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 北京历史

老北京的花木

时间:2007-04-29 01:5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058次
 
 
 
                                   老北京的花木
 
 
        总有人说起“古槐、紫藤、四合院”,在北京的三个代表特色景物中,也可以说是古都北京的“符号”,树木就占了两项,而北京四合院里是必植有各种花木的,因花木是有生命的机体。四合院中植有花木,才有了生气、灵气,才有了温馨。
        过去。在四合院里种植的树木主要有槐树、枣树、柿树等。花木主要有牡丹、芍药、玉兰、丁香、海棠、紫藤、月季、迎春、榆叶梅以及盆栽的桂花、石榴、夹竹桃等。在四合院里是不种松柏和杨柳树的。因松柏树常青长寿多植于皇家祭祀坛庙中。“耆年宿德,但见松柏”,故松柏也为平民百姓坟地上的树。而“白杨萧萧”多植乡间大路上,“垂柳依依”,则植于河边湖畔。
        在四合院中植树。其位置是很讲究的,首先说大门外。因槐树是北京行道的当家树,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大门外大多有两棵古槐。在院内的植树就可以选择了。但一般是要对称的。因树木比较高大。故多植于外院的垂花门东西两旁,或里院的正房前东西两侧。像位于东城的老舍故居和西城的梅兰芳故居的里院正房前.都植有两棵高大的柿树。而且为京城名柿。树木也有植在二门里东西两侧的,但绝不能种在里院中央。倘人们一进垂花门,迎面是一
棵大树,挡住了人的视线。而在正房里的人也不知外面来人是谁?所以绝不能种里院正中央。关于对称倒也有特殊情况的。像大观园中贾宝玉住的怡红院,正房前东是一棵芭蕉。西是一棵西府海棠。芭蕉是观大绿叶的。而海棠则是赏春季红花的,一蕉一棠。一红一绿,“怡红快绿”。这种不对称的植物景观,反而相当著名,很多文人笔下都提到过这一蕉一棠。
        说起四合院的花木。不能不提到北京的名人故居。在这些四合院中还多有因和名人有关而成为名木的花木,如老舍故居和梅兰芳故居的柿树、鲁迅故居的古枣树、曹雷芹故居的古槐、纪晓岚故居的紫藤、茅盾故居的太平花等。
 
