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全球视野

“默"攻——伊拉克人的致命狙击

时间:2006-12-28 12:45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97次
  
                “默""攻——伊拉克人的致命狙击
 
        近日,一段关于巴格达狙击手的长达28分钟的录像开始在网上曝光,并受到了各大媒体的关注。
 
        目标的选择
        在这部狙击手的作战录像中,一共出现了28名美军被狙击的画面。如果单纯从普
拉斯特的理论来看,一个狙击手的首选目标应该是对方的狙击手。但录像画面上没有狙击手被击毙的场面,被击中的美军或是在“悍马”机动车和M一1坦克上执勤,或是在大街上巡逻。其实这很好解释,因为狙击手之间的战争关系到双方的生死存亡,伊拉克狙击手即使有这样的战例,也不可能公布到网上,从而让对手有研究自己的机会,此外,这场战争是发生在美军占领下的巴格达城市,而不是两支正规军的战斗。面对行踪飘忽不定、组织名目众多的反美武装,美军不可能经常针对性地振出狙击部队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反过来,反美武装狙击手却可以随意选择在巡逻或者执勤的美军进行打击,对美军士气造成影响。
        如果不以敌方的狙击手为主要作战对象,普拉斯特认为狙击的首要目标应是敌军的首脑、指挥官或者高级军士,特别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从录像中可以看出,伊拉克狙击手选择目标确实遵循了这一理论。由于美军经常到海外作战,而且狙击战术的相关理论十分丰富,因此战场上一般不会出现穿着精美军官制服或者下级向上级敬礼这些低级的错误,来为狙击手指示目标。但是普拉斯特却教会了伊拉克狙击手如何辨认“有价值的目标”。一种方法是通过手势。普拉斯特引用马岛战争的战例,告诉读者:如果要对人员实施射击,就要首先消灭那些不断挥手的人。在伊拉克狙击手的录像中,确实出现了这样的规律。例如2名美军士兵紧靠在“悍马”车旁边,从图像中分不清军衔的高低。然而当一名高个士兵对其前方指指点点的时候,这些手势要了他的命。在侧面的狙击手立即将他作为猎杀的目标,一枪命中目标。还有一次是3名美军在路边谈话,其中一人仅仅是向另外两人抬了抬双手,就成为了伊拉克狙击手的靶子,被当场击中腹部倒地身亡。
        寻找“有价值目标”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观察目标在战术队形的位置。在一般情况下,军官或者领导一般都站在队伍或者人群的中间,这种站位很难避免,因为这往往是出于指挥或者控制的需要。录像中一个很典型的战例,就是一辆“悍马”车在路中间警戒,后面聚集着一群美军士兵和几名伊拉克警察,远处则有数名伊拉克平民观望。这名狙击手既没有瞄准“悍马”车上警戒的士兵,也没有瞄准两名背朝狙击方向行走的美军,而是瞄准了人群中的一名美军,很明显狙击手判断这是一个正在向美军和伊拉克警察布置任务的首脑。从画面上来看。狙击目标的难度很大,仅能隐隐约约看到头部,颇有些“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味道。但是伊拉克狙击手仍然成功地击中了这名美军。
   
