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中华美食则誉满天下。中国饭好吃,外国人爱吃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人们经过不断的总结已形成了中华美食的八大菜系,即鲁、川、粤、闽、苏、浙、湘、皖流派。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历代帝王建都北京,都为北京的文化积淀了深厚的内容。饮食文化,是各种文化内容之一,博大精深。作为中国八大菜系的形成、演变,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北京菜虽不在八大菜系之内,但北京菜是中国的主要地方菜之一。
历史上北京的特殊政治地位,使聚居在北京的人复杂多样,反映在饮食方面,同样纷杂多样。各方人士的口味不同,形成各类饮食五花八门。有正宗的八大菜系,有地方风味小吃,也有满、蒙、回、朝鲜等民族的烧、烤、涮,还有外域传进来的洋快餐等等。目前的餐饮市场空前繁荣。解馋的,解饿的应有尽有。
解放前的老北京真正有钱的人并不多,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吃的是山珍海味,而普通百姓家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遇有红白喜事能吃上“八大碗”就很好了。
老北京的“八大碗”是什么?六十岁以下的人都未曾见过,有的都没听说过,也就更没吃过。现代不少人在吃遍北京所有“好馆子”之后,又再怀旧,怀念老北京的吃食了。
老北京“八大碗”实际上是一种既普通又实惠的菜肴,就是把鸡鸭鱼肉通。过八种精心烹制做成的色香味俱佳的,用传统瓷碗盛放摆上餐桌的美食。
“八大碗”,说白了,就是大碗三黄鸡、大碗黄鱼、大碗肘子、大碗丸子、大碗米粉肉、大碗扣肉、大碗松肉,还有大碗排骨。
老北京“八大碗”在老北京百姓生活中,是少不了的美食。生诞寿辰、婚丧嫁娶、孩子满月等日子都少不了它。因解放前不像现在有这么多饭店、饭馆,平民百姓又大多都比较穷,遇到红白喜事都是在家里、村里支起大棚来招待亲朋好友。所以那个年代,把做这种饮食行当的厨师叫“跑大棚的”。
通常筵席桌上有“四干”、“四冷”、“四热”、“八碟”、“八碗”等。以后,饭馆的菜品逐渐演变成“四冷”或“六冷”,八道热菜、十道热菜、十二道热菜。为了美观,把碗盛改成了碟盛。
老北京“八大碗”虽流行在民间,但也曾是皇宫里的美味佳肴。据传说慈禧太后逃难时路上遇到百姓家办喜事,尝到了民间的“八大碗”。回京后,就叫御膳房照民间的做法烹制,宴请文武。
老北京“八大碗”也曾经一度失传,一直到现在也很少有人会做,所以人们也很难吃到。不过听说最近坐落在卢沟桥宛平戏楼的“老北京印象”,为弘扬民俗饮食文化,多方寻求“八大碗”制作的秘方,最终在民间寻找到了会制作老北京“八大碗”的高龄厨师。老人把制作“八大碗”的配方倾囊相授。也就是根据这口传的配方,通过反复试制,终于获得成功。老北京“八大碗”在“老北京印象”推出后,据说也是赞不绝口,原汁原味地道的老北京风味菜,也最终重见天日。目前,“老北京印象”中的老北京“八大碗”,在传统制作的基础上,又开发创新出了不少新品种,还根据现代人的口味.陆续推出“八大碗”系列,包括海鲜
“八大碗”、牛羊肉“八大碗”、鹿肉“八大碗”、禽类“八大碗”、下货“八大碗”和全素“八大碗”。
《北京晚报》 文/金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