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全球视野

揭秘: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赫鲁晓夫

时间:2008-09-14 02:1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950次

    赫鲁晓夫在苏联和国际共运史上的作用很大,苏联后期领导人的政治意识恰好是在他领导的11年内形成的。今天60岁以上的人对他印象很深,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阴暗面持否定态度,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

    一提起赫鲁晓夫,中国人立刻就会想到那个把斯大林“焚尸扬灰”、让苏联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在联合国脱皮鞋敲讲台的“赫秃子”,那个酷爱“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的“老修”。

    2004年4月17日,赫鲁晓夫诞辰110周年。无可否认的是,50年前开始改变苏联的,正是这位在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心目中有着截然不同形象的前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他是个犯错误的共产党人”俄罗斯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

    三位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列宁号召:“立即发动无产者搞星期六义务劳动,修铁路,直通共产主义!”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赫鲁晓夫在政治生涯的后期,号召全国种玉米、把党委分成工业党委和农业党委、跟中共搞论战引起国际共运分裂、把核导弹运进古巴吓唬美国又在美国压力下撤回……把苏联干部群众折腾烦了,终于被他的学生兼党内同志勃列日涅夫赶下台。

毛泽东与赫鲁晓夫

    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的伊万诺夫将军90年代和记者议论赫鲁晓夫的功过时说:“他是个犯了错误的共产党人。他跟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不一样,是真心想实现共产主义的,只是方法不对头,效果不好。”当初苏联出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如今却坚信社会主义的历史学家罗伊·梅德韦杰夫,2000年对记者说,赫鲁晓夫在苏联和国际共运史上的作用很大,苏联后期领导人的政治意识恰好是在他领导的11年内形成的。今天60岁以上的人对他印象很深,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阴暗面持否定态度,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

    汉学家齐赫文对记者说过,赫鲁晓夫也曾尝试改革僵化的经济,允许农民拥有自留地、自留畜,开了自由市场,“你们一反修,他吓坏了,规定自留地上不得种经济作物,别墅不得盖两层,自留畜不得超过一头带小牛的奶牛,自由市场只能出售自产的多余农副产品……”


尼克松与赫鲁晓夫激烈辩论

    “日子比斯大林时代轻松”连斯大林的战友、骂赫鲁晓夫是“暗藏的敌人”的前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晚年也不得不承认,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轻松”。

    赫鲁晓夫当政的1953—1964年,苏联工业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9.1%—13.2%,普通人生活明显改善。他颇有平民风格,当政时不重“形象工程”,大量建造站台简陋的地铁,速度比斯大林时代快一倍以上,解决了莫斯科边缘地区的交通难题。斯大林时代造的数十栋“高干楼”、“高知楼”,只是让本来就住得不错的精英们锦上添花罢了;赫鲁晓夫大造廉价的五层楼,虽然现在被嘲讽为“赫鲁小楼”,面临拆迁,但当时圆了数千万人的住房梦。我认识的退休女工纽拉大妈就住在这种楼里一套60平方米的小三居,她说,60年代初她家三代五口人搬进这有热水、有浴室的房子时,高兴得又唱又跳。

    在赫鲁晓夫统治时,不再搞“肃反”“反革命医生案件”之类的严酷斗争,即使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和卡冈诺维奇等高层领导“被迫害”后,也不过是去当大使、水电站站长而已,无须吃枪子儿了。难怪赫鲁晓夫1964年被勃列日涅夫赶下台时,气呼呼地说了句大实话:“你们今天能罢免我,也多亏了我创建的宽松体制!”

“他让苏联走向世界”!

    长期担任赫鲁晓夫英语翻译的苏霍德列夫本月初发表谈话说:“45年前,赫鲁晓夫打破‘铁幕’,到世界帝国主义的心脏美国作正式访问。由此开始了我国领导的出访和外国代表团的来访,共签协议,相互拥抱……总之,他让苏联走向世界。”同人们传闻的“大老粗、没文化”相反,赫鲁晓夫在国外脱稿讲话时,语言简朴、鲜明、有说服力。他相信只要如实讲明真相,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人民就会由衷地同情并喜欢苏联的社会主义。他于1959年9月在美国访问了13天,转了7个城市,满怀自信地向美国人保证:“我们将埋葬你们!”

    当美国记者不厌其烦地用“民主”和“多党制”纠缠他时,老赫大俗大雅:“你们又要往我嗓子眼里塞死耗子!”在处理无伤大雅的细节时,老赫更是游刃有余。在美女如云的好莱坞,美国制片人怂恿一女星去吻老赫,老赫不等苏联翻译提醒,落落大方地说:“干吗要等她来找我!我去吻她不就得了!”他在加利福尼亚参观工厂时到工人食堂进午餐,对那里的自助式售饭很欣赏:“这正是我们国家所需要学的!”他还欣赏百老汇大街,回国后就下令修直同克里姆林宫的新阿尔巴特大街,一侧是5栋24层的住宅楼,另一侧是4栋25层的办公楼。可惜没等他的“百老汇”修完,苏共中央就“满足了赫鲁晓夫同志因年龄和健康原因提出的退休请求”。

    赫鲁晓夫是唯一死后没有葬在红场的苏联最高领导。在莫斯科新圣母公墓他的坟前,矗立着曾被他当众侮辱过的雕塑家涅伊兹韦斯内设计的黑白相杂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证了他功过间杂的一生。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