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岁月

承德女知青齐桂荣的一生酒缘

时间:2023-08-29 09:2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2047次
我坐上卡车跟同学们来到丰宁坝上农村。我跟社员们一起春种、夏锄、秋收。冬天不回家,跟社员一起搞农田基本建设,还挑起大粪桶去各家掏厕所。第三年我被社员选为生产队长。

 

 承德女知青齐桂荣的一生酒缘

 

       朋友送给我一件“龍印”酒。看到外面精美的包装,开瓶闻到酒里浓郁的芳香,我的心里泛起了阵阵波澜。算起来,我与板城烧锅酒已有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

       想当年父亲被下放到承德县农机厂,家人在县城租了一处房子。当时我正在承德一中念书,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家已经搬了,让我放假了到承德县酒厂门卫去取钥匙,自己回新家。

       我下了火车,边打听酒厂在哪儿边往家赶。走进承德县的主街,空气中弥漫着酒糟的味道,我却闻到了浓浓的酒香。很快到了酒厂大门口,跟门卫说明来意,一串钥匙从窗口递了过来。我穿过马路,走进老一百旁边的胡同,来到一处宅院。 

       进了院,打开房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橱柜里摆放着的整整齐齐的承德白酒。从小我就馋酒,趁家里没人,迫不及待打开一个半瓶酒,偷偷抿了几口。一股浓郁的粮香、花香和果香扑鼻而来,喝到嘴里口味绵软悠长,有点辣,但不上头。

       晚上,父母下班回家,询问我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我说已经报名上山下乡,地点在丰宁坝上,不久即将启程。

 
       母亲炒了几个菜,父亲拿出了橱里的白酒:“女儿要离开家独立闯世界了。来,给女儿满上,尝尝承德县酒厂的的承德白酒。”

       母亲埋怨道:“怎么惯孩子喝酒?”

       父亲解释说:“丰宁坝上冷,喝点酒能御寒。学会喝酒还能联络感情,改善与当地老百姓和干部的关系呢!”

       母亲说:“那女孩子家也不能多喝,‘点’到为止。”

       父亲举起了酒杯:“我十六岁跟着共产党打鬼子,女儿十六岁离开家上山下乡。女儿你要记住,跟党走,别回头。凡事要多动脑子,有事向农民请教,抽时间多读书!”说罢,父亲的酒杯跟我的酒杯碰撞到了一起。

       平生第一次正式喝酒,我学着父亲的样子,把小酒盅里的白酒一饮而尽。

       父亲给我讲起了板城烧锅酒的故事:“清康熙五十六年,原来在双峰寺黄土坎皇庄的段额拉吉家烧锅作坊迁到了板城古镇,以“老五甄”酿酒法,挂起了“庆元亨酒坊”的招牌。乾隆皇帝当政,来避暑山庄避暑,带着纪晓岚到下板城私访。两个人闻到了满大街的酒香,一路追寻来到庆元亨酒馆。君臣对饮,乾隆皇帝出上联:‘金木水火土’,纪晓岚对下联:‘板城烧锅酒’。从那以后,板城烧锅酒就名扬天下了。今天的承德县酒厂就是当年的板城烧锅酒坊,今天喝的承德白酒就是当年的板城烧锅酒。”

       我说:“爸,怨不得酒这么好喝呢,原来是皇上喝过的酒啊!”

承德避暑山庄
 
       父亲又讲起承德白酒帮助他改变农机厂命运的故事。当初农机厂只有几十名工人。父亲贴出告示,谁引进人才,他就奖励谁喝承德白酒,酒钱由他这个厂长出。果不其然,许多技术人员来到农机厂,还带来一批在农村下乡劳动的大学生。农机厂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一下子活了起来。这些人到农机厂开发新产品,搞技术创新,生产出了小拖拉机和柴油机,满足了当时全地区农业生产的需求,也使农机厂利润成倍地增长。

        我当场向父亲表示:“有承德白酒垫底,女儿上山下乡一定要干出个人样来!”

       不久,我坐上卡车跟同学们来到丰宁坝上农村。我跟社员们一起春种、夏锄、秋收。冬天不回家,跟社员一起搞农田基本建设,还挑起大粪桶去各家掏厕所。第三年,我被社员选为生产队长。我学着父亲的样子,用父亲给我带来的承德白酒,招待生产队会计、保管、民兵排长和各组组长。

这是当年齐桂荣到大寨学习留影
 
      “谁能出好主意,让社员有钱花,我就给他一瓶承德白酒。”当时喝酒只有橡子酒和薯干酒,如果能喝到全地区首屈一指的承德白酒,那简直就是“皇上”了。这个条件确实诱人。很快,有人想出了增加集体收入的门路:生产队办小钢磨加工厂,增加集体收入。我兑现承诺,给出主意的人一瓶承德白酒。

       我到父亲的厂子去求援,用贷款买回来一台柴油机,搞起了粮食加工。附近的老百姓都到我这个生产队来加工粮食,一时门庭若市。第二年,生产队又购置了一套新马车,专门给供销社拉脚。这两项副业挣的钱提高了生产队的分值,每个工分由原来的八毛钱提高到一块三,成了全大队最富裕的生产队。

       父亲的事业也创造了更大的辉煌。父亲团结一班人共同努力,把县农机厂变成了承德地区的内燃机总厂,拥有一千多名员工。由于效益好,成绩突出,内燃机总厂被评为“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我从丰宁回承德县探家下火车的时候,看见父亲披红戴花,被内燃机厂工人和承德县老百姓簇拥着,上了火车去北京参加“全国工业学大庆表彰大会”。

