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律咨询

政协常委的胡子

时间:2013-04-12 01:2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470次
广州市长陈建华曾这样说:“‘39号文’一天不公开,孟浩就一天不刮胡子,这在中国是第一例,展示了广州市民对广州市政府的监督、关心、支持和厚爱,我作为市长特别感动。”

      



 


  为让政府公开文件蓄须明志 孟浩模式推动依法行政———

 

  “你可以这么写——孟浩又惹事儿了。”

  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留着一头令人印象深刻的银发,不过,最近人们对他的胡子更感兴趣。

  2012年1月12日,在广东省政协第十届第五次会议的自由发言中,孟浩抢过话筒,说:“‘39号文’一天不公布,我就一天不刮胡子!”

  外界起初以为这只是一句笑谈,没想到孟浩却玩儿真的。今年1月,当孟浩再次出现在广东省政协会议上的时候,胡子已经长到十几厘米,颇为“壮观”。

  终于,在1月23日,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公开表示:“作为对孟浩的一个承诺,我们在今年3月底之前向全社会公开‘39号文’,希望他今天就把胡子刮了。”

  可是,孟浩的胡子还是没刮。直到3月29日,“39号文”出现在了政府网站上,孟浩才结束蓄须,然后以一种行为艺术的方式,第二天在广州海心沙公园门口,当众剃掉了胡子。

  不过,胡子刮了,事情还远没有结束,这位“最敢言的广东政协委员”依旧每日忙于公共事务,以他“高调高效”的方式,通过一件又一件具体的事情,关注民生诉求,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推动着民主政治的点滴进步。

 


 


  胡子与红头文件

 

  有媒体称,孟浩这是在用胡子死磕一份红头文件,也有人说,孟浩的胡子挑战政府的面子。

  所谓的“39号文”,是指广州市政府印发的《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穗府[2008]39号,关系到广州市交通、水务、地铁、燃气、垃圾处理等民生领域各个方面,但这份文件并没有在广州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

  2011年3月,孟浩偶然看到了这份文件,深感疑惑,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文件为何没有公开?于是,接下去他便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努力。有媒体称,孟浩这是在用胡子死磕一份红头文件,也有人说,孟浩的胡子挑战政府的面子。

  “其实最初我也是带着一点调侃的心态,在去年1月广东政协开幕当晚,在同记者聊天的时候脱口而出,‘39号文’不公开,我就不刮胡子。”孟浩说,“那个记者马上就写了报道,但被编辑谨慎地拿下了。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胡子留就留吧。”

  孟浩平时事务繁忙,不太修边幅,但很少留胡子。在他的记忆中,两年前旅美期间曾经蓄须,他找出当年的照片,看上去胡子不长,而且回国之前就剃掉了。

  其实,这次为一份红头文件蓄须,孟浩也并非完全是一时心血来潮,从前年12月28日举办个人书法展那天开始,他没再刮胡子。“当时心里已经有了一点蓄须的想法,只是还没有下定决心。后来想法在心里憋久了,就说了出来。”

  “蓄须明志”是历来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中少见的桥段,媒体广为报道。而孟浩做好了长期蓄须的准备,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随着胡须长度的增加,他忍受了因此带来的种种不便,家人也经常对他的胡子表达不满。终于,“39号文”出现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孟浩才得以同长胡子告别。

  但恼人的胡子没了并不代表公布“39号文”的事情完结,本月3日,孟浩召集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中山大学教授郭巍青等学者、律师举行“南方民间智库围观会”,对“39号文”的得失进行了研讨,指出了其中暴露出的问题。6日,他发出《致广州市政府的一封信》,建议市政府组织召开座谈会,正面回应有关“39号文”的质疑,特别是要组织调查广州诚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股权进出广州环保投资有限公司赚取3000万的问题,并向社会公布调查结果。

 


 

  “民间义诊”政府不领情

 

  “争取民主权利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在其过程中自然会妨碍某些利益集团,最近这段时间,得罪了不少人。”

