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昔日京城前往八达岭路难行

时间:2013-06-10 02:01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45次
从北京到八达岭,距离大约70公里。昔日,北京到昌平南口段,路途平坦,比较好走;但是从南口到八达岭却是群山环抱、峭壁连天,其间只有一条狭长曲折的通道,长约20公里,俗称关沟。“南口”的得名就是因为其处于关沟的南面。

 


 

           

  在近日国务院核定公布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104岁的老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被升级为“国保”。

  在铁路未开通前,从南口到八达岭间群山环抱、峭壁连天,只有一条长约20公里狭长曲折的通道,交通非常不便。晚清年间,一位日本学者为考察八达岭长城,一早从京城骑驴出发,下午五点才抵达南口,住宿一晚后,次日才一睹八达岭风貌。京张铁路的开通,让这段坎坷之路变通途。

 


 

  古人在关沟的艰难跋涉

 

  从北京到八达岭,距离大约70公里。北京到昌平南口段,路途平坦,比较好走;但是从南口到八达岭却是群山环抱、峭壁连天,其间只有一条狭长曲折的通道,长约20公里,俗称关沟。“南口”的得名就是因为其处于关沟的南面,相应地,八达岭也被称为“北口”。顾炎武说这段路“两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称为绝险”。

  南口到八达岭之间的路非常难走,但却是北京通往张家口的必经之路。古往今来,这段路见证了无数艰苦跋涉的行人。金代诗人刘迎曾经写过一首《八达岭摧车行》诗,形容这一带路途之艰险。诗中描述:“路窄仅容一车过,小误往往车轮摧。车摧料理动半日,后人欲过何艰涩。深山日暮人已稀,食物有钱无觅处。”深山日暮,车子还老掉链子。

  刘迎还写过一首诗《晚到八达岭下,达旦乃上》。这里的“八达岭”泛指整个关沟地区。诗人晚上到达南口,深山日暮,没办法只能连夜赶路,一直到天亮才走出关沟。

  普通老百姓走夜路是因为没办法,皇帝也喜欢走夜路。元代皇帝每年都要从大都(北京)前往上都(位于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东)巡幸,八达岭是必经之路,元代皇帝喜欢晚上出关。时人记载:“每岁圣驾行幸上都,并由此涂,率以夜度关,跸止行人。列笼烛夹道而趋。”灯笼蜡烛照亮了整个关沟段,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元代以后,八达岭来来往往的皇帝也不少。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陪着祖母孝庄皇太后到河北赤城温泉疗养。正月二十四,大队人马从紫禁城出发,康熙骑马,皇太后乘辇。走了整整一天,才走到沙城巩华城行宫。住了一晚,第二天继续上路,又走了一天,到达南口驻跸。第三天才走到八达岭。八达岭山路难行,康熙特地下马,亲手为祖母“扶辇整辔”。一直行至较平坦处,康熙才重新上马。八达岭崎岖的山路,给了康熙不少尽孝心的机会。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后,慈禧西逃,也经过了八达岭。当年8月15日早5点左右,慈禧、光绪坐骡车,从紫禁城出发,11时抵颐和园,19时到达贯市 (今昌平阳坊附近);第二天继续起驾,中午抵南口,过居庸关,经关沟,晚至八达岭外岔道城。由于是逃难,慈禧走得比康熙速度稍快。

 


 

  近代外国人参观长城之路

 

  进入晚清以后,八达岭不再仅仅是过路地,长城旅游的兴起,使八达岭成为出京后的重要目的地。长城的历史悠久,但长城旅游的历史却不长。清代以后,长城的军事价值基本废弃,早期前往长城的游客大都是外国人。

  居庸关、八达岭长城,巍峨险峻,气势磅礴。由于距离北京市区较近,这一带长城很早就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外国游客。1899年,日本著名的中国史学家内藤湖南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就参观了八达岭长城。在南口,他看到旅店里居然有西式的浴室和马桶,浴室上歪歪扭扭地写着“bathroom”(带抽水马桶的厕所)。

