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北京纵横

北京最大文保区西四启动胡同精细化整治

时间:2012-07-22 04:2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521次
正如郭金龙书记上周在西四这几条胡同里考察时所说:社区要和谐,首先是社区要快乐。居民心顺了,社会和谐就有了基础。

 


 机动灵活的小型保洁车非常适合胡同垃圾清运和保洁

 
  借鉴西四北六条和北七条胡同精细化整治经验,西城区将对52条胡同27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

  着力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支撑保障体系,把社会服务管理任务落实到网格,提高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智能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完善社区治理模式,打造“六型”社区,全面完成社会规范化建设。——摘自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北京青年报记者7月18日从西城区政府获悉,本市旧城最大的以四合院风貌为主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西四北一条至八条将整体启动胡同精细化整治工程。

  目前,西四北六条和北七条作为试点,已经先期完成胡同的停车、绿化、保洁和治安整治,北三条和北四条将在年内实施,其余四条胡同也将在两年内逐步推行。

  据介绍,西四北一条至八条是北京市4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胡同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作为“京味文化”的代表,西四北一条至八条胡同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1处,如程砚秋故居、广济寺、历代帝王庙等。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西四北一条至八条存在北京胡同的“通病”:胡同乱停车现象严重,居民私装地锁,缺少公共绿地,垃圾随地丢弃,治安存在隐患。“一出门心里就添堵。”家住西四北六条的周大爷对胡同的“通病”深恶痛绝。

  对此,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尝试采取“政府管理、居民自治”的方式,破解胡同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九红告诉记者,西四北六条和北七条问题集中,同时具备整治的条件,于是在今年5月成为先行的试点。

  两个月的试点基本取得预期的效果。北六条和北七条的垃圾及时被体型轻盈的电动保洁车清运,胡同原有的25组垃圾桶被撤掉,腾出来的空间施划为停车区,或种植上花草。有了专属的停车区,胡同居民改掉了乱停乱放的陋习,进而私装地锁的现象也消失了。此外,由胡同居民组成的巡防队大大降低了入室盗窃等案件的发生。人们发现,一个良性的微循环正在替代以前的无序和混乱。

  西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借鉴西四历史文保区胡同的精细化整治经验,西城区今年还将对52条胡同、27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整治。此外,全区划分为政务活动区、繁华商业区、传统风貌区、交通枢纽区、生活居住区等7个基本类型,针对不同区域的特征和居民的需求,制定管理目标和标准,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实现环境管理常态化、标准化和精细化。


  对话:试点经验的基础是“三民”原则


  西四北六条、北七条作为精细化管理试点,探索出一条胡同精细化管理服务的经验。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魏九红将经验归结为“三民”原则,并坦言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管理好胡同。

  记者:西四北六条、北七条胡同整治试点的初衷是什么?

  魏九红:主要是解决胡同停车难,环境差的问题。这些都是老百姓长期以来解决不了的大问题,民怨比较大。我们想通过找一两条胡同做试点,探索一条可循的经验。在更多的胡同治理中推广。

  记者:您如何评价试点取得的经验?

  魏九红:概括一句话就是“三民”原则。我们在采取居民停车自治前,充分征求居民的意见,居民的事情让居民自己办,这是我们的“民办”;我们见缝插绿,种植了花卉,改变胡同只有几棵大树的干巴巴景象,花种下了,管理权交给居民,这是我们的“民管”;胡同的事情很多,大到社区的环境、治安问题,小到院内的卫生问题,问题怎么改我们都发动居民拿主意,这是我们的“民意”。

  记者:居民停车自治会不会引发社会对停车公共资源被“垄断”的质疑?

  魏九红:居民停车自治是我们探索胡同停车的一种尝试,也就是居民门前的停车资源如何有序地利用,并不存在停车资源被“垄断”的说法。我们实施居民停车自治效果很好,胡同的居民很认可,社会车辆通过劝导也能够理解。

  记者:两条试点胡同是否还有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有什么样的计划?

  魏九红:社区还将为每户居民分发环保垃圾袋,做到垃圾分类处理。胡同还要建雨水收集装置,用于浇灌花草。治安方面,计划建立区域全覆盖的视频监控系统。

  记者:其他的胡同在整治中,是否会照搬试点经验?

