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旅游天地 > 旅游热点

风华绝代的北京园林

时间:2007-04-05 12:3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72次
 
                              风华绝代的北京园林
 
          北京园林的历史,从辽太宗耶律德光时期(927—947)就有记载,至今达千年之久。
        金大定十九年(1179),金世宗完颜雍在今北海所在地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精美的离宫别苑,先名大宁宫,后更名为万宁宫。金章宗完颜环时期(1190—1201),钓鱼台是大文豪王郁在此筑台垂钓的地方,后来成为皇家禁地。
        元代以金代的海子、琼华岛为中。建大都城。于是这里便成了皇城中的禁苑,称为“上苑”。经过多年经营,到至正八年(1348)。山赐名万寿山,水赐名太液池。
        明代初期,鉴于战争对社会经济造成的严重破坏,太祖朱元璋规定百官不得造园。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迁都北京,在北京兴建紫禁城。明正德年间,在风流天子朱厚照的影响下.上行下效,勋臣、外戚和宦官甚至和尚都纷纷造园,奢侈之风渐起,风格夸富尚奇。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在住的一百多年间(1660—1795),是北京园林建造的高峰期。康雍乾三朝,是中国封建史上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奠定了中国现有版图的基础,国家大一统局面得以实现。国力极为雄厚,直到乾隆辞世的18世纪末,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三分之一。这种盛世局面使得皇室有充足的财力进行各项工程的建造.几乎所有现存的皇家园林都由此段时间内兴建或得到修缮。
        除去雄厚的国力支持外,乾隆帝弘历的个人喜好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乾隆皇帝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与艺术鉴赏力。正是这种浓郁的文人情结,使得乾隆皇帝格外钟情园林景色.对北京城内外的各处园林大加修缮。
        经过千年的建设,北京园林形成了规模宏大、建造精美、景观丰富、气象万千的壮观景象,既继承了古代传统园林艺术的特点,并在营造过程中展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北京园林建筑规模之大、艺术水平之高.是园林史上罕见的,其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顶峰。   
 
香山静宜园
        静宜园位于香山.是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金世宗完颜雍于大定二十六年(1186)建香山寺。清康熙时开始修缮佛殿并建行宫以“避喧听政”。乾隆时进一步进行大规模营建,乾隆十年(1745)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于林隙崖间增建殿台亭阁,修建宫门、朝房,加修了一道周长十余里的外垣,形成规模宏丽的皇家行宫苑囿,并赐名静宜园。
        这座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山林野趣的大型园林包括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占地约l53公顷,园内的大小建筑群共50余处,其中乾隆钦题并赋诗的有28处,成为静宜园著名的二十八景。勤政殿作为二十八景之首,是当年乾隆皇帝来园驻跸临时处理政务,接见王公大臣之所。
 
圆明园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毗邻颐和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稹(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康熙四十六年(1707)时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意“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葺、浚水移石、费银千万。
        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婀娜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玉泉山静明园
        玉泉山在明清两代均为宫廷用水水源之地。山下有静明园,为辽代玉泉山行宫和金代芙蓉殿行宫遗址,相传金章宗曾在此避暑。元世祖在此建昭化寺,明英宗时又添建上下华严寺,清顺治二年(1645)重修。
        静明园内的楼、阁、亭、馆、佛寺、佛塔依山而筑,交融在泉壑、山岩、林木之间,秀丽和谐,是造园艺术的成功范例。风景以妙高峰的华藏塔、玉峰塔、裂帛湖、华严洞、玉龙洞、香岩寺、圣缘寺等为最著名。玉泉塔在南山之崩,高七级,每级各十二尺,塔内有旋螺石梯,可以攀登,塔顶上有铜佛一尊。游西山一带,以此塔形势最美,其瓷砖上均烧有各式佛像,颇为精致。
 
钓鱼台行宫
        钓鱼台位于京西花园村偏南,建于800多年前的金代,初名为鱼藻池。是当时的大文豪王郁在此筑台垂钓的地方,后来成为皇家禁地。传说金章宗曾在此钓鱼,后人称金章宗钓鱼古台。清代乾隆皇帝喜爱钓鱼台的景物,定其为行宫,营建了养源斋、清露堂、潇碧轩、澄漪亭、望海楼,并亲笔题诗立匾。
        一九五八年,为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并接待应邀来华参加国庆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国家决定选吉钓鱼台风景区为址,并责成外交部具体组织、筹划,营建国宾馆,并以其地为名,定名为钓鱼台国宾馆。
 
恭王府爬山廊
        恭王府坐落于什刹海西岸,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亲王奕訢的府第,是京城现存王府中规模最大、保护最好的一座。恭王府及其花园早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坤宅第。嘉庆四年,和坤获罪,宅第被没收赐与庆郡王永磷,咸丰元年改赐给恭亲王奕訢,从此称为恭亲王府及恭王府花园。 
        恭王府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间,是恭亲王及其亲友看戏的场所。建筑面积685平方米,高大宏伟,气势不凡。这座戏楼是我国现存独一无二的全封闭式大戏楼。
        恭王府邸及花园设计富丽堂皇,斋室轩院曲折变幻,风景幽深秀丽,加以昔日有碧水潆洞并流经园内,因此,有大观园之美称。
 
故宫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花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占地约1.2万平方米,为宫城总面积的l.7%左右。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
        堆秀山名曰堆绣山,这里原是明代观花殿的旧址,万历十一年(1583年)改筑准山。山北依宫墙,高约10米。正面有岩洞,内为砖砌穹隆式石雕蟠龙藻井,洞门上额题满汉文“堆秀”。堆秀山是宫中重阳节登高的地方,下有石雕蟠龙喷水,上筑御景亭,可眺望四周景色。御花园内共有十几棵连理树,多由松、柏培育而成。
 
北海
        北海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总面积68.2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9.3公顷,水面面积38.9公顷。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保留最完整的古典皇家园林之一。它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逐步完善,形成了丰富多样而叉和谐统一的格局。公元九世纪时,这里是一片湖泊,辽代被辟为帝王游乐场所,称之为“瑶屿”。金大定三年,挖湖扩岛,在岛上堆叠假山和幽洞石室。元代以琼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皇城,将琼华岛辟为万寿山御园。清顺治八年,在广寒殿旧址上建了白塔。
         经过历代修建,北海既有皇家园林的宏丽,又有寺庙宗教建筑的肃穆,同时还吸取了南方园林的秀巧,其造园艺术高超,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位置。    ‘
 
景山
        景山位于故宫后门,南接神武门,北对钟鼓楼,占地约23公顷。
        景山有5峰,东西排列,峰顶各建一亭。一字排开,气势磅礴。中峰上的名万春亭,三重檐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万春亭东西两峰有重檐绿琉璃瓦八角攒尖顶的亭各一座,东亭名周赏亭,西亭名富览亭。两亭外侧两峰又建有两座重檐蓝琉璃瓦圆攒尖顶小亭,东名观妙亭,西名辑芳亭。五亭建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每座亭中都曾供有一位铜佛,总称五位神,又称五味神,即代表酸、苦、甘、辛、咸五味的神灵,位于万春亭上,可得一览紫禁城全貌。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香山脚下,占地约290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始建于金代,金章宗在此建行宫。乾隆十五年,皇帝为其母亲祝寿,修建清漪园,改瓮山为万寿山,瓮山湖为昆明湖。
        园内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三大部分。三大区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各式宫殿,寺庙和园林建筑3000余间,不同风格的建筑群落自成一格又相互联系。它巧妙地借西部玉泉山作为它的大背景,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07-04-02  bjwb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