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纵横

毛泽东的治国之道

时间:2012-06-06 03:3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354次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治国就是治吏,治官吏务必从严,官风正则民风淳,官风邪则民风乱。对执政兴国,最大威胁不是来自民间,而是来自官员的权力滥用、营私舞弊、贪污腐败、“德之不修”。

 


 

      毛泽东一生进行的所有政治运动,都是在治吏,也就是整治官员。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他的一个亲属谈话时说:“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
      “治国就是治吏”,把官吏管理好了,官场风气正了,官员的表率作用才会增强,老百姓才会一呼百应,国家才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否则,官员欺上瞒下,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胡作非为,其结果只能是“虽令不从”,民怨国衰,“四维不张”。这就是“治国就是治吏”的基本道理。
      古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主要意思是,统治者治理国家,只能让民众奉命行事,不能让民众了解统治者的意图。毋庸置疑,中国自古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理政都把重点放在治民上,结果都是事与愿违,好景不长,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然而,“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毛泽东作为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的缔造者、前无古人的政治家和厚今薄古的思想家,却反其道而行之。他革故鼎新,改弦易辙,别开生面,把治国理政的重点放在“治官”上,党的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被视为“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必须接受人民的批评、监督和问责。而人民群众则被尊为国家的主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防止重蹈 “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 ”,毛泽东在建国之初就告诫全党:“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他还说:“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搞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毛泽东这番话,荡气回肠,大气凌然,至仍让人感到振聋发聩。“治国就是治吏”,高屋建瓴,寓意深邃,无疑是毛泽东治国理政的一大绝招,不但过去适用,现在也适用,将来仍然适用,在当下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道理显而易见,“政治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把官吏管理好了,官场风气匡正了,官员的表率作用增强了,老百姓就会一呼百应、不令而行,国家就会政通人和、安定和谐。否则,官员欺上瞒下,营私舞弊,利令智昏,胡作非为,其结果只能是“虽令不从”,民怨国衰,“四维不张”,最终导致“党亡政息”。
  再说,治国就是治吏,治国必须治吏,治国必先治吏,这是由权力的特点决定的。庄子说:“声色滋味权势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体不待象而安之。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和腐蚀性,拥有权力就拥有一切,丧失权力就丧失一切。权力这个决定生杀予夺的法宝,比金钱更具有吸引力,更让人垂涎。它犹如一把“双刃剑”,只有受到有效监督、制约和被正当运用时,才能兴利除弊、惩恶扬善、扶正祛邪、凝聚民心、汇集民力、造福人民。
  毛泽东说:“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问不管垮下来。”“久严不松,砺练精兵;久松不严,积重难返。”治官务必从严,要想把“治官”落到实处,必须 “严”字当头,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谨治学、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约束、严格政纪、严格党纪、严格法纪、严惩腐败、严防变质。用先进的思想“训官”,用透明的机制“督官”,用权力的分解“制官”,用严格的纪律“戒官”,使官员如临薄冰、如临深渊、谨言慎行、有所惧、不乱为,才能形成令行禁止的那样一种局面,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在这方面,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为什么能在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具有较好的官风?主要是在“严”字上做了文章。据薄一波回忆,在公审刘青山、张子善的大会召开之前,曾有党内的老同志找到薄一波,要其向毛泽东说情,是否可以不枪毙刘、张。当时,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犯有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毛泽东砍了刘青山、张子善的两颗人头,不知让多少官员警醒、多少人悬崖勒马、多少人廉洁自律,至少换来中国官场二十年的安定。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些人在治国理政的观念变得模糊起来,甚至本末倒置,陷入“治民”的误区不可自拔,把自己置于同老百姓对立的位置上,高高在上,滥用权力,官气熏天,颐指气使,压制民主,堵塞言路,肆意损害群众的正当权益,在“治民”上大做文章,蓄意关闭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虽令不从”,“按下胡芦起来瓢”,给社会安定造成隐患。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治国就是治吏,治官吏务必从严,官风正则民风淳,官风邪则民风乱。对执政兴国,最大威胁不是来自民间,而是来自官员的权力滥用、营私舞弊、贪污腐败、“德之不修”。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的意见》,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管理干部,愿各级党委政府从毛泽东治国理政的绝招中受到启迪。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