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艺术团

浅谈合唱艺术

时间:2012-11-10 03:2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008次
合唱艺术博大精深,如果你真的想更进一步的了解合唱,那么我建议你加入到合唱的队伍中来,当你亲身的融入到四部和声的美妙音乐中,你将会感慨人声是多么的伟大,自己又是多么的伟大,它会帮你忘记一切烦恼,这就是合唱的魅力。

 

     
 

 

      如今国内的合唱正处于蓬勃发展的繁荣时期,从中国最高奖项金钟奖和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都先后增设了合唱比赛项目,可以看出合唱已经从单纯的大合唱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艺术性以及欣赏性的艺术形式而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我也算是一个基层合唱团中的老合唱队员了,多年以来一直深深的被合唱艺术的魅力所吸引。合唱艺术,追溯它的起源也算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了,在这里我只想凭借自己对合唱的了解谈一谈合唱艺术。

 

一、 合唱的概念

 

      很多人都会错误的认为合唱就是大家齐唱一首歌曲,或者把有气势的合唱就称为“大合唱”。实际上,合唱可分为合唱和大合唱是两种。大合唱是一种声乐体裁,指大型多乐章声乐套曲,又称“康塔塔”;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和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一般用来表现重大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如大家较熟悉的《黄河大合唱》。合唱是指一种演唱形式,指多人合在一起演唱。按声音组合,可分为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和混声合唱(女声、童声与男声混合)等。按作品声部,则可分为齐唱(单声部)、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当然还可分部)等。人数再多,比如一千人同时演唱,也称为“合唱”,如《歌唱祖国》。当然,合唱这种演唱形式,也可应用领唱、轮唱,甚至朗诵等形式,如《祖国颂》;只不过它跟大合唱的根本区别就是合唱所演唱的作品均为单乐章歌曲。而大合唱,则指的是大型的声乐套曲。

 

二、合唱的发展史

 

      合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方13、14世纪,由最初的以单音音乐为主,逐步变为由原来的旋律为固定音调,而另外加上一个与之对立的旋律。这种主旋律和对立旋律的结合叫做奥尔加农。这就是复调音乐的雏形。这种音乐发展趋势也为合唱奠定了基础。由于西方音乐史上宗教音乐曾处于统治地位,唱诗班的盛行便大大推动了合唱的发展,大量的宗教歌曲就是以合唱的方式推广的。文艺复兴时期以后,音乐家们创作了很多清唱剧和康塔塔(Cantata),在作品中融入了世俗感情,表现普通人的情感,使合唱逐渐具有人民性。在古典时期和浪漫时期的西欧歌剧里,更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合唱曲。贝多芬在他的第九交响乐中首次采用了合唱形式,把古典交响乐推向了高峰。

      合唱在中国的出现只有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年轻的生命。它是在清末的时侯,由于西方经济的渗入,西方文化也跟着进入中国。在传教士进入中国后,西方的宗教音乐也随之来到中国,这便开启了日后中国合唱音乐的发展之路。最开始的中国合唱是以基督教的圣咏诗合唱为主,也就是在原有的西洋旋律上配上中文译词来演唱。这种合唱是基督教士传教目的下的产物,并非国人自己创造的音乐。维新运动兴起后,有志之士纷纷走访异国,求取新知,其中有一批音乐留学生回到中国,带动了“学堂乐歌”运动,而这些乐歌又是以齐唱作品居多。在和声作品上最有成绩的应属李叔同,在他编写的学堂乐歌中开始采用各种形式的多声部音乐,例如三部合唱《春游》、二部合唱《留别》等。随着五四运动的兴起,合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一些海外留学归国的音乐家,如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创作了很多著名的合唱作品,一直传唱至今。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更是把合唱艺术推向了顶峰。

 


 

三、合唱歌曲赏析

 

      合唱歌曲的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大合唱来说有清唱剧、康塔塔等等,从合唱来说有复调合唱、混声合唱、无伴奏合唱、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等等。下面我将介绍几首很具有代表性的合唱歌曲同大家一起分享合唱的魅力。

      《哈利路亚》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宗教性复调合唱歌曲,此曲选自亨德尔的清唱剧《弥塞亚》,具有史诗般的风格,达到了巴洛克音乐宏伟壮丽的顶点,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合唱风格:块状和弦式的织体与赋格式模仿对位织体交替出现,间或还有齐唱的乐句,以及和弦式的织体与复调织体的结合,具有更加丰富的戏剧性,表现了对神的无比忠诚及信仰。全曲气势宏大,声部不断的交错、上升,最后达到高潮,给人一种立体的音响效果,真正的把人们带入了那崇高圣洁的教堂,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不愧为一部经典之作。当然,演唱起来也极有难度,由于声部错综复杂,四个声部要衔接的极为准确,做到这些不但需要指挥在音乐方面的正确引导,更需要团员们的默契配合,才能完美的表现出歌曲的真正内涵。
      《茨冈》,原意为吉普赛人,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根据海涅的诗谱写的一首四部混声合唱歌曲,歌中描写了吉普赛人的各种生活场景,年轻的姑娘小伙围坐在篝火旁尽情欢歌起舞,妇女们准备着丰盛的晚餐,更有神秘的巫师在轻声念着咒语。歌声中既带有欢快的基调,又有神秘的色彩,把吉普赛人的生活以及性格刻画的惟妙惟肖。值得一提的是歌中有一段独特的段落,给了四个声部单独表现的机会,通过女高音声部表现美丽的姑娘,通过女中音声部表现红色的火焰,男高音模仿吉他的声音,男中音声部唱出人们的喜悦心情,通过不同的音高使每个声部的特点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让人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各个声部的美妙音色。

     《牧歌》是一首著名的无伴奏合唱歌曲,根据蒙古族民歌改编,瞿希贤编曲,引子是女中音和男低音先后出现并叠加在一起的哼鸣,让人感受到,在浓浓的晨雾中,天渐渐发亮了。四个声部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依稀可见牧羊人将羊群赶到了一望无边的草原上,跑跳的羊群就像在绿绒毯上滚动的珍珠(男低音的进入使这幅画面更加清晰了)。接下来的两句歌词是用了男高音与女高音一唱一和以及女中音和女高音一唱一和的方法,加上其他声部的衬托,抒发出草原牧民热爱故乡大草原的质朴情感和白云青天做蓬帐的豪放性格。后面部分充分表达拉草原牧民对大自然的热爱,女高音与男高音的一唱一和,唱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由衷的赞美。结束句的演唱很不容易达到意境,它是用啊母音及哼鸣把那种赞美的情绪借着蓝天白云传遍整个草原、整个世界。

     《闲聊波尔卡》是通过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同名管弦乐舞曲改编的著名的童声合唱歌曲,一般为男声童声合唱,通过男声稚嫩的嗓音来表现妇女们嚷着、笑着和愉快地闲聊时的情景,最后,乐曲在欢快而幽默的气氛中结束。

 


 

 四、结 语

 

      合唱艺术博大精深,在此我仅通过三个方面简单谈了一下我对合唱的一些认识和感受。如果你真的想更进一步的了解合唱,那么我建议你加入到合唱的队伍中来,当你亲身的融入到四部和声的美妙音乐中,你将会感慨人声是多么的伟大,自己又是多么的伟大,它会帮你忘记一切烦恼,这就是合唱的魅力。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