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
专访诺贝尔奖得主 探讨中国人创新、创业的差距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是个传奇人物。他由于在跨学科的化合物金属材料研究领域取得创造性发现与突破,让2011年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犯了难:很多人提名他拿物理奖,同时又有不少人提名他拿化学奖,最终他拿到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他却从不认为“自己是个化学家”。他不仅是科学家,而且成功创办数个新兴企业。在过去28年里,他在以色列一直教授“技术创新与企业家能力”课程,培养创造型企业家,也培养企业家型学者,把创新与创业有机结合在一起,为以色列成为“创业的国度”立下汗马功劳。在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分论坛上,《环球时报》记者见到他的身影,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只有提高农村教育机会,中国的未来才可能谈创新
环球时报:在技术创新方面,您认为什么最关键? 达尼埃尔:我来自创业的国度以色列,我认为,要推进技术创新需要满足三个方面的条件与要求。 首先,拥有一个全民都可以享受的好的教育体系。这一点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在中国,落后的农村地区拥有的儿童数量远远超过城市。换句话说,中国未来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来支撑的。所以,中国必须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提高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这样,中国的未来才有起码的可能来谈促进技术创新。 其次,需要建立优秀的科学与工程类的教育学科。大部分技术创新是依靠工程师与科学家推动的。在这方面,政府需要创造比较好的政策支持,比如,提供建立在创业基础上的研究项目支持,提供建立在创业基础上的国际研究项目合作经费支持。 最后,需要更加充分的市场经济,更加充分的国际合作,特别是需要更加充分的企业家精神。创新教育不仅仅是把科学技术、工程技术或者生命科学技术课程与研究搞好,还要学习创业课程,培养创业精神,培养创业社会环境,要让空气中弥漫企业家的味道。28年前的以色列其实也没什么创新,也没有什么创新企业,也没有什么创新氛围。我们是通过教育为以色列的创新带来了改变与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容忍失败
环球时报:诺贝尔奖得主普遍拥有像您这样创办企业的能力吗?还是您是一个特例? 达尼埃尔:我创办过几个公司。在创办企业的最初阶段,你可以身兼两职,既是大学教授,也是企业家。不过,等企业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了,你就要做一个决定,究竟是去做教授,还是做企业家。因为我个人更加喜欢大学教授这样自由的生活方式,所以,我选择出售我的技术公司,让更加擅长企业管理的人接手去做更全面的商业发展。 诺贝尔奖得主能创业或创办企业的不是普遍现象。不过,在以色列,大学教授创业或者参与创业的非常普遍。以色列的大学非常支持与鼓励教授创业或者参与创业,大学会给他们自由的时间,会给他们项目的资金支持,大学也会在新公司里参股,成为新企业的合伙人。在这方面,我完全不是特例。 环球时报:在美国的各大名校,无论哈佛大学,还是麻省理工、斯坦福,有很多聪明的中国博士生。他们写论文、发表文章能力很强,但他们很少有人能创办企业。根据您的观察,这是为什么? 达尼埃尔:在我看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文化上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给人印象是强调结果,强调成功,不容忍失败。失败被认为是不光彩的,甚至是耻辱。所以,这种文化不支持创业和创新。事实上,对于创业,大家要保持平常心,要容许失败。失败了,就继续努力,继续尝试。这才是健康的创业文化。 第二,美国文化是鼓励“胡思乱想”的,鼓励通过“想象”来提供解决途径与办法,从而创造出新产品与新服务。做工程技术的人可以在体育、酒吧等各个看似与“主业无关”的领域进行“自由想象”,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新办法与新途径,创造出此前没有的东西。事实上,与任何有价值的科学发现一样,提出问题本身比给出一个解决答案要难很多,挑战更多,这对推动创新更有价值。 第三,沟通上的问题。中国的理工科学生在这方面需要多提高。比方说,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都可以直接去医院询问:你们想要什么,你们希望我们为你们提供什么东西,什么服务,是你们想要却还没有的。你去实践,你就有市场和价值。在寻找市场方面,中国人需要提高沟通能力。
拿诺贝尔科学奖,优秀的沟通很重要
环球时报:很多中国人期待中国人某日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那么,对于那些有潜力的中国科学家而言,您给他们什么建议? 达尼埃尔: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你要有获得提名,要有人提名你才行。在最高层次的研究领域,科学家必须要有朋友,必须要有人知道你在这个领域的优秀才华和在某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其次,成为某个领域世界一流的专家需要有很好的英语能力,读懂最新的论文,用英文发表这一领域的研究前沿的论文。再次,对于实证路径的科学家而言,他们的研究成果主要依靠实验,而好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昂贵的,他们需要懂得聘请优秀的善于操作与管理这些仪器的技术人员。对于从事理论研究的科学家而言,电脑等设备并花费不了太多资金,但是,他们需要懂得善于用西方文化去探索与研究,比方说,讲究诚实,讲究谦虚,讲究沟通。特别要提到的是要讲究沟通,要经常写信、写电子邮件,参加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在各个研究机构之间多走动,邀请别人到你的研究机构参加交流,也经常拜访别人的研究机构,互动起来。优秀的沟通很重要。最后,特别重要的是,要学会“自由地思考,批判地思考”,不要以为书本里的话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
从来不是成绩拔尖的学生
环球时报:您觉得您今天的成就与个人成长经历有多大关系? 达尼埃尔: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对我后来的研究生涯影响很大。事实上,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是个研究人员。我从小好奇心就特别强,我会把花摘下来,一片一片地撕开,观察里面到底是什么结构。我从小敢一个人与全班同学争辩,最后结果通常我的答案是正确的。无论是小学,还是大学,我从来不是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但还过得去。我上小学期间,有一次老师把我妈妈叫过去说,您的孩子很聪明,但学习不太用功。您是希望他成绩好一些,还是保留他的天分?我妈妈说,希望我的儿子保留他的天分。于是,我没有花过多时间在提高学习成绩上。 我大学本科学的是机械工程,因为我小时候就想当工程师。服兵役两年后,当时的以色列经济正在萧条与衰退之中。我想干脆再读研究生吧,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学习材料科学。之后我从事的研究都跟物理领域更接近,事实上,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化学家。 环球时报:研究工作很辛苦。您平时如何让自己放松的呢?
环球时报-环球网 2013-04-12 (原标题:专访诺贝尔奖得主 探讨中国人创新、创业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