  孟浩喜欢写对联和打油诗,在“南方民间智库围观会”上,他第一个发言,并赋诗一首:专家学者聚一堂,曝光秘文细考量,破肚肠究病理,依法从规开药方。

  但是,政府部门对这种“民间义诊”似乎并不领情,孟浩事前在微博上邀请广州市政府有关涉文单位派代表参会,但没有一位政府部门人员出现。

  对于这种“隔空喊话”的情形,孟浩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不会因为政府部门没有回应而感到失望,我只是觉得,广州市政府放弃了一次与民互动的好时机。全国各地媒体纷纷对‘39号文’进行报道,认为广州市政府不该偷偷摸摸地搞改革,而应该依法公开,让社会知情并广泛参与。错误可能已经发生或存在,但是政府将如何面对,这将是考验政府领导人的智慧与能力的时候。”

  在政府和民间互动有限的情况下,“39号文”的破解将是一场复杂的持久战,孟浩也深知其中的艰难。在参加一档电视节目录制过程中,他有感而发,拟了一副对联:有心无止民主权利争取,无意有妨利益集团主张。

  孟浩笑着说:“这就是我对于‘39号文’事件发展到今天的感受,争取民主权利的努力是无止境的,在其过程中自然会妨碍某些利益集团,最近这段时间,得罪了不少人。”

  孟浩的敢言,在广州是出了名的,用他的话来说,乡以上的政府官员都听说过他,而“是否得罪人”大概是他参与公共事务中考虑最少的选项。他盯上的事情,总是雷厉风行,一定要得到个说法,行事作风在政协委员中间十分高调,并且效率颇高。孟浩表示:“这已经形成了我的一套参与公共事务的模式。”

 


 

  孟浩模式

 

  孟浩将公共事务有效地推到了公共平台,由此产生关注,产生讨论,最后取得成果,效率很高。

  “孟浩模式”说来简单,就是广泛听取民意,同媒体、专家、律师等各界人士互动,但实际上需要付出极大心力。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目睹了一次孟浩模式的“运转”。4月9日上午,与广州市天河城一步之遥的天河南六运小区三街上演一场租客和城建物业对峙,并发生激烈冲突,三名租客员工被不明身份歹徒袭击致伤,其中一人伤势严重住院治疗,当地警方介入。

  天河城一带商业繁华,天河南六运小区三街店铺也因此“寸土寸金”,然而在20年前,这里只是一条泥泞不堪的小路,8间店铺的租客经过20年拓荒,如今却遇到了合同到期、被野蛮驱逐的命运。

  孟浩已经关注这件事情很久,此前也同这8个租户交换过意见,并委托律师研究了租户同物业之间的合同。当天下午三点,在孟浩的社情民意接待室,他已经观看了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最前线》拍摄的事发现场录像。了解完情况后,他拨通了事发时在现场的物业相关负责人的电话:“李经理,我是孟浩,省政协的孟浩常委,你应该知道我……”

  在对方反应过来之后,孟浩完整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今天发生了一些情况,听说你也在场,想给你提个建议。去年3月,这些租户找过我,座谈过,也看过合同,合同以前是两年一签,去年改为一年一签,当时租户有疑虑,但你们给租户做工作,说将来他们有承租购买的优先权,于是他们在误导下签约。他们在这里20年,对我们国企很信任,有个发廊老板去年6月还装修了店面,现在你们发了催迁通知书。今天现场发生冲突,从社会和谐、从依法依规的角度讲,你们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而且,现场有不明身份的人因打人被警方带走,对城建集团也会造成负面影响。我有一个建议,之前同租户沟通,如果合同延长一年,他们愿意到时候主动迁走,这样也可以减少租户的损失,希望你能向集团上级反映一下,如果需要,我愿意做调解人,这也有助于恢复城建集团的声誉。这是我电话,24小时开机。”

  整个通话过程都纳入了摄像机镜头,随后,孟浩又坐在镜头前,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观点,有对物业一方的批评,也提供了解决方案。

