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纵横

范仲淹的哭论:宁可让官吏一家哭不能让百姓哭

时间:2012-04-29 03:2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35次
范仲淹的哭论,是一种公论。这种公是大公,公在为民说话。这种公是大道,道在为民服务。为民说话,就是把脚移到百姓的立场上,替百姓着想;为民服务,就是以“公仆”之心,为百姓办事,替百姓谋利。

 

 

 

      人到伤心处,不免要哭泣。如何对待哭?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做法。北宋那位因写下《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而让人难忘其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是这样对待哭的。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他在其位,谋其政,建议十事。其中,主张建立严密的任官制度。毕竟,在他看来,治国,关键在审官择人。对官,就要严要求、严管理,不能失之于宽,不能失信于民。为此,在他任职期间,他敢于动真格,不怕得罪人,坚决把不称职监司的姓名从班簿中勾去。对他这种不留情面、不留“尾巴”的做法,同朝大臣富弼提醒说:“十二丈(指范仲淹)则是一笔,焉知一家哭矣!”范仲淹则回答说:“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路,在北宋时为行政区域名。意为,宁可让一官一家哭,也不能让一地一方百姓为无能官吏所苦而哭,正所谓“救一路哭,不当复计一家哭”也。

      范仲淹的哭论,是一种公论。这种公是大公,公在为民说话。这种公是大道,道在为民服务。为民说话,就是把脚移到百姓的立场上,替百姓着想;为民服务,就是以“公仆”之心,为百姓办事,替百姓谋利。这,恐怕是“哭论”的本意。

      范仲淹的哭论,是一种律论。这种律是法则,是法则就要以法制整齐之;这种律是规章,是规章就要以规章约束之。无数事实都证明着一个浅显的道理:倘若有法不依,有规不行,特别是为官不作为,可以继续留在位置上;为官慢作为,可以继续受宠爱;为官庸碌无为,可以继续享受原待遇;甚至为官乱作为也长期得不到应有惩戒,那么,事业就不可能不受损,百姓就不可能不受苦,执政者的威信就不可能不打折扣。所以,有律依律办,有规循规行,这恐怕是“哭论”的初衷。

      范仲淹的哭论,是一种奋论。这种奋是振作,振作靠自觉,也靠考核;这种奋是震动,震动靠教育,也靠惩罚;这种奋是发扬,发扬靠自信,也靠肯定。范仲淹的“哭论”,就是这种振作、震动、发扬的“外动力”。毕竟,考核是根“指挥棒”。这根“指挥棒”指挥得当、得体,就既可以让人奋于其所不足,也可以让人被猛击而鼓奋,还可以让人以龙虎之姿而持奋。有道是,“兴奋由人事”。这种“哭论”,无疑也是“人事兴奋”的一种良法。

      范仲淹的哭论,是一种警论。警不在言,而在严。严不仅表现在规章严,更表现在考核严。考核严不仅表现在考核时“较真”,更表现在考核后“认真”:该从“班薄”中“勾去”的名字坚决“勾去”,该让从“上位”中降到“下位”的人坚决降下,该严惩的决不“皮鞭”高高举,到身轻轻落,为这种“情”、那种“面”所绊、所拦,否则,很难收到惩一警百之效,也难以“可畏”二字激人之志,从而让人始终慎微,终始戒懒,在位一分钟,六十秒在状态。

      范仲淹的哭论,是一种镜论。人自知,需有镜。没有参照物,再智慧的人,也可能会陷入盲目。弄不好,还会自认为,天底之下,自己最美;单位之内,自己最大。这就需要有“镜”可照。这个镜,不是床前的“穿衣镜”,自我欣赏、自我恭敬,而是工作中的“人镜”,以人之“亮”,检己之“暗”。特别是,在思想作风上,在道德操守上,看自己到底是后天下之乐而乐,或是先天下之乐而乐?是铁面执纪让“一家哭”,或是弹性执纪让“一路哭”?照镜,是一种比较。比较,可见高低,可辨优劣。毕竟,“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更何况,用准绳,可知平直;用规矩,可知方圆;用“人镜”,可让自知。

      范仲淹的哭论,言虽短,意深长。相信,只要用心思之,用力行之,为官的,就不会减少勤政之气,就难以滋生懒政之风,从而让社会管理成本不断降低,让社会管理效率不断提高,进而让百姓更开心,事业更兴旺,社会更和谐。
 


 

 

    《学习时报》2012年4月9日第09版,作者:张保振,原题:《范仲淹的哭论》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