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随着汽车的普及,停车场在北京是随处可见,除了地面停车场外,还有地下停车场、空中停车场、智能停车场等。其实,停车场在北京的出现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 北京最早的专用“停车场”出现在金代。在房山区周口店镇北部有个车厂村,是因古时曾为帝王的车辇停放之处而得名。金朝的时候,这里临近金陵,每次帝后们拜谒皇陵时,都有一支浩浩荡荡的车辇队伍到达这里,然后帝后们在此下车,步行进入陵区,随后将众多的车辇停放在这里,并按官爵大小依次排列,同时有专人负责看护,还要对车辇进行擦拭,除去一路上所落下的灰尘,时称“车厂”,以后这里形成村落也被称为“车厂村”,并一直延续至今。 到了明清时期,北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骡子和马拉的带布篷的轿车。特别是到了清代中后期,前门、天桥和鼓楼一带是商贾云集,戏园林立,于是就出现了专门供人停放轿车的场地,时称“车场子”,除了停放车辆外,“车把式”歇脚,牲口喂料,都在其中。二十世纪初,人力车(俗称洋车)进入北京城,到了二十年代便成为代步的营运工具,俗称“拉脚的”,这也算是北京最早的“出租车”了。而一些有钱和有身份的人还自备了人力车(可以说是最早的私家车),并有专人拉车。每逢主人出去购物、听戏、下馆子或串亲戚访友,人力车夫就将车停在“车场子”里,一边休息,一边等候主人。因为当年繁华地段的街道旁边,是不准停放车辆的。从三十年代中期开始,人力车逐渐被人力三轮车所代替,不但速度快,而且乘坐舒适,而蹬的车夫也被叫成了“蹬三轮的”。所以在一些商场、戏园子、电影院、公园、城门楼子附近经常聚集着不少等客的三轮车,形成了专门停放三轮车的停车场,俗称“三轮场子”。 北京城内真正意义上的“停车场”,还是汽车在北京出现以后。特别是民国年间,北京街头行驶的汽车越来越多。1922年在前门火车站前第一次专门划出一块场地,用来停放汽车,被称为“汽车场子”。因为当时北京很少有大型轿车和货车,所以这个停车场的面积不大,只能停几十辆小轿车。以后在一些商场、戏园子、电影院、公园等娱乐场所附近也开始设置了停车场,但规模也都不是很大,而且都是免费停放,并无专人看管,车辆可随意停放,自由出入。 北京专供出租车停放的场地,形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火车站、公园、医院门前的小广场上,由出租车公司设置了小型停车场,但面积也不大,当时高级一点的出租车是进口的“华沙”“捷克”、“莫斯科人”等,低一级的是三轮摩托车(俗称蹦蹦车)等,而乘客多是上下火车的旅客和游客,一般的北京人很少乘坐,多是上医院、结婚才用。当时北京仅有几个小型出租车专用停车场,而在市里跑的出租车非常少。 应当说,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北京的汽车数量是很少的,所以停车场也很少,规模都比较小。从九十年代初,北京汽车的数量才开始迅速增长,特别是近几年来,每年都以二十多万辆的速度增加,停车场的数量也迅速增加,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多数为计时收费停车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