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救 火

时间:2011-02-28 01:0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507次
 
    我在北大荒生活工作了12个年头,经历过3次救火。记得第一次是在196712月下旬,我们刚到北大荒不久。由于白天在场院干了一天活,头发中扬进了许多尘土。晚饭后,大家从水房打来几桶热水,想好好洗洗。
 
    大概是6点多钟,我们十几个女知青正在宿舍洗头。短发的刚刚洗完,我梳两条辫子刚洗一半。忽然听到有人呼喊:“着火了,快救火啊!”话音刚落,走廊里边的门全开了。大家一窝蜂似的跑到院子里。我顾不得擦干头发,跟着大家往外跑。北大荒的天黑得特别早。3点多钟太阳就落山,五六点钟天就全黑了。
 
    记的那天,月亮特别亮。我们跑到院子里一看,原来是家属区有一栋房子着火了,浓浓的黑烟卷着火焰窜出房顶,正向四处蔓延。听到救火的呼喊。大家从四面八方向出事地点冲去。我忽然想起救火必须用水,于是一句话便脱口而出:“快拿桶拿盆”。我的话提醒了大家,于是大家又蜂拥般的跑回宿舍拿桶拿盆。还有些人已经跑出十几米,又掉头跑回宿舍。我端着水跑到家属区,那里已经聚集了一些人,大多数是老职工和他们的子弟,他们有的提桶有的端盆,只见几个男知青快速爬上房顶。接过大家递上去的水,一桶桶向烈火浇去,再将空桶扔下来。我们再拣起空桶空盆跑到井台去打水,由于火已燃着了屋顶厚厚的搧草,水供不上,火势很难控制住,一栋房住着很多户人家,不及时扑灭火,大家都得遭殃。如果火星飞到前后栋房顶那就更糟了。救火的人越来越多,供水的人组成了一条长龙。北大荒的寒冬,井沿边上结了高高的一圈厚冰,像个小冰山似的,白天在阳光照耀下,闪着亮光。井边冰又硬又滑,一不小心就会摔个屁墩,为了救火谁都顾不得滑不滑摔不摔的,有人在快速的摇着辘轳,大家一个接一个地将从井中打上来的水倒入盆中,端起盆又快速奔向火场。由于家属区距井台有一段路,。有一部分人组成了传水队,端的端,传的传,火终于扑灭了。
 
    由于那天出来得太急,我来不及拿手套,端着水盆,不断的有水溢出来洒在手上,一双手端着盆在零下二三十度的气温下,那种疼可真是绝了。还有那一头湿发全结成一根根硬硬的冰柱,跑起来不停的敲打着我的脸。那晚记不清跑了多少趟,摔过几跤,反正棉衣棉裤的前面结了一层冰,硬硬的像穿着铁甲一样,我们宿舍那帮战友跟我一个样,现在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火扑灭了,大家却挺兴奋,很晚才入睡。我在慌乱中没戴手套就冲出去救火,为此,北大荒惩罚了我,我的两只冻僵的手,缓过来以后,又疼又痒,奇痒无比,我不停的抓抠,使劲搓全都没用。别人早已进入梦乡,我却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我发现手心手背手腕上生出密密麻麻的一层小泡,痒得我坐立不安。医务室的杨大夫说:“这是疹子,得到总场医院去看。”这疹子折磨我很长时间。后来我约了几个伙伴,长途跋涉步行50多里路,前往总场医院专程看病。从那以后,我将两只手套用绳连接起来,挂在脖子上,走到那手套总也不离身。
 
