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爱心园地

内蒙五原县新农村建设思考与实践—返乡考察纪实

时间:2015-10-20 03:1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739次
返乡后,我们看到当地农村与东部地区农村的发展差距,甚至是落后的面貌,听着生活困难乡亲们的诉说,感受到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期盼,更加体会到党中央继续向贫困宣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现实意义,也激发了我们发挥余热,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稳妥推进新农

 


       一、离别四十年 今日回五原


  2015年3月28日至4月14日,我和中学同学史大开结伴回到46年前插队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团结村五社。


  团结村五社地名叫西杨六圪旦。团结村,是过去的生产大队,有10个生产小队。五社,是过去的第五生产小队,现在叫第五村民小组,是最小的农村组织。

 


 


  1969年5月4日,到西杨六圪旦插队的我们多是天津市二十中学六八届初中生,即"老三届"最后一届学生,共7男9女16人。当时,全小队加上我们也就120多人。我们走后外来了11户,土地承包分地时全社43户,230多人,1600多亩土地,人均分地七亩半。现在,一些人乃至全家进城讨营生,在社里的也就30多户,140多人,种地的有四五十人。


  我下乡时离16周岁还差大半年,说是知识青年,还是个孩子、当地人眼里的小后生。那时,男生多剃光头,武官队长说我和他一样是黄眉毛,还说北边有个地方叫白眉圪旦,就叫我"黄眉秃子",叫来叫去,被叫成"黄绵秃子"。


  乡亲们听说"黄绵秃子"回来了,买菜炖肉热情款待。在乡亲们热炕头上,大家兴高采烈的回忆共同劳动、出民工时情景,笑谈偷瓜往事,互问家人情况,打探其他知青情况,情深意浓。


  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变化巨大


  我1972年8月选调回天津上学,离开西杨六圪旦快43年了。返乡后,感受变化最大的是当地基础设施建设。


  从天津到五原有了直达列车,上车睡一觉,转天中午到达。绝大部分村子都通了柏油路,少数人家也有了小汽车,从车站开到村子30里的路程也就十几分钟。接站老乡讲,临河机场离村子只有30多里,可以直飞北京、天津。

 


 


  村南十里路去县城的土路现在是110国道,南边还有高速公路,东连包头、呼和浩特、北京,西连银川、兰州。国家正在建设京新高速公路(G7),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直插新疆哈密,建成后比现在经宁夏、甘肃缩短1300多公里。到那时,巴彦淖尔市将成为"一带一路"交通枢纽,西部重镇。


  过去家家点煤油灯。现在通了电,家里有了彩电、冰箱、冰柜、洗衣机、电饭锅等诸多家用电器。村子里通了自来水,一年也就交一二百元钱。当地水位高,很多家花不了几百块钱打个机井,一开电门水就提上来了。村里人很少装固定电话,用计算机上网的只有三五户,但家家都有手机,通讯很方便。


  村里还有几家住着整修好的土坯房,冬暖夏凉,也很惬意。绝大多数人家盖了砖房,家里装修的干干净净,个别人家的装修堪比城里的住房。全村住宅用地占了300多亩,几乎家家圈了一亩多地的院子,有些人长年住在城里,村里还空着五、六处住房和院落。

 


 


  过去打草晾干了做饭取暖,也烧牛粪。现在,用葵花秸秆烧灶、烧炕。取暖更多用煤,鄂尔多斯的煤既好点火又耐烧。有的人家里安装了暖气,大多数家里使用炉子烟筒。做饭也用电、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三、自然生态未遭破坏


