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天地 > 旅游热点

亦雅亦俗潘家园

时间:2008-03-13 05:4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24次
  一日,几个常逛潘家园的朋友碰到一起,议论起潘家园旧货市场是雅还是俗。由议论到争论,就像平时一起议论谁淘到的“宝贝”是真是假一样,很快就能形成正反两方。
  认为雅的一方说,原来的一片废墟建成了古色古香的两层群楼,里边销售的物品也越来越上档次,比不上琉璃厂,可比一些城市的什么“古玩一条街”强多了。
  认为俗的一方马上说,得了吧,你看那一片地摊,铺一块塑料布,摆上点破盘烂碗就开“练”了,雅什么雅?
  雅方说,你别光看那块塑料布,要看上面摆的是什么东西。张中行老先生称得上是大雅大儒吧?据说他就从这里的地摊上淘到了一方古砚。谁又能说定,那方古砚曾摆在哪位秀才举人大雅之堂里的花梨紫檀书案之上啊!这事儿就发生在地摊上,可说是要多雅有多雅!
  俗方说,你总不能说地摊也算大雅之堂吧?那儿摆地摊的有几个有文化的呀?
  雅方说,你可别小看人,那里边可是藏龙卧虎呀!前些年,我就看见过一位刘姓老者,八十多岁了,摆着一个书摊,几百本旧书,一水儿全是有关《红楼梦》的著作。常看见有名的红学家围在他的摊前,翻检书刊,探讨红学。我敢说,在座的几位,虽然术业各有专攻,但在红学知识方面,在这位老书商面前恐怕都得甘拜下风。
  俗方说,那只是凤毛麟角,千里挑一,万里挑一!绝大数摊主都是来自农村的打工仔,斗大的字识不了半筐。卖字画儿的把黄胄说成黄“胃”,把沈鹏说成沈“雕”;卖书的把郭老的《十批判书》说成大批判稿;把鲁迅的《阿Q正传》吆喝成“阿圈儿正传”……那洋相可是多了去了!
  雅方说,你这都是十多年前的老皇历了吧?就那些过去大字不识的几个农村青年,现在有的说起有名的画家作家演艺界名人的作品和故事来,简直如数家珍。有人拿一卷立轴,说是某某大家的画作,拿给你说的那些人中的一个人看。他接过来刚打开不到一尺,便扔了回去,说拿走拿走,蒙我来了?你还嫩点儿!那人连话也没说出口,红着脸儿就走了。
  俗方说,那你再看看地摊前这些逛客,一个个瞪着大红眼珠子,总想着花一块钱淘个红山玉龙、两块钱捡个唐三彩、元青花或者三块钱买个张大千、齐白石什么的,一心想的是一夜暴富!简直是俗不可耐!
  雅方说,那要看你怎么看了,如果人家既有眼力又有运气,又有何俗可言?再说了,这逛地摊的可不都是俗人呀。咱们这些人,谁没碰见过算得上高雅的人逛地摊呀!文化界的耆宿,美术界的名家,电视台的名嘴,演艺界的大腕儿,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连外国的首脑、第一夫人也高兴到潘家园逛地摊,那可都是常在红地毯上行走的人啊!
  说到这儿,一位“俗方”的朋友可能觉得有点乏力想寻求支持,便朝着我说,你也说说你的观点,你别只在一旁坐山观虎斗呀!
  我说没有,我一直在洗耳恭听、认真思考呀!我觉得几位的意见都很在理儿……我的话还没说完,立马受到雅俗两方的联合“批判”。说我模棱两可,说我骑墙,说我不分是非,说我两边充好人……我无言可辩,只是看着他们笑。我这一笑可又捅了马蜂窝。雅俗双方又一齐质问我为什么光傻笑,不表明态度。
  我被逼无奈,便说,听大伙儿争论,我忽然想到一段相声……
  “别岔题”,“别岔题”,又是一通“申斥”。
  我说,请容我把话说完行不行?那相声是用几件具体的事物戏说矛盾的统一性。道是“紫不紫,大茄子;沉不沉,大火轮”。茄子外皮是紫的,可切开看里面却是青白色,你们说这茄子是紫还是不紫呢?大轮船也是,大的自重几十吨上百吨,巨轮载重可达几万吨,够沉的了吧?可开动起来,在大海上飘飞一如海燕!你们说它是沉还是不沉呢?
  这一说,几位都咂摸起滋味儿来,也顾不上斥责我了。半晌,一位朋友纳着闷儿说,你这都是哪儿和哪儿呀?潘家园的雅俗跟大茄子、大火轮沾得上边吗?你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呀!咱今天谁也别绕圈子,你就回答一句话:你到底认为这潘家园是雅还是俗?
  我说,其实,我的观点早已阐明:潘家园是不雅不俗,亦雅亦俗!如果有谁还是觉得我没说明白,那你就买个大茄子回家亲自拿刀切开看看,定会一目了然。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