    第二次救火是在1968年的春天,由于烧荒时刮起了风。草甸子的火快要烧到旁边林子,我们在组长吕凤君的带领下去打荒火,吕凤君是1959年支边的山东青年。当年20来岁的壮小伙,此时也有30岁出头了。他是我们队出类拔萃的生产能手,打火也很有经验,他指挥我们用树枝、荆条握成捆追着火尾打,一路过去战绩辉煌,但是风向一变,明明打灭的火,却乘着风势又劈哩啪啦地烧起来,我们又掉过头去打。那天由于风向来回变化,迎面扑来的荒火夹着浓浓的烟,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喘不了气,憋得嗓子直冒火,有时吕凤君指挥我们躲进沟里等火烧过去再追着火尾打。后来草甸子中开进几辆拖拉机,它们横冲直撞,大踏步前进,拖拉机身后的大犁,将荒草翻了个,整齐的翻出一排排黑浪,那新翻出的黑土,在阳光下闪着亮光。不一会儿,树林与草甸子之间已被这些黑浪隔开,草甸子也被断开。我奇怪的问组长:“这是怎么回事?”组长告诉我:“这叫打防火道,这是北大荒灭断荒火的好办法。”我恍然大悟,防火道真管用,有了它我们省力多了。太阳落山时,我们完成了打火任务胜利返回。
 
    第三次救火留给我的印象最深,大约是1969年的56月份,我跟随5营教导员苏斌英同志前往61连检查工作。
 
    61连号称“北山”。因为它坐落在全团最北端的一座小山坡上,西边是一个林场。西南山坡上种满了树苗,绿绿葱葱的,与西边的林场相接,连部,职工宿舍以及家属区就在半山坡上。它的南边、东边、北边分布着连队的5个地号,1200多垧土地。再东边有一座小山,大家都叫它柞蚕山。山上长满柞树,树上养了许多柞蚕。它的东北边的草甸子和林子深处有个渔亮子。渔亮子的北边是一大片树林,从连部一直向北延伸70里是同江,同江的对岸便是苏联了。
 
    我们刚到连队,就听说着火了,只见东北方向的天空腾起灰色的烟雾,但火情还不清楚,指导员闫克修派连部文书刘克朴去查看火情。
 
    接到命令,刘克朴立即出发了。我被一种好奇的冲动驱使,也想跟去看看。教导员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便同意了我的请求。我高兴得追出去。
 
    刘克朴是一位山东青年,20多岁,18以上的个头,瘦高瘦高的,腿特别长。他大步流星,我一路小跑都跟不上。一会儿我就被他落下一大段路。走了几里地,他就没有了踪影。原来想借查看火情,捎带手也看看北山的风景。没想到累得满身是汗,气喘吁吁还不说,更糟糕的是我还什么情况都没搞清楚,刘克朴已经查明火情往回返了。我们在林间小路上相遇。他顾不上跟我细说什么,又一阵风似的赶回连队。我只好掉转方向往回跑。
 
    还挺好,在林子的岔道上,我遇见几名宁波插队知青,听他们说这林子里的火已经烧了不止一天了,昨天他们就开始打火了。今天,火已经烧到了我们这边的林子。
 
   当我赶回61连时,连里已经开完了打火的紧急动员会,全连5个农工排、1个后勤排300多人全部参加救火。大家正整装待发,于是我就跟随61连的打火队伍快速来到东北边的“渔亮子”。叫渔亮子,实际这是一大片水域,它的南边是一片开阔地,我们就在这里待命。不一会儿,5营营部、工程连、55连、59连、52连等连队陆续赶到,团部也开来几辆大卡车,搞不清楚是那个营那个连的,我们团的主要领导白政委、孙团长、单参谋长都来了。渔亮子前面站了一大片人,源源不断还有连队向这里集结。我想这么多人参战,肯定是要打大仗了。望着渔亮子对面天空来势迅猛的黑烟,我们焦急的等待着命令。
 
    命令很快就传达下来:“男同志过河打火,女同志原地待命!”听到命令,各连的男同志争先恐后快速向河对岸前进。女同志炸窝了:“不过河怎么打火?”领导干部向大家解释:“水太凉,女同志会得病!”61连有3个女排,在排长的带领下,勇往直前的冲进水中。岸上的女同志看见了,立即壮了胆,一窝蜂似的下了河,谁都挡不住。我和61连女排同行。水齐腰深,河面很宽,河床下面还有没化透的冰溜子,踩在上面还挺滑,为了防止滑倒,大家手拉着手,相互搀扶着小心翼翼的往前走。水真凉啊!没走一会,全身凉透了。大家咬紧牙关,坚持着走出这片水域。但一上岸,上衣湿了半截,裤子全湿透了。风一吹,湿衣服紧贴在身上,冷得周身不得劲。没走几步我就摔倒在地,右腿抽筋了,我抱着腿疼的站不起来。身边的战友连忙过来扶我。我用力推开她们说:“别管我,快去打火!我一会儿就好。”我越急腿越疼。身后不断有人匆匆跑过。59连刚过河的一位战友对我说:“抽筋得搬脚。”她边说边蹲下身帮我搬起来。
 
