楚,例如同学中谁当了什么领导、谁出国了、哪位老师是张志新的亲哥哥、哪位老师出过什么书等等,如数家珍。好像别人的好事就是他自己的好事,他比别人还乐。记得我刚回到北京的一段时间,天天晚上杨伟立领我去串门,使我亲身体会到,在我亲属圈之外另一些人的生活状态;感受到在浮躁虚伪做作之外,还有一些人在过着平实踏实朴实的生活,在干着真正利国利民的实际的事,就像我那些在东北大地上辛劳耕耘的农民兄弟。

    那天,去看望杨伟立。他老母亲看着我说:我想起你了,你在一本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过小说,伟立告诉我的。那是我在回北京以后,由于彼此都搬了家,失去联系的时间内发生的事。要不是杨伟立在公共汽车上认出我妹妹,我们还联系不上。尽管是那样,他还在为我高兴。

    杨伟立走完了57年的人生里程。他没有著过书、立过说,也没有任过什么职,更没有留下什么丰厚的遗产。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走完了自己普通的一生。

    然而,我真的没再遇到过像伟立这样的好人。

            《北京晚报》2006-12-2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