  以前吃糜子米吃得吐酸水,没有油水、吃不上肉。现在吃的都是大米、白面、豆油,自己家养羊、养鸡,长年有肉吃。


  当地治安状况比较好,村里人家里、院子很少上锁。听老乡讲,以前还听说有偷羊的,现在没有了。夜晚,整个村子人不吵,狗不叫,羊也不咩咩,一片寂静,宛如仙境。


  过去,当地冬季零下30多度,天气很冷。现在暖冬,最低气温零下20度。听村民讲,冬日风不多了,也不再穿皮袄了。春季的风还很大,沙尘暴依旧恣意肆虐。


  当地农村工业少,几乎没有污染。仰望天空,白日天空湛蓝,夜晚月儿弯弯,繁星点点,令置身于雾霾天、汽车尾气之中的城市人羡慕不已。

 


 


  河套地区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亦应限制重工业、杜绝污染工业,保护好蓝天白云。


  四、劳动人群和村容村貌变化不大


  村里55岁到70岁的人还在劳动,还是当年的劳动伙伴。40多岁的第二代不大会种地了,多在外边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混得并不好。十几、二十多岁的第三代都在城里,逢年过节随父母看看老人,有的根本没回来过。


  老伙伴们都老了,一脸沧桑,下地回来灰头土脸,满身是土。现在虽然能吃饱了,但并未吃好。冬春季还是吃酸菜,吃不上新鲜蔬菜、很少吃鱼、豆制品。长期食肉少菜,加上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很多人患有心脑血管病。当年一起劳动的社员,喜宗62岁突发脑溢血死了,胖子半身不遂,柱小子脑梗,谢家小三50多岁心脏安了五个支架,很多人还得上了糖尿病。


  村民收入主要靠种地,还在"土里刨食",生活都不宽裕,三分之一的农户争当低保户,争不上的还有意见。


  村里的路还是土路,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清明节前下了几场雨,到处泥泞,有的人家院子里也是烂泥一片,无处插脚。拉土垫路,再从后山拉几车砂石铺路,花不了一万块钱,村里有条件而不为,明显是干部不得力,村民不齐心。

 


 


  家家还用旱厕,很难"方便"。过去,一到天热臭气熏天,蚊蝇嗡嗡叫、蛆虫满地爬,我们每年都得菌痢,多是旱厕惹的祸。东部农村早就将旱厕改为水冲厕,当地有水,有条件将旱厕改水冲厕,花销也就200多元,建议当地政府作为提升民生工程进行全面改造。


  人畜依然共处。现在,村里养了3000多只羊,家家都是圈养。铁柱儿子、美英的二姐得了"羊憨憨病",即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如果误诊、误治,容易转为慢性,反复发作,或丧失劳动力。


  五、种植业的困惑


  五原县属河套平原。当地灌溉条件优越,灌、排工程体系完善,过去是粮食主产区,主粮种麦子、糜子、玉米,油料作物种胡麻,经济作物种甜菜,素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之美称。

 


 


  现在,团结五社不种粮食也不种油料作物了,全部种向日葵。乡亲们讲,种了十几年的葵花,地里都是病,早该轮种了。大家想种玉米,也符合国家提出的避免"非粮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要求,但受制于水。


  要种玉米,头年应淌上秋水,最不济了也要在当年5月10日前淌上春水。问题是,淌秋水要提前交钱,农民掏不起。5月10日前淌春水,有些人不交钱,全村交不齐钱,管渠的不放水。尽管葵花籽收购价越来越低,每斤只有3元钱,无奈之下的村民还得年复一年的种葵花。


  不交水钱的农民自有道理。他们都有家人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后过世,按照国家规定,农村土地承包是以家庭为单位,存在家庭在承包期内死人不减地,添人不添地(集体有地的除外)。村里有4户这样的人家,死人的土地被16户新增人口分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因此无休止的"闹"个不停。


  种植业最大的困惑是农业机械化与土地经营承包制的矛盾。现在家家有"小四轮"拖拉机,共有几十台。由于分地时要考虑优劣搭配,1600亩地被分成几百块,各家开着拖拉机在自己地里转小圈圈,还要不断地倒场。过去一两个人就可以浇全队的地,现在几十户人家,家家出人淌自己的地。淌上水,就可以早播种,淌不上水,就可能贻误农时,大家为水着急,争执。