    她这招果然灵,几下子腿就不抽了,我顾不上说句道谢的话,便向火场冲去。前边经过一大片草甸子,草又密又厚,多处是火,我就跟着59连的人打起来。因为风向很乱,火势也挺怪,一片还没打灭,另一片又使劲的烧起来。打完这片,又进入另一片。打来打去我已经转了向,不知东南西北。,我身边都是些陌生面孔。大家脸上布满了汗水和黑灰,衣服也脏得不成样子。当时,火光就是命令,那里有火,大家就不顾一切的冲向那里。东冲西冲,各连的队伍都乱了。扑灭了这片火,我们马不停蹄进入北部的林子。这是好大的一片树林。
 
    由于林子里的火势很难控制,风向一变,火就会迎面烧过来,烟熏火燎。真是水火不留情,让你躲防不及。为了控制火势,我们来回穿插,那里火大,就主动向那里出击。有时迎着火打,有时追着火打。打了一会,我们便与61连汇合。为了压住火势,61连机务排全拉上去了。他们开着东方红75、铁牛55拖拉机,雄赳赳气昂昂地开出几条宽宽的防火道。
 
    4个多小时过去了,几片林子的火都被压下去了,我们开始打扫战场……。大家一边扑灭那些死灰复燃的小火,一边迅速后撤。各连都在快速集中,原来绷得很紧的心,这时轻松了许多。但我觉得嗓子干的要冒火似的,如果能有口水喝,该多好啊。回连队的路上,看见林间路上有一些车辙压成的深沟,里面有不知何时积留下的雨水,水下是一层薄薄的绿苔,水面游动着小虫子,但这样的水却像磁铁石一样吸引了我的目光,我跑过去蹲在沟边,用双手捧起一捧水,顾不得吹干净水面上的小虫,便喝了起来。这水带点淡淡的绿黄色,喝起来又凉又甜,几捧下肚,啊!太舒服了。可能这是我一生中喝过的最甜最美的水了。已经过去40多年了,北大荒那车辙下绿黄色漂着小虫又凉又甜的水,我至今没忘。
 
    当我们返回鱼亮子时,天已渐渐黑了。还有赶来救火的连队。但火已扑灭,他们还真因未能参加救火而倍感遗憾呢。
 
    晚上,胜利归来的喜乐使战友们兴奋不已。当我走进赵雨林的宿舍,忽然有人冲着我嚷起来:“哎!我怎么看你有点别扭呵?”“不会吧。”我纳闷地说。“真的。”她的大嗓门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你的眉毛怎么没了?”还是好朋友赵雨林眼尖。
 
   “怪不得看着别扭,原来眉毛烧没了。”大家也笑着说。 
    我连忙拿过镜子一照,不但双眉全没了,头帘也烧掉了,一条辫子的表面让火燎了一大片,镜子中这张没有眉毛的脸,简直怪怪的。看着镜中的自己,忍不住笑起来。我望着大家,也嚷了起来:“你们是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你们都好好看看自己吧!”大家奇怪的互相看看,对着镜子一照,都笑起来,原来“丢掉”眉毛和头帘的不止我一个。大家笑得那么开心,那是胜利者的笑,充满了自豪和激情!我们尽情地享受着这笑声。当我离开宿舍去找营部陈永承干事,走出很远了,还不断听到姑娘们的欢笑声。
 
 
 
    曹捷:1967年北京知青,原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25557连学校教师,5营青年干事,60连副指导员,5营营直学校副指导员,25团团直学校副教导员兼副校长,25团文教党委副书记,25团妇联副主任。现为北京驰洋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