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 回忆往昔

荒原上的灯

时间:2007-05-17 12:4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201次
 
 
                           荒原上的灯
 
                                     伊善国
 
        随着夜幕的降临,美丽的海滨城华灯初上,秀丽的海滨公园使人流连忘返。坐落在对面小青岛上的那盏航标灯,放射着道道光束,为进出港口的船只指示着航道。望着这盏一亮一闪的航标灯,一
盏荒原上的航标灯,又浮在我的眼前。
        25年前的3月,随着上山下乡的大潮,我来到了黄河人海口,成了孤岛荒原上的一名建设兵团的战士。根据兵团的分布情况,有人编了句顺口溜:“一师一大片,二师胶济线,三师围着南阳湖转”。我分配到一师一个连队的盐场。盐场不大,十几个百米见方的盐池,在离地面一米多高的土台子上,盖着两间砖木结构的房子。没有电,也就没有任何电器设备。唯一的机械设备就是那部抽水用的水车,盛盐的大筐、抬盐的扁担和几盏油渍麻花的防风灯摆放在西墙角,其中一只大号防风灯显得特别扎眼。这就是由17名知青和一名作技术指导的老盐工组成的家以及全部家当。
        辽阔的荒原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家,只有在离盐场七八里路的防潮坝上,住着几个靠打鱼为生的渔民。孤岛靠海,但没有海岸线,海水上潮时,卷着泥土,混浊着涌来。渔民们在海滩上,扯起长长的截网。那些随着潮水上来的鱼虾蟹,在退潮时被截在网中,成了渔民的猎物。
        一条不深的海沟,给我们送来了晒盐用的海水,我们两人一组,一上一下地用水车将海水抽进盐池。夏天是晒盐的黄金季节,骄阳似火,被日晒蒸发的海水,经过一个个盐池的过滤,达到了结盐的浓度,最后汇流到成盐池。成盐池的水面上漂浮着片片盐花,在阳光下,显得光彩夺目,相邻的盐花相互连结,逐渐增大,沉到池底,结晶成盐。连在一片的盐晶粒,被盐耙扯松,会生长得更快,几天就会长成大盐块。出盐的时候到了,太阳将我们与海水一起烤晒。暴露着的皮肤被晒得爆皮,黝黑黝黑的。盐的产量很高,日产量近万斤。盐被运到岸上,堆成一个很大的垛,用席子盖好,防止雨天,因为盐遇上淡水就化。
        盐工是重工种,工作的劳动强度很大,所以盐场是清一色的男同胞,穿着比较随便,光着膀子,赤着脚就下盐池,如果脚上有伤口,不用上药,经过盐水一泡,起个小包,一搓就好了。盐工保证不会生脚气。
        盐场的工作环境很单调,大家就像盼过节一样,盼望着团里的放映队一月一次到连队放电影的日子。去兵团时,原来一个学校的同学,分配在不同的连队。男女同学见面接触的机会不多。兵团由军队领导,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工作、学习、生活、人员的编制都是按部队的内务条例执行。因此,看电影的日子也就成了同学们的大聚会。今天又是放电影的日子,大家早早收了工,将自己收拾干净,想赶在看电影之前,抽空找同学聊聊天,联络一下感情。集合的哨子响了,以排为单位的男女排,在广场上按自己的位置坐好。按惯例,电影开演之前先唱歌,排与排之间开始叫板,我说你唱得好,你说我再来一个。歌声、叫板声此起彼伏,大家开心极了。电影演完了,大家恋恋不舍地返回盐场。草原上的夜空十分好看,就像宇宙的星星都汇集到了一起,低垂得伸手可以摘下来。路边草丛中不时有什么小动物被我们的争执声惊跑。各种各样的昆虫也在不停的叫着、唱着。草原上很容易迷失方向,很远就看见盐场值班的同志已经为我们挂起的那盏大号防风灯,就像大海里的航标灯,指引着返回的方向。我现在才知道这盏大号防风灯的用途。而它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在我迷路的那个晚上,几乎是它救了我的命。