  分地以后,人越来越个体,越来越难以合作。现在城里人吃个饭还搞团购,当地农民种着那么多地,每年购买大量的种子、地膜、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合伙买可以节省百分之二三十,但各买各的,各拉各的,谁也不管谁。


  六、土地流转带来的新问题


  为解放生产力,国家提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些"超级巨无霸"来了。北面有个村的全部土地被上市公司租去种甜玉米,除了雇佣少数人,大部分农民不种地了。


  有些专家讲,土地流转后的农民既当股东,又当职工。这些话说的又"跑偏了"。公司租农民的土地,给了租地钱。农民拿了钱,又不是出资入股,连话语权也没有,怎能算股东。种地的拿到的不是工资,没有社会保险,怎么算职工。

 


 


  当年,这些"超级巨无霸"曾吞噬过国有企业,直接造成职工下岗、离厂。现在,还要防止它们套取国家扶持农业的资金,恶意炒作,吞噬和撂荒农村土地,造成农民流离失所。农民们也担心土地被现在的经营者"圈走"。针对这种隐忧,国家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团结五社有土地争议,所有农民至今还没有领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确权登记颁证时必定还会遇到大麻烦。


  七、有序的组织农民集体承包土地


  我们和当地农民算过账,种地还是赚钱的。以种葵花为例,一亩地产量500斤左右,每斤葵花籽3元左右,毛收入1500元。减去水费及农资成本约500多元,不计机器折旧、人工工资,租地费用,毛收入近1000元。

 


 


  如果土地连片,每人可以种100亩地,种葵花时雇用短工,一个人可以种200亩地。按100亩计算租种土地,每亩交300元租金,一季劳动3个多月,毛收入可以赚7、8万多元,加上购置农资量大,从节省的成本支出中还可以再多赚一些。


  现在,团结五社已经有农民到邻近地多的东杨六圪旦、乌拉特中旗包地去了,还有人跟着包地大户到新疆种葵花去了。如果把富余的机械、劳动力组织起来,像东部地区组织农民工承包建设工程一样,到西、北地多人少的地方去租种土地,释放富余劳动力,才能将村里的土地连片,整理成60米宽的条田,实现村民讲的8个人耕种全社1600亩土地的设想,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这样,既有收益还能获得国家扶植基金,享受家庭农场的政策支持。国家扶持资金直接给农民,提高政策补助效能,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有效地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


  八、"羊塌了"


  从去年开始,河套地区羊肉价格下跌,今年跌得更厉害。3月份一斤羊肉还能买到20多块钱。4月份一斤羔羊肉只卖15元。年初村里还有近4000只羊,目前仅剩下300多只。


  个种原因,谁也说不清,只听说宁夏、甘肃的羊进来了,从外蒙进口的羊肉才6元钱一斤。回津后看到4月30日新农网消息,天津市财政局投资8328万元、拉动社会资金1.2个亿,占地1100亩,正在滨海新区加紧建设国内最大肉羊生产基地,预计5月建成。届时,年出栏5万只肉羊的生产基地将改变京津冀地区羊肉长期依赖外地供应的局面。这种改变,会加重打击内蒙的养殖业。

 


 


  无论从价格还是肉质上讲,内、外蒙的放养羊优于河套地区的圈养羊,东部地区规模养殖强于西部地区的农户散养。双重冲击之下,河套地区养殖业会严重受挫。


  过去的计划经济讲统一领导,全面安排,合理布局,"全国一盘棋"。现在的市场经济讲究"费厄泼赖",公平竞争,按比较优势发展。无论什么经济制度,国家都负有管理、协调经济发展的职责。当前,应依法制止地区保护和农牧产品倾销,对没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去保护、去补贴,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