       这时我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受父亲的影响,我回丰宁坝上后,把班子成员请到知青屋里,拿出承德白酒款待大家,谋划全大队的致富之路。大家提出建农业试验场,培育优良品种;成立林业队,在荒山植树造林;打井修渠,扩大水浇地面积。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数年后改变了大队的落后面貌。
 
这是当年齐桂荣当大队支部书记时向老农请教如何绿化荒山,植树造林的照片

       县委书记发现了我,通过县委组织部考核,任命我为这个公社的党委书记。我依旧用父亲传给的老招:用承德白酒款待公社一班人,让大家献计献策。班子成员提出,改善公社基础设施,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发展畜牧业。

       我带着承德白酒来到驻军连部求援,请他们帮助拉水泥修缮中学校舍。连长说:“这好办,齐书记喝几杯酒,我们就把几吨水泥拉到社办中学的院子里。”我一杯接着一杯喝,一连五杯酒下肚。这个时候跟我一起来的女武装部长上场了:“好事成双,我也喝五杯酒。请连长派人去拉两车水泥送给学校修校舍吧。”女武装部长也不含糊,五杯承德白酒轻松见了底,连长竖起了大拇指。第二天,当两辆大货车把十吨水泥如约卸到社办中学院子里的时候,全校师生一阵欢呼雀跃。
 

       我的工作曾多次变动。不管走到哪儿,我都带着板城烧锅酒,先是承德白酒、金山亭老窖,后来是蓝柔、酒篓。我喜欢它们的纯粮酿造,尤其喜欢它们浓郁的香气和复杂的口感。听酒厂的师傅说,板城烧锅酒独特的味道来自于酿造过程中所使用的优质原料和独特的发酵技术。通常采用高粱、小麦等粮食作为原料,通过传统的酿造方法,经过多道工序的精心处理和长时间的窖藏,使其香气得以充分的释放和融合,使它散发出花香、果香、麦香等多种香气,独特的口感和香气让人难以忘怀。

       说来酒真是个好东西,它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朋友聚会,宴请宾客,红白喜事,无酒不成席。酒既能增进感情,更能吐纳百川。在酒馆里经常可以看到,两个人喝着酒谈着事,离得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喝完酒结了账,两个人勾肩搭背,难舍难分。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证实了酒对人际关系有促进作用。闻到酒香后,人的舒适程度随之提高,精神也一起放松。大家坐在酒桌上,不是朋友的做了朋友,不是兄弟的称了兄弟,真应了那句老话:“酒逢知己千杯少,四海之内皆兄弟”。我在寂寞的时候,酒能使我忘忧;我在高兴的时候,酒能释放我的心情;我在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拎着一瓶板城烧锅酒,能“化干戈为玉帛”。我因会喝酒结交了许多朋友。我常常想,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酒,那人生该有多么的寂寞。

 
       我听朋友说,改革开放以后,全国白酒如雨后春笋,市场竞争激烈,板城烧锅酒也同样面临着生存考验。板城酒业人秉承“守古不拒新,纳新不弃古”的精神,传承并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老五甄”酿造工艺,以不可复制的小盆地气候和微生物菌群,运用独特的五行酿造机理,依托好山好水,从一个国有地方小厂,发展成为大型现代化酿酒企业,跻身于中国白酒品牌50强。板城酒业承载306年历史重塑蜕变,打造出了“中国柔顺浓香第一品牌”!特别是酿造出“板城和顺”和“龍印”两大系列品牌,酒体醇厚,口感饱满,余味悠长,每一口都能感受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给人一种沉稳而又充满层次感的享受,受到市场上的青睐,一炮走红,让世人欲罢不能。

 
      父亲九十岁仙逝。我将“龍印”摆放到家族祠堂供桌前,让钟爱板城烧锅酒一生的父亲品尝他的最爱,了却他的心愿。

       退休以后,文学为我打开了一扇门,我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我以“板城和顺”和“龍印”为伴,写小说,写散文,写诗歌,潜心创作,创作出三部长篇小说,其中《七色石》出版并获奖。我与文友律新民一起组织了“重绿杯美文大赛”,又办起承德知青文学社,挂靠到市老科协,成为其下属分会,成员近百人。我们开展文学志愿者活动,举行文学讲座,组织会员采风。闲暇时光邀上十几个文友,到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拎上“板城和顺”和“龍印”,谈古论今,品酒作诗,好不惬意,生活格外的充实。

       与板城烧锅酒结缘,使我的人生更为精彩。我人生的每一步转折,都有板城烧锅酒在场。“重大时刻,龍印鉴证”!
 
 
      这是三年前承德知青组织去丰宁坝上开展“纪念重绿碑二十周年”活动时,齐桂荣与时任县委书记方志勇((右二),县政协副主席丛雁飞(左一),与承德知青代表闫秀峰(原市国税局局长右一)在座谈会主席台上。
 
 
 
作者简介

       齐桂荣,承德知青。下乡后曾担任生产队长、大队党支部书记、公社党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回承德市后继续担任各级领导,退休前任承德市纪委常委。现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省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家协会会员,承德市老科协文学分会会长、承德知青文学社社长。创作六十万散文、诗歌、长、中、短篇和小小说散见于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有作品获奖。长篇小说《七色石》出版,被北京团结出版社评为“2016——2018年度优秀图书奖”。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