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 北京历史

八大处文物古迹拾遗

时间:2009-07-03 07:1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683次

                姚家寺与何纪庵

    从八处证果寺前的山路东行,越过一道山梁,面前便会出现一片平地,这就是清凉寺遗址,由此再向东南数步直至悬崖处,一座残旧的砖塔便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姚家寺塔。此塔塔身有明显的裂痕,塔刹已不完整,且略有倾斜。砖石结构,密檐式八棱七级,高约10米。该塔东北方向不远处,在一片瓦砾之中显出寺院殿堂遗址残貌,这便是姚家寺的遗址所在。凭此遗址可以大概看出寺庙的格局状况,姚家寺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山门面临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涧,入山门为天王殿,其西为大雄宝殿,寺院西北角有一座石楼,甚为高峻。

    姚家寺始建年代无从查考,根据零星史料和当地传说,姚家寺原称圣水寺,因为寺的西南处有一股流泉而得名。清朝雍正年间改名姚家寺。这其中有一段传说。雍正年间,圣水寺曾被一个名为姚六的歹人霸占,这人色胆包天,凡见姿色略佳的女香客入寺便千方百计强行关押在寺内的夹壁之中,供其发泄兽欲。一次,又一位大家闺秀遭其关押,幸被何玉凤(“十三妹”)搭救才得以生还。此事惊动了官府,一把火烧了姚家寺并惩治了歹徒,为感谢侠女,被救的小姐便在灵光寺东面修建了一个“何纪庵”,庵中供奉“十三妹”塑像,此庵民国年间尚存。

                  弘德寺与鲍贵卿墓

    沿证果寺东面的山梁北行百余米,翻越一座陡坡,面前有一座旧石坊,上面有“海城鲍式家祠”六个字,由此再北行数步便到了弘德寺故址。弘德寺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年间成为废刹,只有一座明正统七年(公元1443年)制造的香炉尚存。此处在民国年间成为鲍贵卿的墓地和祠堂所在地。鲍贵卿(1867—1934),字霆九,辽宁海城人,18岁从军李鸿章麾下,北洋新军成立后,官至师长。1913年兼任北洋政府陆军讲武堂堂长,他不苟言笑,性格内向,以“不枉杀、不扰民、不贪功”为治军宗旨,1917年任黑龙江督军兼省长,1919年调督吉林,后曾一度任陆军总长,领上将军衔,被徐世昌授予“霆武将军”称号。

    据记载,鲍贵卿墓前有三门四柱巨型汉白玉石坊一座,每根柱顶都有石雕蹲狮一只,三通门上又都有风火轮宝珠石雕,正门额上刻“海城鲍式家祠”六字,两侧门精刻卷云花。正门之北为甬道,右侧为祠堂,堂上原有张学良题赠“绩著边疆”匾额一块。正门之左为墓葬区,最前面为高数米的华表两座,鲍贵卿墓在华表北面数十步处,墓为圆形石砌。如今这些都已经不在了,只剩下两间西房,即鲍贵卿墓的祠堂。
 
                念佛桥:深藏香道500年

  念佛桥又称宝胜仙桥,俗称面板桥。古桥长15米,宽3米,券形单孔,古色古香。清《日下旧闻考》载:“念佛桥旁边有石刻念佛二字”,故名。过去,念佛桥为青龙山到翠微山宝珠洞(宝珠洞就是现在八大处的七处)必经之地。桥北有石碑,不过碑文现在已经漫漶,只有“弘治壬子(1492年)”四字尚可辨认。不过从这四个字就可以断定,念佛桥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了。

            万善桥:北京最美的古桥

  万善桥在双泉寺东南,初称双泉桥。由翠微山去天泰山慈善寺进香必经这座桥。小桥长18米,宽3.1米,砖石结构,护栏外侧镌刻着“万善桥”3字。万善桥为单拱,拱券巨大,总高将近10米,相当于三四层楼那么高。