  九、另辟蹊径,发展肉驴养殖


  我们返乡由头是去年五原县搞新农村村庄改造,团结村八社回城知青为村里捐了点钱,镇里补了点,把村里路修了,改变了村容村貌。团结五社的乡亲们也想把进村五里多的土路与外边的柏油路连起来,邀请我们回去看一看。


  我们议论过此事。张建国认为"输血不如造血",张建提出不如搞点试验、做出示范,为众乡亲开辟脱贫致富的门路。经过调研,集思广益,拟利用团结五社盐碱地搞肉驴养殖。对此,马志军指出:五原有句老话叫做"吃驴肉说鬼话",不知道当地人吃不吃驴肉,是否愿意养驴。


  返乡后,我们与镇书记谈了养驴的想法,得到他的充分肯定。他讲:过去是有"吃驴肉讲鬼话"的说法,现在当地人吃驴,驴肉比牛肉都贵,一头驴能卖一万多。过去都是本地驴,骨架子大,只能收半簸箕肉,现在养的是肉驴。驴是杂食动物,吃粗饲料,不吃添加剂,是绿色食品。向乡亲们征求意见时,他们都夸养驴这个项目"冲"。

 


 


  4月底,我和张建考察了天津市、河北省的种驴繁殖企业,还和团结五社的乡亲们一起考察了山东省东阿县的肉驴养殖合作社,参观了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集黑毛驴育种、繁育、科研、毛驴文化博物馆、驴奶、驴饲料、光伏发电7个项目为一体全产业发展模式的源头工程,大开眼界。


  东阿阿胶胡元岭副总向我们介绍,驴只得感冒、肺炎,没有传染性疾病风险。驴有刚性需求,没有市场风险。现在一张驴皮卖到2000多元,东阿阿胶每年需要160万张,驴的国内供应量只占需求的四分之一,驴皮原料中进口比例已增至20%,


  为解决原料供应,东阿阿胶在内蒙赤峰、山东聊城搞两个百万头养驴基地。东阿阿胶总裁秦玉明提出了"养一头驴等于多种一亩地"等口号,鼓励农户养殖。慨括讲就是"一二三",即用10亩地,200万资金,养300头驴,每头驴收入一两千元。


  驴浑身是宝。秦玉峰总裁提出"把毛驴当药材来养"。在东阿阿胶建构的毛驴养殖收益模型中,养一头250公斤的母驴,可以活体循环开发出20000元的驴奶、5000元的驴血,还可产出3000元驴尿用于提取雌激素,共产生28000元的开发价值。再屠宰此驴,包括驴肉、驴皮、下货、驴骨在内,还能产生19241元的收益。总的来看,一头母驴能够产生47000元的价值,刨去约5000元的饲料成本,可获得42000元的利润。

 


 


  去年11月,山东省聊城市出台政策推进现代养驴业发展,计划用5年的时间,全市驴存栏量发展到100万头,年出栏40万头,主要政策:一是由当地政府积极协调解决养殖用地;二是对养殖规模超过300头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场,政府一次性扶持奖励10万元;对超过600头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场,奖励20万元;养殖规模超过1000头的大型养殖场,奖励30万元;三是市级财政出资500万元,由市畜牧局与银行合作进行融资增信试点,增信贷款用于驴驹购买。四是市级标准化扶持资金不低于20%用于养驴业,并协调菜篮子、畜牧扶持项目向驴养殖倾斜。


  建议五原县学习借鉴,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另辟蹊径,发展肉驴养殖,力争扭转养殖业的颓势。


  十、应争取惠农政策补助


  4月3日上午,我和村民小组长在五原县跑了11个部门和机构,了解到国家不仅有很多惠农政策补贴,还有很多的惠农政策补助,很多部门和机构可以提供服务。但这些政策助农的资金和服务很难落在团结五社村民身上。


