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知青生活的苦与乐-----也论我和我的“牛”朋友

时间:2014-11-14 04:0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956次
我相信,无论下乡时间的长短,地方是否相同,但只要你曾经是知青,就一定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在这里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与朋友们分享我知青生活的苦与乐。

 


知青老照片:1972年夏摄于黑龙江汤原农场
 

      我叫石志红,是一名1968年下乡到黑龙江省858农场的北京知青。下乡的第一天被分配到原副业队(后来与加工厂合并成十八连),自此直到调回北京前,就一天也没有离开过那里,直到1993年的夏天,在我下乡整二十五周年的日子,我接到了调回北京的通知,从此结束了自己长达二十五年的知青生活,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北京。


      我相信,无论下乡时间的长短,地方是否相同,但只要你曾经是知青,就一定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经历和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在这里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与朋友们分享我知青生活的苦与乐。

 


 


      记得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经常听到一句话,叫做“对牛谈琴”,每每碰到不听话的孩子或是不容易沟通的人时,大家就会无奈地说上这么一句:“唉!真是对牛谈琴”。说实话,我对这句由来已久的话的别样理解,是在经历了多年与牛朝夕相伴的日子以后,才有了不一样的新体会。在此说出来和朋友们分享讨论一下。对了,还忘记告诉大家,我前半辈子的工作是和牛有密切关系的,和牛打了半辈子的交道,也许就是因为这些年的与牛相处,相依相伴,才使我更加了解它们,喜欢它们,并和它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刚下乡时,我被分配到畜牧班饲养奶牛。也正是因为这种最初的磨练,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减轻连里的压力,我响应号召加入了个体养牛的行列,从而确定了自己这半辈子和牛在一起的经历。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使我更加的了解牛的喜好并和它们有了说不清的感情,也想表达一下我内心对“牛”朋友的喜爱和赞誉。


      其实牛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它们的品格还是被大家所认可的。比如人们常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等等,这些都是对牛的赞誉。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是我们还是在有些地方不了解牛的,并且低估了它们的智商,它们听不懂我们弹的琴,并不全是牛的错,而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耐心,或是缺失一点能让牛听懂我们所弹的曲子的能力罢了,不然现代科学家是如何通过音乐让牛多产奶的呢?我以一个普通养牛人的身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来给大家讲两个真实的小故事,以此来为“牛”朋友们说点公道话吧。


      要说这件事发生在二十多年前了,可我如今依然有历历在目的感觉,始终也不能忘怀。记得那时在我家养的牛群里有一头叫“大黑”的牛,是一头非常聪明又有人情味儿的牛。它是牛群的领导,所有的牛都听它的话,跟着它一起行动。那时我每天放牛的时候都会顺便捡一些干树枝,捆起来扛回家烧火做饭用。但有时树枝较长,扛在身上很不好开门,何况我前面还赶着一群牛,无法在第一时间走到门口去开门。每逢这时我都会对大黑说:“你要是能帮我开门就好了”。谁知几天后奇迹真的发生了。有一天放牛回家,到了家里的栅栏门前,我真想快走几步去开门,却突然看到大黑正用它的角挑住栅栏门然后用力地往后退,把大门打开了。随后还回头看了我一眼,那眼神好像在说:“我厉害吧!”然后就大摇大摆的带领着牛群走进了院子。我当时真的有些惊呆了,却又想这也许是很偶然的意外吧。但是从那天起,大黑每次回家时都会主动把栅栏门打开,然后看我一眼,再领着牛群往院子里走。我真是既震惊又高兴。大黑真的听懂了我的话,很感谢大黑为我所做的事。

 


 


      要说这一次是感谢,还有一次就是感动了。记得有一年的秋天草已经枯黄了,失去了鲜嫩的口感,牛也不太喜欢吃了,而旁边的玉米地里,却散发着成熟玉米的芬芳。牛群抵不住玉米的诱惑,常常想偷偷地跑到玉米地里去解馋,便会小心机地跟你打起了游击战。它们会用迂回战术,装模作样地往相反的方向走,然后趁你不备一头钻进玉米地里;或者用假象迷惑你,装作要休息的样子卧下来,等到你放松警惕时它再一跃而起,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目的地。所以秋天的牛是最难看管的,每年秋天也着实让我很是费心。而就在这困难的秋天里,发生了一件让我感动一生的事。有一天放牛的时候我的头晕病突然犯了,一步也走不了,只好顺势躺在了地上。当时我真是心急如焚,想着我不能看住了它们,一旦它们不听话跑去玉米地吃人家的玉米怎么办呀!但是让我没有想到的一幕出现了,我家所有的牛在大黑的带领下没有一头去玉米地,而是围了一个圈,把我围在中间。我当时的心情真的是没有办法用语言来形容,不禁热泪盈眶,心里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就在一瞬间,它们和我的距离近了,关系改变了,从此我和它们感觉成了相知相伴的最亲近朋友。


      就这样,我和我的“牛”朋友们相依相伴共同渡过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二十五年(1968年——1993年),在记忆中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让我产生了想替牛来鸣不平的想法,想用我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替它们说句公道话。“对牛弹琴”这话真的是有待商榷啊!回北京后我的工作依然是和牛打交道,直到退休。可以说我这一生从来就没有和牛分开过。退休了不能和牛在一起了,为了能经常看到它们,以解我的恋牛情怀,家里在装修的时候我专门买了印有奶牛的瓷砖贴在家里。每次看到瓷砖上可爱的小牛,我就会想起我的大黑,和那远去却无法忘记的知青生活。感谢大黑,感谢知青生活,让我的生命有了如此美好、温暖的回忆。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