  内藤湖南参观长城的行程是这样的:一大早骑驴从北京出发,一路上风吹日晒,尘土飞扬,路面高低不平,骑在驴背上备受颠簸,还不时跌落驴背。下午5点才抵达南口,住宿一晚,第二天一早出发,走十五里到达居庸关,再走二十五里到八达岭。内藤湖南终于看到了壮观的长城,再返回南口,已经是下午4点了。

  那时候游览长城,不光辛苦,准备工作也很繁杂。1906年,日本另一位中国史研究者宇野哲一参观长城,也是骑驴,行程安排跟内藤湖南差不多。为了这次旅行,他准备了白米五升、干粮三斤、日本酱菜三包、酱油一瓶、砂糖一斤、茶一罐、威士忌一瓶,还有洗脸盆、锅、饭碗、筷子、火柴、蜡烛等。此外还雇了两头驴,两个赶驴的。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吃的?因为这一路太累,路程太长。

  如果游客里有女眷,那就更费劲了。1898年,美国驻北京公使康格带领夫人、两个女儿参观长城。四个人一共配备了五头驴、四个赶驴人、两辆马车、两个赶车人、八头骡子、三匹马、一名马夫。此外还跟着两个管家、一个厨子、一个苦力。

 


 

  铁路出现使天险变坦途

 

  金代诗人刘迎多次往来八达岭,他写诗感叹道:“何时真宰迁六丁,铲此叠嶂如掌平。幢幢车马山西路,万古行人易来去。”古人想象力有限,面对这样的天险,只能寄希望于神仙下凡,为人间铲平道路。

  到了近代,“神仙”终于来了,那就是铁路。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而且宣布这条铁路全部都由中国人修建,不用一个外国人,这在中国铁路史上还是第一次,京张铁路总工程师是詹天佑。1906年,日本著名记者、历史学家德富苏峰参观长城。当时从北京到南口的铁路已经开通,德富苏峰乘火车到南口后,再骑马前往八达岭,站在八达岭长城上,望着崇山峻岭,德富苏峰写道:“铺设铁路的话,就要通过这重重叠叠的山峦,那就必须打通几个隧道,所以工程难度是非常大的。中国人自己铺设铁路,精神固然可嘉,但是雇佣技术高超的日本工程师应该是上策。”

  事实证明,德富苏峰完全是瞎操心。1909年,经过四年的奋战,京张铁路全线通车,铁路与长城第一次在八达岭相汇。1917年,德富苏峰第二次参观长城。他坐着火车,一路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很快就抵达了长城。抚今追昔,他感慨万千,当即赋诗一首:“峥嵘善势白云封,天堑关防知几重。崖树秋深叶如锦,飚轮容易过居庸。”火车的“飚轮”使得游览长城变得毫不费力。

 


京张铁路修通后,从京城去八达岭不再艰难
 

  京张铁路的出现使关沟的天险变成了坦途,从北京坐火车三个小时就能抵达八达岭长城,长城一日游从此不再是梦想。此后,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开始乘坐火车参观八达岭。1934年,著名作家冰心乘火车过八达岭,她写道:“自南口至康庄一段,虽仅三十公里,而纡回险峻,火车须穿行于巨壑,悬崖,急湍,峭壁之间。詹天佑先生废寝忘食,历时四载,方完成了这巨大的工程,使今日行旅之人,得以卧游于凿空天险之地。到过青龙桥的人常说:‘游青龙桥,登长城者,永远会追慕两个伟人,一是秦始皇,一是詹天佑。’其实八达岭上的雉堞,并不是秦始皇时代的长城,而长城边的铁路,却是詹天佑先生的心血。”

 


 

  1998年,从北京到八达岭的高速公路开通,从北京开车前往八达岭只需要一个小时;2008年奥运会前夕,从北京到八达岭的S2线列车开通,车程也是一个多小时,从北京到八达岭的路变得更方便了。

 

  供图/李子明(作者为中国铁道博物馆馆员)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