枪枪致人命
        伊拉克狙击手的目标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在巴格达等伊拉克城市,美军经常是坐在“悍马”车、“布菜德利”战车甚至M一1坦克上执勤,他们身体的90%以上都有厚装甲或者钢铁护盾来保护,仅有头部露出来观察地面。因此就录像所展示的画面来看,头部并不是伊拉克狙击手的主要瞄准目标。然而如果情况允许,狙击手仍然不放过这样的机会,例如录像中在一辆M一1坦克上,一个士兵坐在炮塔上,操纵车载机枪进行巡逻,周围是川流不息的车辆。狙击手的位置在该士兵的9点钟方向(即左侧)。狙击手的子弹准确地击中这名士兵的头部,当场击毙了他。另一方面,录像也显示向目标头部的狙击成功率并不高,有几次可以明显看出子弹并没有命中,而是打偏或者仅擦过头盔。特别是在较远的距离上,针对头部的狙击成功的机会更小。而且美军早就意识到了头部暴露的缺陷,花大力量为其装甲车辆装备遥控武器站,这就进一步增大了“爆头”的难度。
        那么伊拉克狙击手主要瞄准的部位在哪里呢?美军不可能一辈子待在车里,他们总
有身体暴露在装甲外的时候,这时他们的腰部、后背脊椎甚至裆部就会成为目标。这也是普拉斯特的经验之谈。瞄准腰部可以击碎人体内肝脏、肾脏等一系列重要器官,从而造成大量的内出血。而且这些部位相对心脏,命中的几率会更大,效果却几乎相同。比如一个场景就是在一个美军的检查站或者交通拦截检查点,两名美军走到一辆大型货车旁边开始检查。一人登上货车门,可能是与司机进行交谈。这时狙击手瞄准了他侧面的腰部发射了子弹,这名士兵马上跌落了下来。除了腰部,后背的脊椎部分也可以成为瞄准的目标,因为这个部分是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如果子弹命中,也会像命中头部一样,瞬间让对方失去战斗力。在一个画面中,一名美军士兵在大路边执勤巡逻,狙击手的位置在他的侧后方,并瞄准了他的后方脊柱位置,枪响过后。该名士兵立刻倒在了路面上,而不是像被击中腰部或者胸部一样,缓缓地蹲下身体。
        很多人以为狙击手会射击目标的腿部或者其他非致命部位,来吸引营救人员,以获得更多的战绩。但实际上这些部位很难击中,因为美军即使在车外也多是移动状态。而且美军受到的训练并不是首先营救受伤者,而是寻求自保。在大部分的画面中,狙击手击中目标后,美军士兵首先是纷纷跑开寻找隐蔽。录像中,反美武装的“指挥官”曾经嘲笑美军的这些“胆小举动”,但实际上这种“逃跑”战术确实避免了美军更多伤亡。
   
死亡之舞
        另外.接受采访的“指挥官”向观众解释了所谓“朱巴”的含义,它代表恐惧、幽灵,或者非洲的一种死亡之舞。更恰当的说,是针对美军的死亡之舞。录像显示,从2005年到2006年,狙击行动共打死美军士兵634名,伤206名,打死美军军官23名,美军狙击手1名。
        “朱巴”狙击录像的公布,宣告了一个新狙击战争时代的到来。狙击手成为反美武装手里的“战略性”武器。清晰、震撼的狙击画面,再次突破了美军的新闻封锁,让全世界了解了伊拉克战争的另一面。“指挥官”丝毫不隐瞒狙击作战的宣传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他认为:画面中士兵被击中而倒地,特别是当敌人的军队看到录像,或是西方媒体的广泛报道,就能够对敌人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其效果超过任何其他的武器。
        这部精心制作的宣传纪录片并不是简单视频的大杂烩,其开头是一名狙击战士的内心独自,后面则是各类美军被狙击的画面,每个狙击过程都有慢镜头的回放,同时背景音乐是嘹亮、雄壮的宗教歌曲,中间还穿插着对“指挥宫”的采访,最后是开头的狙击战士号召所有的战士投身反美战争的行动。该片构思完整,主体明确,首尾呼应。从质量上看,这部网络录像完全可以达到电视台播放的水准。录像中还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场景:2名美军在一群伊拉克人中似乎在解决问题。更靠近狙击手的地方停着一辆“悍马”车,上边有人在护盾后警戒。就在其中一名美军走向“悍马”车的过程中,伊拉克狙击手选择攻击移动目标,而且就在伊拉克平民面前射杀美军。从效果来看,他达到了目的。这名美军被一枪毙命,周围的伊拉克人立刻像炸了营一样四散奔逃。
        网络、小型摄像机、失落的轻武器、文明的冲突,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使得发生在巴格达的狙击战更加诡异、血腥。
   
                                        《世界军事》  文/孔令琦 谢婷婷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