  万善桥造型古朴,优雅舒长。现在小桥下的深涧中,已经没有湍急的溪流,山涧中只留下怪石林立、野花烂漫。

  1951年,古桥专家孔庆普听说双泉山有座古桥,前来考察。孔先生认为,万善桥虽小,但在北京古桥中结构形式独一无二,这是北京最美的古桥。

  古桥西5米,两株古柏之间,有石佛一尊,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在石景山区现存石佛中,堪称上乘。

               
金章宗双泉寺秘密求子

  万善桥附近有双泉寺一座。《日下旧闻考》载:“都城四十余里,有寺名双泉,有山名翠微。泉山幽胜,甲于他山。”

  据考,双泉寺即金章宗八大水院的双水院。金章宗在成功地粉碎一起未遂政变之后,曾秘密地前往双泉寺避暑。那时,章宗先后有4子夭折,尚未有皇位继承人,于是在双泉寺建祈福宝塔,祈求上天赐子。可惜,章宗两次到双泉寺祈祷,也没有保住第五子和第六子。

  如今的双泉寺寺庙已经破旧,但是整体结构基本保存。寺院坐北朝南,两进院落。一进院东西厢房各三间,二道门前竖2碑:明碑风化严重,清碑字迹清晰。二道门硬山正脊,二进院正殿三间已经改建,东西配殿尚完整。院内参天古柏四株,挺拔苍翠,为古刹增色不少。

  现在的双泉寺位于金章宗避暑的双泉寺以东,为清光绪年间新建。

                         杏石口

    西五环路上杏石口的标志异常醒目,但真正的杏石口可不在那里。杏石口的确是个隘口,是石景山和海淀区的一处分界点。你从下庄东路上山二里左右后,东行不到一里,路北有一处不起眼的山口,就是杏石口。口子南北向,最窄处只可通过一辆汽车,西侧山崖高耸,东侧小丘伸向射击场的后山。口子南是平原旷野,口子北可俯视南北辛庄,遥望香山。口子南边的杏石口村,早已搬迁后消失,原来从口子北行奔香山、西行通八大处的老路,已被堵死,山口的作用也就名存实亡了。虽然现在能确指杏石口的人不多,但它在历史上却极为有名,清代驻扎过军队,帝王们来往于香山和八大处也必须通过,是石景山地区的两大隘口之一。
    按《石景山区地名志》记载:“杏石口,曾名剪子口。相传唐高祖李渊,初登大宝之时,有开国军师袁天纲、李淳风辅佐。一日,二人来至杏石口处,只见一座高山(万安山)隐于云雾之中,犹如巨龙出海,大有翻江倒海之势。二人大喝一声:‘此孽障如不早早制服,必留后患。’说罢挥剑劈去,只听一声巨响,云雾立时散去,眼前出现一条山口。因其形状如张开的剪子,于是,人们便称此口为剪子口了。”
    其实,杏石口的形状与剪子不沾边,与杏树倒有关系,山崖两侧野杏树繁盛,春季开花后极为抢眼,秋后山杏必多,杏石口应为杏子口才对。清代乾隆年间编写的《日下旧闻考》说“自杏子口度小岭,折而西,为嘉禧寺”。说明至少在二三百年前,它确是叫杏子口的,讹为杏石口那是近代的事。

                      福惠寺     

   八大处证果寺以北2公里许青龙山。寺庙所在地名狮子窝,当地俗称石子湾。始建年代不详。寺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类似山庄。寺分左右两路。右路先是一座方亭,亭西为仙人洞,方亭与仙人洞之间用长廊连接,廊中彩绘《聊斋志异》壁画35幅,每幅宽5尺,高约7尺。长廊以南,有霍山宗祠。仙人洞旁有汉白玉石桥一座,过桥为望海楼,绕廊而至敞轩""碧云天""。这里是福惠寺的制高点。敞轩旁的石壁上,镌""奇观""二字。左路建筑较少,只有关帝殿、菩萨殿。清代,改称太平院,此寺始有喇嘛住持。同治年间,内监刘多升、张善圃、张用五三人,购此寺,并于寺南山巅平地上,筑成三塔,死后葬此,额曰狮子窝塔院。此塔院是北京不多见的道士塔。民国后,福惠寺逐年荒废,仅存石桥一座,塔院一处,碑石一方,摩崖画一幅。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