  “国企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应该,事先要把情况说清楚,如今的局面是城建物业造成的。现在双方都应该退一步。”谈到事件中的暴力冲突,孟浩再次展现了犀利的一面,“冲突中有不明身份的人,这是不该出现的,会让人很轻易联想到,是城建物业做了什么不光彩的事。”

  电视记者感叹道:“都没用我提问,您就把我要问的都一块儿回答了。”

  同媒体合作,孟浩驾轻就熟,他的做事风格同媒体似乎天然协调。

  “似乎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比如我当年率先公布了邮箱、手机号,媒体就觉得很新鲜,以前没有政协委员这么做过,于是就来找我。”

  在这种模式下,孟浩将公共事务有效地推到了公共平台,由此产生关注,产生讨论,最后取得成果,效率很高。不过,对于一些政府部门来说,孟浩和一群媒体记者的出现往往令他们感到紧张,一些政府官员会有意躲避,甚至有的地方还备有“应急预案”。

  “通常先是办公室主任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情况。”孟浩说,“我从来不事先跟他们打招呼,有了事情,就和记者们过去,找管事的最大的官出来。”

  孟浩模式其实是民主政治最简单的形式之一,孟浩本人对此这样阐释:当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媒体舆论监督达成共识、产生合力,才能对政府依法行政产生推动作用。

 


 

  让公权力改变习惯

 

  “汪洋问我,‘那他们怕什么?’ 我说,他们怕你,做个指示,说句话,打个电话。汪洋说,他们也怕你。”

  孟浩的性格有着复杂矛盾的一面,平和儒雅的文人气与强硬较真的斗士精神共存。

  孟浩说,自己如今处世做人的理念,和写书法有直接关系:6岁学书法,1998年转攻小楷,几十年写下来,先贤、百家的哲学思想、观点主张是他做人做事的原则规矩来源。

  孟浩的小楷独树一帜,规整中处处显露峥嵘。

  “我对官僚作风不能容忍。”孟浩说,“我作为政协委员,对公权力没有畏惧,我就是我,能说的一定要说,不能说的一定不说,我不会去为利益集团辩护,只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为弱势群体发声。”

  孟浩2002年底当选政协委员,从此开始了他的民主监督之路,公开邮箱、手机,闯劲十足,90%的时间都在做社会公共事务,他所在的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给予了很多支持,给他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作为“社情民意接待室”。

 


善于借助媒体的力量,也是孟浩监督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一招  摄影/李然

 

  对于一些人来说,孟浩比较“可怕”,他一出现,麻烦就来了。孟浩还记得,在一次政府座谈会上,他向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反映:“基层政府做事不守法,他们不怕法律。”

  “汪洋问我,‘那他们怕什么?’我说,他们怕你,做个指示,说句话,打个电话。汪洋说,他们也怕你。”

  在他的“较真”之下,广东的一些政府机构也在改变以往的态度和习惯,这是“孟浩模式”取得的更有价值的成果。

  2006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小华(化名)分数达到了当地中学公费上学线,却被通知只能“择校”,要多交4万多元。8月4日上午,孟浩和电视台记者来到广州市教育局,出示了委员证和介绍信并说明来意,有关工作人员当即表示主管领导不在。几次交涉无果,孟浩决定自己上楼找领导面谈,结果一位工作人员大声警告:“如果硬闯机关大楼,我就要打110报警了!”

  孟浩只好在门口等,半个小时后,广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就工作人员的态度向孟浩表示道歉,并向孟浩就该考生的情况作了解释。

 

  容易满足的理想主义者

 

  “民主政治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

  到目前为止,孟浩模式运行顺利,取得了不少成果,除了“39号文”之外,最近的一项便是“阻击”仓促推出的以“指标到校、分区招生”为核心内容的“广州中考新政”。

  1月24日,广州市教育局发布中考新政,遭到学生家长强烈反弹。大年初四,孟浩从西安回到广州,初五研究相关材料,初五与另一位“明星委员”韩志鹏联系,邀其初六来自己的社情民意接待室商量动议,韩志鹏建议初七再议,孟浩说,初七就上班了,最好一上班就把意见发表出来。