  村庄改造是去年的项目,农民拿不出集资款,也就得不到修路补助。国家支持农业标准化生产,团结五社各种各家地,达不到要求,自然不能享受政策。农商行去年1.5亿扶贫资金,给了团结村其他社几百万,团结五社没人知道。

 


 


  国家扶持和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团结五社12户人家也成立了一个,想享受点政策。然而,由于没有任何实际的合作内容,合作社花光了每户交的800元后不再运作了。


  多年来,团结五社农民除了享受国家免征农业税、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补贴外,没有享受过一分钱的惠农政策补助。


  今年,国家扶贫计划安排是圈舍改造项目,35万元资金已经到了镇政府账上,正赶上"羊塌了",羊都不养了,谁还修圈。


  中国农业新闻报道,2015年国家加大政策助农增收力度,惠农政策包括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支持政策、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政策等等50项。不争取,这些惠农政策是等不来的。


  十一、脱贫致富需要带头人和乡村能人


  团结五社没有领头人。分地之后,个人顾个人,难免发生利益冲突,日久天长矛盾越积越多,相互之间谁也不服谁,选个村民小组长都很难。


  村民小组长每年可以从政府领到2000元钱,但没职没权,说话不管用,召集个会也召集不起来。40多岁的第二代之间矛盾少一些,也有愿意为大家做些事情的,虽然文化低,但有热情,愿意出头为大家出力,实属难能可贵。


  在中国,村域经济本质上是能人经济,集体脱贫致富靠的是带头人。大邱庄起步得益于禹作敏。华西村发展离不开吴仁宝。团结五社没有领头人,不得不受穷。多么希望团结五社来个大学生村官,最好有马向阳一样的"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东部地区还有一批头脑灵活、善于学习、敢冒风险的致富能人。他们是农村新技术、新品种最先尝试者和传授人、市场经济的开拓者、新的生活方式示范者,成为普通农民学习并实践新知识的"标杆"。


  团结五社老一辈村民没有文化,很多人没上过学,认不得几个字。绝大多数人承担风险的心理与经济能力很弱,在没有他们眼见为实的成功经验与收获把握前,绝不投入资金与土地进行尝试,因此产生不了乡村能人。


  西部农村穷就穷在人力资源上。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计划分配的西部人才"孔雀东南飞",形成东部人才济济,西部人才匮乏。现在推行城镇化,又造成城市人力资源过剩,农村空巢。一批留守老人守着那么多良田而得不了应有的资源回报,还在受累受穷,真令人痛心疾首。


  长此以往,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会造成国民经济结构、社会和谐发展的更多矛盾和问题。建议镇、县、市领导从东部地区引进人才、团队。他们的到来,会带来知识、技术、管理、市场、资金等等。


  十二、新农村建设的构想和实践


  返乡后,我们看到当地农村与东部地区农村的发展差距,甚至是落后的面貌,听着生活困难乡亲们的诉说,感受到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期盼,更加体会到党中央继续向贫困宣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现实意义,也激发了我们发挥余热,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激情。


  心动不如行动。4月13日,我们和村民注册设立了五原县津蒙联合农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目的就是加强东西部合作,城乡结合,具体讲加强津蒙合作,搞试验、做示范,为众乡亲引进人才、技术、市场、资金,开辟脱贫致富的门路。


  讨教与效仿邻里是当地农民简单、实用、有效的学习机制。有鉴于此,公司拟利用团结五社200多亩的盐碱荒滩,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带动村民养殖肉驴。


  5月中旬,经镇、县领导联系,公司考察了乌拉特中旗的养驴专业户。目前,公司请五原县农业畜牧局专业人员做标准化养殖场的规划设计,请天津市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做项目计划书。计划一期筹资600万元,育肥养殖1000头改良驴,初步测算资金回报率30%以上。待条件成熟时,把村民的肉羊也集中起来,解决人畜共处的问题。

 


 


