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热点话题

平信的大量丢失与邮企的诚信缺失

时间:2012-04-13 02:03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00次
北京青年报记者做了一个调查:投递100封平信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熟人,并通过与收信人联系来查看信件最终寄达情况。结果是,其中的33封信没了下落。

  据央视《新闻1+1》报道,北京青年报记者做了一个调查:投递100封平信到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熟人,并通过与收信人联系来查看信件最终寄达情况。结果是,其中的33封信没了下落。键入“平信丢失”,在网络上有228000个搜索结果;键入“寄信丢失”,相关结果约406000个;再用“寄的信丢了”搜索,能找到约6030000个条目。由此可见,平信丢失决非个别现象。然而,中国邮政总公司客服称,平信的丢失没有办法查询,并且无法赔偿。

  追问平信何以丢失,除了地址没写清楚的情况外,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因为邮资低,跟踪和保障措施不到位,客观上造成了投递人员不重视平信,有种“丢了白丢”的轻慢感。加之投递人员还有其他更“挣钱”的投递业务,忙于创收占去了相当精力,用在平信上的注意力自然就少。也就是说,经济杠杆在有意无意地驱使投递员减少对平信的投入。而且,对于邮局系统的整体运营来说,平信邮资低、产出少,特快专递之类的业务费用高、产出大,即使不是有意用平信的低到位率来“逼使”更多的人使用挂号信和特快专递,客观上也总是容易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向高收费的项目倾斜。这方面,上面的管理者和下面的投递员很容易形成默契。

  其次,作为收信方来说,平信接收的平台也不像以前那么规范、有效了。有了短信、电子邮件等便捷通讯方式,通过写信沟通的人本来就少了。在都市里,平信很大程度上被广告信息占领,偶尔有封重要的平信进来,混杂其中也容易丢失。很多小区的物业公司对邮箱的管理很混乱,有邮箱却没加锁的现象普遍,人为造成信件的丢失。很多单位的收发室积压了大量信件,就是没人去告诉收信人一声。也就是说,平信在交到收信人手里之前的最后一个环节中,因为投递员和收发员的责任心问题,丢失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近二十年,平信的使用率本身已大为降低。电子邮件、微博、短信、MSN等工具成为书面沟通的主要方式,邮寄重要的文件或资料则有特快专递,只有那些不用电脑、不玩手机的人,身处通讯不便地区的人,或者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才会使用这种比较古典的沟通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平信的内容就不重要,就可以随意丢弃。它很可能是一封写有重要信息的家书,也有可能是一封关键时刻的情书,这样的平信一旦丢失,必然会给写信人和收信人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改变其一生的命运。将近1/3的平信丢失率实在是太高,也在损害和阻滞着社会中的信息流通,甚至是对平信使用者交流权的变相剥夺。

  实际上,尽管平信的邮资不高,但既然贴了邮票,就是和邮局之间形成了信托和契约关系。虽然按照国际、国内的相关法律,寄信者难以在丢失平信后向邮局索取赔偿,但是邮局作为接受了寄信人托付的一方,有如此之高的平信丢失率是说不过去的。他们有义务提高服务水平,将丢失率控制在较低的数字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一方面可以以丰补歉,把收费高的业务中获取的利润,拿出一部分来补贴到带有公益性质的平信服务上;另一方面,请独立第三方监控平信的丢失率,一旦突破警戒线,就对邮政部门予以处罚。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平信终究会像曾经的电报和BP机一样,成为被高速发展的社会甩下的历史遗物。但在目下还有大量收寄平信需求的阶段,邮局不能通过人为的低送达率来加速其退出舞台的进程,而应该以一种公众利益至上的理念,以一种钱再少也不能丢了诚信的气度,以良好的服务送平信最后一程。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