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 社会广角

上海调查:1%的人愿做工人 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

时间:2007-04-08 04:1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554次
上海调查:1%的人愿做工人 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
2007年04月08日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任芳 田发伟)根据一项上海4000户入户调查,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

        “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官本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也说明我国企业人才开发存在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副主任林泽炎说。

          林泽炎7日在第二届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颁奖典礼与峰会上介绍,受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委托,人力资源研究培训中心就企业人才开发现状与相关政策,对全国近1万家企业和6万名人才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目前企业人才开发亟须关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人才开发“双轨制”导致企业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二是企业人才开发“转型”特征明显,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人才开发制度缺乏。

         所谓“双轨制”,是指由于改革不到位和制度不健全,人才在政府、事业单位就业感觉风险小、有保障、有地位等,而在企业,尤其是在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性强的企业就业感觉风险大、缺乏保障和社会地位。

         人才开发的“转型”特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人才配置从行政派遣向市场配置转化,仍有40%的企业通过行政任命和人际关系配置人才;二是人才培育从知识观念传输向旨在提高人才工作效率转化,但企业“重使用,轻培养”的短视行为十分普遍;三是人才使用从“政府主导下的经验管理”向“政策引导下的科学管理”转化,当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国有独资企业人才使用仍主要是“行政化、官员化”;四是人才业绩评价及激励制度从“人际关系导向”向“能力导向和业绩导向”转化,但大部分企业业绩评价“人际关系导向”依然明显。

         “发达国家,如美国80%的优秀人才集聚在企业,而我国只有30%左右的人才在企业。”林泽炎说。他介绍,我国每百人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在60人以上的12个行业全部集中在党政机关、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不到10人的19个行业则集中在采矿业和简单制造业。

         林泽炎建议,基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的需要,我国应积极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实施集聚优秀人才投身企业的政策,规范企业人才开发中的政府、企业和市场关系等。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奖由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推出,从2005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大奖主要包括十佳企业、十佳人物奖和成果奖。在本届大奖中,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其董事长袁懋振、公司论文《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与实践》分别获得这三个奖项。

 

1%的人愿意做工人也是无奈的选择
       [ 原创 ] [2007-04-08 07:31:03 | 伍岳 ]

 

 


         根据一项上海4000户入户调查,仅有1%的人愿意做工人;人才就业意向根据频率高低依次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企业、金融保险和竞争性企业等。(《仅有1%的人愿做工人 我国企业人才开发面临窘境》2007年04月07日,来源:新华社)
         我在中央企业从工人到职员,以至当干部,最高干到副总师。
当工人时我是有心要做个好工人的,一门心思地储备了很多工人技术图书,总想象父亲、哥哥一样每年拿个先进生产者的奖状挂在墙上。可手脚太笨,心里明白,上床子干活就相差甚远,工休时在工具箱旁边,拿张烟盒纸也要写小说,那时我们都是作家的“粉丝”,可不如现今疯狂到一种病态,我们还知道工作挣钱要生活,因为王通讯的“人才学”文章告诉我们先有作品,后有作家,就是先有《李双双》的轰动,才有李准这个成名的作家,追名家必须首先要拿出作品来。
         由于这种爱好,工厂子校招老师我便应聘去了,干老师也很投入,顶着各种压力,尝试着现今叫做素质教育的活动形式,最终还是赢得了家长和老师的认同。但毕竟与传统教育相悖,我在墙上挂幅“尊重学生”的字幅也使很多老师不理解,学校设个德育处,不让我当班主任,让我到那里管学生,可好各班老师把所谓差生,放学后都塞到我那里接受教育,刚开始这些学生还不情愿,后来就主动愿意来我这里受教育了,各班老师便都很生气。
        又有个机会我到工厂宣传部当干事,这又应了我写的特长,没曾想这一露脸不要紧,第二年当个室主任,第三年宣传部临时主事,过7个月下令副部长主持工作,又过两年到办公室主持工作,再三年后回宣传部就是副总师了,再三年后工厂要改制破产,我当了个厂长助理,级别没变。
         从企业里的经历来看,干工人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如我就不适合,争当个先进也不够格。我当青年干部时拿过局级“五讲四美”活动积极分子的奖,当老师拿过局级的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的奖,当宣传部长也拿过局级优秀宣传部长的奖,还有“副产品”即局级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优秀企业电视台长、优秀普法工作者等奖励,可从未拿过厂级先进生产工作者的牌子,这是我的遗憾,也是我当不好工人的佐证。
时过境迁,如今一纸先进生产工作者已不再具有吸引力了,我的学生能考出去上大学的都走了,各类原因留下的人,第一天进厂就没想当工人,所谓学习都为混文凭找机会换岗位,真没有一个人情愿当工人的。
         这一现象是普遍的,企业里也想搞个“长、家、匠”三线分离编制,同级相应同等待遇,可还是不行,你这个企业“三高”人才都受重视,而社会大氛围中仍然改不了“官本位”的思想意识,“长、家、匠”同去一地,礼遇不同。现今大学生都说不好就业,你让他当工人,他情愿吗?我有个学生上大学时就与某个企业签定个定向合同,学成之后进厂当工人,一次我到那个企业办事提及我的学生,人家告诉我:早走了。所以,报道说1%的人愿意做工人,我看大多是无奈的选择

                                         一家之言   07-04-08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