          盐场远离连队,因为没有收音机,听不到广播。抓政治学习,去连部拿报纸、信件就成了头等大事。我身体单薄,排长就将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这样我就隔三差五的回连队拿报纸。草原上的小动物很多,在回来的路上,追个兔子、撵个狐狸是常有的事。如果回来的早,就帮着卫生员做饭,燃料就是荒原上长的一种耐碱的植物。大米饭做熟后,锅底有一层厚厚的锅巴,是大家都爱吃的点心。因为在海边,小鱼、小虾成了我们下饭的平常菜。住在防潮坝上的渔民,也常用新鲜的鱼虾蟹换我们的油盐米小菜。
        一次,我像往常一样刚拿上报纸信件,闷热的天空就布满了乌云,预示着一场大雨就要到来。我赶紧用雨具将报纸信件包好,快步返回盐场。行至半路,倾盆大雨夹着雷鸣闪电从天而降,一时间,天水一色,路上的小沟小洼都被雨水灌满,到处一片泥泞,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视线越来越不清。我跌跌撞撞地向前走。天已经黑了,根据行走的时间,应该早到了。我走迷了方向.尽管平时一人也多次往返,但像在这样的天气里,一个人孤零零地徘徊在草原上,也吓够呛。盐场在哪里?同志们在哪里?饥寒交迫。我暗暗的祈求上苍保佑。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雨渐渐小了。我隐隐约约地看见一个大亮点,还有几个时隐时显走动着的小亮点,我立即想到了盐场那盏大防风灯。此刻,急促的呼叫声,也传到了我的耳膜。同志们找我来了,我像落水人碰到救命船,一边应答着,一边向灯光处奔去。原来排长看雨下得这样大,天色已黑,我还没有回去,怕我迷失方向,早早将那盏大防风灯挂在了盐场的最高处,另外几名同志提着小防风灯已经找了我多时了。一盏防风灯使我又返回到温暖的集体中。以后我非常珍惜这盏防风灯,有事无事将它擦得锃亮,油也加满,时刻准备为在黑暗中行走的同志指引方向。
        年轻人多的地方,故事也多,年轻人总能找一些有趣的事来做。一只不漏水的大簸箩,就成了我们的船,我们驾驶着它在海沟里捉鱼、摸蟹。没有方向性的簸箩,常常失去平衡,将我们扣在水里。这里的小螃蟹很多,不像内地的小河,半天也捉不住一只。海滩上,白天不好捉小螃蟹,晚上,提个防风灯,时间不长,就可以捉十几斤。当然也有不好过的时候,经常陪伴我们的还有草原上的蚊子和风。蚊子叮人特别厉害,胳膊腿经常叮得红肿。说起草原的风,有人夸张地说: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虽说时间没有这么长,但刮得飞沙走石,昏天黑地,也够吓人的。
       当地的渔民有句谚语:初一、十五上大潮。一天夜里,我睡得迷迷糊糊,听到外面有呼呼的声音,开门一看,大风伴着潮水涌到我们的门口,差一点就要进房子里了。我赶紧喊醒大家。其实排长他们早就知道了,并且把我保管的那盏大号防风灯挂了起来,给连队的领导和同志们报信。我沉不住气,总觉得房子快要冲倒了,就用一根草杆立在水边,测量水的涨落。时间不长,开始落潮了。天没有亮,连长、指导员他们骑着马,赶向盐场,老远看见我们挂在外面、亮着的防风灯,悬了一夜的心,才放了下来。
         一场特大的海潮,将我们的盐场冲垮了,我们只得撤回连队。短短的盐工生活,给我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每当我路过别的盐场,看到盐垛时,总是有股亲切感。盐是白的、咸的,是百味之首;而晒育这百味之首的盐工是十分辛苦的。那盏与我们共患难的大号防风灯,在连队通了电以后,我也始终保存在身边。后来我要调离连队了,作为公物的大号防风灯,必须上交连队。灯离开了我,但那盏大号防风灯的灯光,却依然在给我指引着人生的方向。
 
                     《知青生活回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