老槐荫屋  满院清凉
        槐树是京城的特色,因自元代起.槐树就是北京行道树的当家树,不但在街道上,在北京的公园和四合院里,到处都是槐树,故北京的古槐很多。
        老槐荫屋,满院清凉,树上蝉鸣,荫下小憩,这是过去四合院中宜人的夏景。而北京四合院中的古槐又和多少名人有关。在古典皇家园林北海的画舫斋里,有一座精美的四合院古柯庭,院内有一棵著名的“唐槐”,乾隆给它写过诗,光绪在它的浓荫下读过书,慈禧也来到过古槐下乘凉。
        民间四合院中,像过去宣南的康有为故居有个独立的小院,院内有七棵古槐,康有为叫其小院为“七树堂”。康有为就是在七棵古槐的浓荫下,给皇帝上书,和梁启超、谭嗣同等商议变法。曹雪芹的好友敦敏的故居,在西城的西南角一带,内因有古槐,而叫“槐园”,而“敦敏槐园在何处?”现也是红学界的一个谜,多有红学家著文探讨。现在西山的曹雪芹故居门前有三棵古槐,其中门东边的一棵是著名的“歪脖槐”,它是此院为曹公故居的有力证明之一。因在香山一带有关曹公故居的小曲是这样唱的:“门前古槐歪脖树,小桥流水野芹麻”。
紫云垂地  文人爱藤
        紫藤是京城的特色,在过去凡标准的或大型的四合院都植有紫藤。
        种植紫藤的位置大多在里院的西南角,炎热的夏季,骄阳似火,在藤萝架下的浓荫下乘凉,顿感进入了清凉世界,暑汗全消。古代的文人爱藤,不但咏藤,而且在自己的院中植藤。
所以在北京的宣南,很多的古代文人故居中多有名藤,现在最著名的一棵就是纪晓岚故居门前的紫藤。这棵紫藤为纪晓岚所植,距今已近三百年。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描写到此藤:“其荫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袭人”。这里过去为“晋阳饭庄”,老舍先生在这里吃饭时曾写诗云:“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四座风香厅几许,庭前十丈藤萝花”。
        另外,过去在宣南的海柏胡同(又名“海波胡同”,因有古刹海波寺而得名)的孔尚任、朱彝尊故居等都有名藤。孔尚任的故居自称“岸堂”,孔公有句:“海笔巷里红尘少,一架藤萝是岸堂”。朱彝尊故居的紫藤垂窗,故书房名“紫藤书屋”。鲁迅先生从南方来到北京后,第一处故居是宣南的绍兴会馆中的一个小院,因小院内有一棵吉藤,所以小院名“藤花馆”。
北国佳木  内中赤心
        枣树也是北京的特色之一,而且在四合院中,古枣树种植得最多。现存的古枣树,有明代的约几十棵,而清代的古枣树则比比皆是,很多院子里的古枣树都百年以上。尤其是在金秋时节,在一棵棵古枣树上挂满了红玛瑙球般的大红枣,给胡同和四合院平添了静穆安谧的天然之美。
        枣和栗、柿、核桃、山楂为北方干果的“五珍”,因其“外表多棘刺,内中实赤心”,所以枣树为“北国佳木”,因此,在北京的很多名人故居中都植有古枣树。像文天祥祠、于谦故居、曹雪芹和李大钊呆(工作)过的地方、鲁迅故居、老舍故居、杨昌济故居、田汉故居等。在北京的古枣树中,最著名的一棵就要数文丞相祠里的古枣树了。这棵古枣树的主干向南倾斜,人们附会说,这是文公的“臣心一片磁石心,不指南方誓不休”的爱国之情。在鲁迅故居的前院和后小院的通道处,有两棵古枣树,散文名篇《秋夜》一开头就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棵是枣树,还有一棵也是枣树……”为什么要用重。复的语言写枣树呢?原来这里有革命志士前赴后继之深远意义。
        名人故居中的古枣树的枝干刺向天空,仿佛是在呐喊,但它们的内心是红色的,是“赤心”,多是故居主人坚强性格的写照。而古枣树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事事如意  秋柿橙红
        柿树有“柿(事)柿(事)如意”之寓意,而且柿树有“七绝”,即一多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蠢、五霜叶可玩、六佳实可痰、七落叶可临书,所以过去四合院里,尤其是名人故居中也有植柿树的。现在在老舍故居、梅兰芳故居,都有著名的柿树。
        老舍先生热爱北京,热爱老北京的劳动人民,“老舍和北京”已成为“北京的符号”。老舍的故居在东城区灯市口西街的富强胡同l9号,在其北院的正房前,高矗着两棵柿树,是老舍先生在1950年刚搬进小院时种植的。
        在每年的深秋,大红灯笼似的大柿子挂满枝头,使人有秋意无限的感觉。老舍夫人也是画丹青的高手,每年深秋都要在柿树前画柿子,并给自己的小院起名“丹柿小院”,后来“丹柿小院”也成了老舍故居的代名词。梅兰芳故居在西城的护国寺街,是一座标准的四合院,在里院正房前的两棵高大柿树,是梅先生在1951年进住时所植,梅先生经常在柿树下起舞练剑或念自清唱。
        柿子也是老北京初冬最爱吃的。在初冬,深秋下树的大柿子已自然脱涩,吃一个大柿子就跟喝了蜜似的甜,所以在老北京的初冬街头,经常出现卖大柿子的商贩吆喝:“喝了蜜的大柿子!”
   
姹紫嫣红  温馨清香
       大型的四合院像王府和有钱的大户人家,都要种牡丹、玉兰、海棠和桂花以示“玉堂宝贵”之意。在春天观玉兰、海棠、牡丹、芍药等,到金秋则赏菊花、桂花等。过去富贵人家还有在春节赏牡丹的习惯。
        老北京人在春节时还喜欢养水仙。在大户人家的多重四合院中,其背风向阳处还有竹林。过去人们认为北方不宜种竹。其实竹子在北方也能生长得很好,像潭柘寺、红螺寺、紫竹禅林(紫竹院)的竹子是驰名京城的。
        在北京四合院种植的花木中,以丁香为最多。因丁香的繁殖极容易,在春季从母株旁挖出从根部滋生出的小株另栽即可。北京丁香主要有紫、白两色丁香。因丁香具有浓香,在春季开花时,满院清香。在北京四合院中最著名的丁香,就要数鲁迅故居的一棵紫丁香和两棵白丁香了。这三棵丁香为先生亲手所植,距今已有多年了。就在鲁迅故居的北边一条东西向的胡同里,路北有一个小院,院内竟有两棵已有百年以上的“暴马丁香”,开黄白色的花,花期要比紫、白丁香的花期晚,在五月中下旬,其花浓香。在北京的寺庙中就直接种植紫、白丁香,因寺庙中多有幽静的四合院,在这些院中多植有丁香,像法源寺、戒台寺的古丁香是很著名的。
        老北京人常说:“天棚、鱼缸、石榴树。”石榴树也是四合院中的花木,因石榴有“多子多福”和“全家团聚”之意。过去北京冬天天气比较寒冷,石榴多为盆栽。也有种植院中的。而植于院中,树能长大,结果很多。在夏天,老北京有“夏赏荷”的习惯,在《燕京岁时记》中描述什刹海的荷花:“花开时,北岸风景最佳。绿柳垂涤,红花腻粉,花光人面,掩映迷离。真不知人之为人,花之为花矣。”院中则要赏大盆水养的荷花、睡莲。另外,小户人家院内,还有在阶下花圃中种植月季、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等,也是家常美景,别有情趣。  
 
 
                                     张宝贵  07-04-22  bw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