  五原县大量种植向日葵,葵花秸秆可以喂驴,现在被烧掉了。葵花盘粉碎后制成的葵花盘粉,每百公斤的营养价值,可相当于60-65公斤玉米或70-80公斤大麦等精饲料,当地用来喂羊,今后用于养驴。如果种玉米,也可以青贮作为饲草。养殖产生的大量驴粪可以沃土。这种种养结合模式,往大里说也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


  东阿县肉驴合作社的一名小老板,大量从河南省买谷草养驴,听说五原县二三百元就可以包种一亩地,来了精神,要来内蒙包地种谷子,从中让我们发现了商机。聊城现在年出栏只有3万头驴,五年内发展100万头,饲料需求会增加几十倍,应当适时的发展饲料业抢占先机。


  公司还设想将大西庙圪巴(低洼地)放上水,养鸭、养鹅。在岸边建篱笆圈,集中各家的鸡,分别放养,再将禽、蛋以津蒙联合的品牌销售出去。


  村民崔国涛种了18年大棚菜,每亩地年收入2万元。如果在二旦地和村西地(良田)种几十亩大棚菜,效益可观。还可以适量栽种林、果,开展猪、羊、鸡等产品深加工,组织村民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利用腾出来院落搞家庭养殖、精细化栽培。


  总之,让大家天天有营生做,改变目前仅靠种地为生,一年劳动不到四个月的现状,村民收益自然会提高。

 


 


  再就是成立社务管理委员会,由村民小组长担任主任。其任务就是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


  我们找过县规划局,他们答应为团结五社做村庄道路、林带、土地整理、村舍规划。我们找过县推广中心土肥站,他们答应免费为团结五社提供土壤取样、检测、建立土壤档案管理服务。如此一来,农民就可以知道哪块地适合种什么,受益最大。今年镇里推行十个全覆盖,可以借势解决村子连接外界5里土路的硬化问题。同时,买几车砂石,动员村民拉土垫路,把村内土路铺成砂石路。将我们住地旱厕改为水冲厕,示范带动村民改造厕所。


  学习本镇张板头圪旦村务管理经验,推进"人的新农村"建设。组织村民学习养驴、种大棚菜、农牧产品加工、家庭养殖技术,支持村里妇女"跳广场舞",反赌博、反酗酒、反吸毒、反迷信,等等。


  成立村政咨询委员会,将60岁以上老人组织起来为村政、村务建设献策献力,支持40岁的第二代创业谋发展。老人们也应该退出种地一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颐养天年。


  以上构想,得到全体村民热烈支持,也向镇领导汇报过,得到肯定。刘官军书记表示他有一百的力,要使出一百二十的力支持我们,已有的政策补助给我们,没有的,可以以奖代补,他还要亲自找交通局解决村子道路问题,书记的表态令人动容。刘勤镇长亲自联系县农业畜牧局;王林海副局长、王文清站长到盐碱荒滩考察、测量场地,规划设计养殖场;人大邬晓清主席、蔺副镇长入村指导工作、推荐人才,令人感动。

 


 


  回津后,向我们组和其他组五原知青做了汇报,也得到支持。大家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我们坐实、走稳。


  团结五社是最小的农村组织,是介乎各级政府联系农民的纽带,是国家各项政策与农民衔接的结合点。如同人体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循环,进行着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如果微循环发生障碍,将会直接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新农村建设抓好面,又调节好"微循环",必定会大见成效。


  今年,国家有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我们将不遗余力的进行新农村建设实践,恳请县、市、自治区政府将团结五社作为"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充分发挥其后发优势,搞出可复制样板,推向西部广大农村。


                                 2015年5月


 


 

        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新农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参与者 (按姓氏笔画排列)


        马志军 王书良 王爱英 史大开男 田力光 冯志群 刘凤岐 张一男 张延衡 张建男 张建国 张雪薏 张琦 张惠明 陈自修 郑中盈 郑莘男 郭文岭 强军男 戴延男 昕昉 刘晓丹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