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后毛泽东发话:
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
长征一说始自毛泽东
现在人们知道,中央红军是因第五次反围剿军事失败而被迫转移的,最初的目标是和红二、六军团会合。也就是说最初没有“长征”的计划,也没有“长征”这个词语。而国民党从三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一直将中共的长征诬称为“西窜”。
红军到达陕北后,l935年12月,毛泽东在报告中首先用“长征”一词,他说:“长征是宣传队,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册,也应了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总是先有事实,后有概念。
1936年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向参加长征的同志发起征稿,经三个月的努力,到10月底共收到稿件200余篇,50万字。恰著名左翼作家丁玲此时已到达陕北,她和另一个著名的左翼文化人、参加过长征的成仿吾,一起参加了文稿的编辑工作,而全部工作则由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负责,最后由徐梦秋统稿,并撰写《关于编辑的经过》,至l937年2月22日完成,由朱德题写书名,共收有回忆文章100篇,歌曲l0首以及附录等,题为《红军长征记》(又名《两万五千里》)。斯诺著《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许多素材皆取之于这些稿件。
长征叙述的转变
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对长征的叙述逐渐从宣传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艰苦卓绝的精神,向总结长征的历史经验,颂扬领袖的丰功伟绩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方向转移。在文革十年,长征叙述完全被纳入到“两条路线斗争”的框架,并演变到登蜂造极的地步,成为鼓吹个人崇拜的工具和迫害老革命家的棍子,在文革的高潮中,竟出现了伪造历史的毛泽东和林彪并列在遵义会议的油画。
文革后“拨乱反正”,对长征的叙述发生了重大的影响。以1981年12月问世的《彭德怀自述》、1984—1987年出版的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为代表,一大批老同志出版了他们的个人回忆录,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长征的真貌,把过去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被遮蔽的历史真相揭示了出来,而有关张闻天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历史文献的出版及相关研究,又丰富了有关长征历史的叙述。
长征过后的红军 、
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发话,凡不是党员者,一律入党。抗战爆发后,老红军成为革命的种子,是党和军队的精华,在他们的带动下,中共力量大发展。长征干部也是最受重用的,是建国后党政军领导干部的主要来源,受到党和国家的特别爱护,参加过长征被打成右派的,只有冯雪蜂等极个别文职干部。建国后党和政府在生活待遇方面对长征干部也有较多的照顾,都得到群众的充分理解。
参加过长征,以后脱离中共投降国民党的只有张国焘等少数几个人。原四方面军第九军军长、红军大学政委何畏,出身贫苦,因对批判张国焘不满,脱离了革命队伍,投奔张国焘,以后又离开张氏,通过自学成为金陵大学农经系讲师,1949年解放军渡江前夕,何畏夫妇在镇江长江边投水而亡。原一方面军干部蔡孝乾(蔡乾),1949--1950年任中共台湾工委书记,被国民党逮捕后叛变,也成为台湾军情局高级特务。
还有一些人,他们不是共产党和红军,因特殊情况,和长征中的红军结下一段关系。在长征中曾被红六军团在贵州抓获的瑞士传教士薄复礼,跟随红军长征队伍走了l8个月,以后被释放回到他的出身地英国。萧克将军在给薄复礼回忆录中文本写的序中说:“薄复礼先生是被我们关押过的,但他不念旧恶,这种胸怀和态度令人敬佩,这种人也值得交往。”薄复礼对长征的记载,也从另一个角度丰富了有关长征的叙述。
《四川日报》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