  魏九红:胡同的特点不同,在大的整治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胡同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理。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胡同管理好了,停车、清洁、绿化、治安等问题解决了,居民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美好。

 

  探访:一条胡同的变身记


  西四北六条、北七条的安静整洁,浓密的树荫和沁人的花香令人赞叹。两个月前,这里还是地锁遍布、垃圾满地、脏乱不堪的胡同。如今,完美的转变使其很难再与北京传统的胡同印象挂钩,置身其中更像是行走在一处流动的风景中。记者通过采集的四组样本,勾勒出一条胡同两个月成功“蜕变”的轨迹。


  样本一:垃圾一刻钟运一次
  做法:原来胡同内的25组垃圾桶被撤掉了,所有的空间让给居民停车,取代垃圾桶的是胡同的快速保洁。

  现场:上午10点,一辆电动保洁车开进西四北六条。电动保洁车每15分钟对胡同巡回保洁一次,已经摸清时间的居民把家里的垃圾扔进保洁车的垃圾罐,胡同的地面没有散落的滞留物,也没有丢弃的垃圾袋。如果居民忘了倒垃圾也没关系,每家都有保洁员的电话,打个电话,不一会保洁员就开着电动保洁车收垃圾。

  记者还注意到,西四北六条的电线杆上没有“城市牛皮癣”。这是因为墙体及电线杆上喷涂了高分子涂料,墙上的涂鸦,电线杆的“小广告”,用手一擦或者一撕就掉了。


  样本二:胡同居民停车自治
  做法:街道组织社区居民召开楼门院长会、党员会、车主会、居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征得社区居民的支持后,胡同试行“一车一名一牌制”,由社区自制胡同停车证免费发放给居民。

  现场:下午3点,居民李先生驾车行驶到西四北六条的东口,他把一张红色的车证放在车窗前。停车秩序维护员刘大姐看了一眼,会意地点头放行。沿胡同的一侧,汽车规矩地停在白色的虚线内。刘大姐说,胡同有车的居民都在居委会备案,免费领取停车证。

  目前,西四北六条施画停车区域30处,北七条施画停车区域52处,基本满足了胡同的停车需求。如果胡同有空余停车区域,秩序维护员会引导走亲访友的社会车辆临时停放。


  样本三:立体绿化见缝插绿
  做法:胡同的墙边,居民的门口,一个个木栅栏里栽种着吊兰、月季、紫薇、百合等花卉。这种立体绿化、见缝插绿的做法为单调的胡同增添生机。

  现场:西四北七条53号院前,种着两片月季,花开得正艳。木栅栏上标注着花的品种及认养人的名字。74岁的肖鸿馨大妈正在浇花,她是门前月季的认养人。

  西四北六条有98处、北七条有80处这样的街边绿植,每天都有认养人负责浇灌和维护,花草被照顾得很茁壮,没有枯萎。“种什么让居民说,种完由居民管。” 肖大妈开心地说,“现在大家种花都很积极,既美化了环境又满足了我们的喜好。”


  样本四:居民组队加强治安
  做法:胡同建立了由80名楼门院长及社区积极分子组成的社区安全稳定信息员队伍,每天信息员都会交流信息。胡同还组建了120人的社会治安巡防志愿者队伍,定期在胡同巡视。

  现场:西四北七条的柳大妈是一名巡防志愿者,没事就会上街。“我们和管片民警关系都很好,现在入夏了,入室盗窃又进入了高发期,民警会提醒我们要加强巡逻,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柳大妈说,别小看她们这些老太太,自从巡防志愿者上岗,胡同再也没发生过盗窃案件。


  编辑快评:为基层管理精细化叫好


  “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劲往基层使”,一个城市管理的精细化,首先应该体现在基层管理的精细化。西四文保区胡同精细化整治工程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停车自治也好,见缝插绿也好,群防群治也好,都是依靠老百姓解决好身边的大事小情;都是为了老百姓谋求生活的便捷、舒心和福祉;而胡同精细化管理的成果也都由老百姓共享。正如郭金龙书记上周在西四这几条胡同里考察时所说:社区要和谐,首先是社区要快乐。居民心顺了,社会和谐就有了基础。新街口街道办事处的负责人说:各个胡同的实际特点不同,治理的方式也不同。看,当精细化管理“精细”到了胡同,怎能不让人对这座城市的社会管理创新充满期待?

 

2012/07/18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