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数据国家战略有望提上议程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作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新事物、新产业,大数据具有基础性、技术性、社会性、渗透性和复杂性等诸多特性,这提醒并告诫人们,大数据与普通人和企业的发展同样联系密切,它需要国家推动,但全社会的支撑更不可少。笔者认为,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将极为依赖国民科学素养提高、数学教育革新发展和企业应用热情高涨等三大社会性支撑。
大数据时代正在来临,而它是一个格外要求国民科学素养具有整体较高水平与程度的时代。然而,中国的国民科学素养水平恰恰不高,田园牧歌、安于现状是对传统社会最好的图释,科技史上的“李约瑟之谜”是中国人科技素养缺乏的生动写照和先天烙印,而且一定程度影响至今。但如同俗话所说“缺什么补什么”一样,要想在大数据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得下大力把我们所缺的国民科学素养补上去。一般来说,国民科学素养主要标志有三项:国民受教育程度、理解科学知识与方法的能力、专利发明数量。这些都不能成为面子工程,必须要实现真正的突破。
另一方面,大数据者,“数”为其核心,因而数学教育当仁不让地成为决定大数据发展状况的核心社会因素。反观我们的数学教育现状,重灌输轻思维、重知识轻方法、重理论轻应用,还相当普遍。因而,学生的数学成绩国际领先,但人们却没多少数学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很难把数学带入到实际工作中。而一些发达国家正好相反,学生的数学成绩并不好看,在数学思维和方法上却得心应手。如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就获益于把大数据信息化运用于化学研究之中。这就表明,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或科学,还是一种思维、方法或者习惯,这是大数据所需要的境界,也是我们数学教育在走出填鸭式教学后要追求的境界。
大数据同时也是一种新兴产业,除了科技、教育界的参与,更需要企业成为其造血细胞。如果没有企业运用大数据的热情,前面的准备工作都将白费。只有让企业树立起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方法,乐于参与数据财富创造,在全社会形成大数据的时代潮流与风尚,才能造就大数据繁荣之基。
(作者于新东是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大数据”名词简介: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