  初六晚10点,最终方案终于形成,两人以“政协委员‘社情民意反映工作’专用笺”的形式,向广州市教育局发出了《关于对广州2013年“中考新政”的主要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发送给了各个媒体,初七已经有媒体见报。初八,市教育局局长发来信息,中考新政要进行公开讨论。2月22日下午,市教育局召开中考新政座谈会。最终,中考新政被推迟实施,将进一步完善。

  在这次“中考新政”事件中,有了上一回的“教训”,广州市教育局应对民意和监督的态度已脱胎换骨,不但积极回应,高效修正,局长屈哨兵和孟浩在微博上的打油诗“微对话”还成为美谈。

  在微博上,孟浩首先赋诗:“中考新政起波澜,民怨顿生欲掀天。鹏浩策笔疾书紧,哨兵即应细谋篇。”随后,屈哨兵以诗回应:“中考因由遇波澜,当听民愿事关天。此固一谢孟夫子,从长计议谋新篇。”一时间,网友群起模仿,学生家长也不再是谩骂,而是开始写诗填词,针砭公共政策的行为迅速变得十分高雅。

  类似的成果还有很多,在孟浩的社情民意接待室里,收集了很多媒体的相关报道。比如,2011年3月,中山纪念堂前的中山像以及周围园区被警戒线圈起,需要花10元买票才能进入。孟浩闯入中山纪念堂,指着中山像身后“天下为公”四字怒问工作人员:“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你们连中山纪念堂,甚至是中山先生的雕像都不能对公众开放,还谈什么天下为公?”最终,中山纪念堂管理处承诺:立即撤销中山像警戒线,广场免费开放。又比如,去年华南快速路收费降价,孟浩也是推动者之一。

  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下来,孟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他的付出也越来越多,每日早出晚归,随时接待来电来访,不时地还要承受外界“作秀”的质疑。

 


“39号文”公开后,孟浩当众剃掉留了一年多的胡子 摄影/汤明铭
 
 

  “我的方式,说高调、作秀,没关系,习惯了,10个人有6个人说我好就行了。”

 

  广州包容开明的一面也是孟浩模式存在的基础。市长陈建华曾这样说:“‘39号文’一天不公开,孟浩就一天不刮胡子,这在中国是第一例,展示了广州市民对广州市政府的监督、关心、支持和厚爱,我作为市长特别感动。”

  孟浩认为自己是容易满足的理想主义者,觉得人要有一点崇高的精神,为社会尽一点力,同时,他也能抵抗来自现实的打击,“每取得一点成果,都会很高兴,民主政治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做起。”

 


摄影  李然

 

    孟浩简介


      孟浩,1958年9月25日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3年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会计学系会计专业,本科学历。现在广梅汕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工作。是一名九三学社社员,被誉为“最敢言的广东政协委员”,“较真的明星委员”,人称“孟大炮”,一位深受广州人喜爱的“广州名人”。

       2006年8月4日,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就广州市中学生小华(化名)的志愿填报问题前往广州市教育局了解情况,在出示了委员证和省政协常委的介绍信后,他求见局领导的要求遭到拒绝。因媒体报道而广受关注。14日,广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向孟浩道歉;当晚,教育局局长化同旭、副局长陈茂林等约见孟浩。据悉,双方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和沟通”,并已达成一致。市教育局还将就“孟浩事件”向公众作出正面回应。


        孟浩事件的社会评价


        “孟浩事件”是在舆论监督的强力推动下,才得以回归程序的轨道。这与其说是一个政协委员的胜利,不如说是舆论监督的胜利。但愿“孟浩事件”将来不再是一个孤独的标本。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为了解学生小华错填高中升学志愿一事,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到广州教育局质询遭拒,因媒体报道而广受关注。事后,广州市教育局领导约见孟浩,并承诺就此事向公众做出正面回应。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