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全国知青

来自云南勐腊的报道

时间:2006-10-05 10:0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381次
追寻野象
本报记者 刘大江 摄影报道
   据说,去年以来,在勐腊县勐满镇一带出现了一头十分罕见的白象,当地有许多人曾目击过。
  这头白象的出现引起了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关注。2月16日上午,应州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曹亚康老师的邀请,我们一起去追踪拍摄出现在勐满镇的一头白象,与一群野象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大黑山觅象踪
    勐满镇保护区管理站30出头的站长小董告诉我们,白象这几天在中老边境线一带的大黑山上活动。大黑山地处尚勇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曾经林木繁茂,现在大部分已被开垦为咖啡地和橡胶林地。这里是勐满镇近年来野象频繁活动的地区之一。
  进山不久,我们经过一个建在山谷里的咖啡加工厂,向加工厂附近的一户农民打听情况。这家的男主人沉重地介绍:从2月8日以来,咖啡厂附近的山头上一直有一群野象在活动,吃食庄稼和各种经济作物。这群象大约有24头,其中有一头是白象。
  “那群野象还在吗?”曹老师问。“在,在。今天早上我看到还在山上,现在可能在林子里休息。它们要到下午六、七点钟才出来。”男主人边说边指着我们背后的山上。那是山上唯一一块林木茂盛的地方。
  这位大约40岁左右的中年汉子随后就自告奋勇地当了我们的向导,带我们上山寻象。
  下午4时10分左右,火辣辣的太阳正烤在光秃秃的山上。我们跟在向导身后,在杂草丛生的山里艰难地行走。曹老师因为这几天脚上发炎,活动不便,就和驾驶员留在车上,但他一再叮嘱我们:“不管拍不拍得到,安全第一!”长期在自然保护区内从事野生动物监测的董工,边爬坡边向我介绍了碰到野象时的脱险办法:“大象向你追来时,不能顺着山坡上下跑,它的速度很快,轻易就能追上你,而是要横着山坡跑。因为横着跑,老象的身体就会失去平衡,追不上你。”真不愧是熟知野象习性的专家。
  我们气喘吁吁地爬上一条距山顶不远、长满了野象喜欢吃的扫把草的山路上,越往上走,扫把草就越多,野象活动的痕迹也越多:这里留下一大堆粪便,那里踩了一个大坑,一蓬蓬长得密密麻麻的扫把草被吃了个精光,有的还被踏成了平地。从痕迹和粪便看,既有新留下的,也有旧的。看来,野象在这一带已经活动了一段时间。看到那些又粗又深的野象脚印和随处可见的野象粪便,我心里发毛:这块地势平坦的草丛里如果突然钻出一头凶猛的野象,我们能躲得过吗?走到一个山坡上时,向导叫我们休息一下,他先去“侦查”情况。
  我们等了一会,继续上山。到达山顶后,发现山的另一半全种了橡胶树。在橡胶林地与山地之间有一条拉了铁丝网的防牛沟,已被野象攻破。胶林里到处是被野象踩断的橡胶树和野象留下的脚印。拍了现场后,我们就跟随着野象的足迹往胶林深处走去,远远地就看到向导迎面走来,他边走边叫:“在这边!”董工马上比了个手势让他收声。与向导会合时,胶林深处传来一声奇怪但很小的叫声,董工小声对我说:“野象就在前面!”随后,他又凝神仔细听了一会儿后,低声向我们交代:“前面活动的是群象。群象里一般都有一头公象在旁边巡护,攻击性很强,大家一定要小心!”
 
 我离野象20米
   我们蹑手蹑脚地在胶林里行进,越往前走山势越陡峭。走在最前面的董工首先发现了野象,他停了下来,示意大家安静后,就靠在一棵橡胶树背后观察。我的心突然狂跳起来,轻手轻脚绕过董工,到前面另一棵胶树下观看。在前面五、六十米远的的山坡上,一头野象正在胶林里觅食。我激动地按下了相机快门。由于距离太远,只能拍到一个又小又模糊的象影。我又朝前走了10多米,才看清前面有两头庞大的大象,一白一灰,侧对着我们正悠闲地咀嚼食物。它们上面的密林里到处都有“哗哗哗”的响动声,估计还有成群的野象在里面。  脚步声和相机快门声惊动了它们,那两头野象忽然停下,转身看了看我们这边,很快就钻进了密林里。爬上野象刚才停留的地方后,我立即蹲在一个隆得尖尖的白蚂蚁包下,心里“蹦”、“蹦”地跳个不停。前面不远的林子里有一棵树一直簌簌地抖个不停,却看不到树下的象。过了几分钟,我才小心翼翼地爬上尖包,朝那棵树靠近,没走几步,树下的野象突然发出一声怒吼,仿佛晴天里炸响一个霹雳,吓得我转身就跑!野象没有追出来,可受到惊吓的我却高度紧张起来。
  又过了一会儿,前面的胶林里哗哗响个不停。我抬头一看,发现几头野象正在胶树下活动,就弓着身悄悄跑了过去,抬头往前一看,我乐呆了:离我约30多米远的坡地上有四、五头大象和小象正在一棵胶树旁肆无忌惮地玩耍,用又长又粗的鼻子挖掘着泥土,不停地互相泼洒着,弄得象背上铺上了一层松土。隐约看到那头白象在象群背后,我兴奋地抢拍了几张照片,快门声又惊动了野象。野象停止了玩耍,突然朝我这边走来,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头高大粗壮的母象,吓得我飞快地往下跑。才跑下去不远,就看到与我同在一层林带的另一边四、五十米远的地方站着一头长着又长又尖的牙的大象,侧身对着我,正虎视耽耽地凝视着下方,可能已经发现了我的同伴。这时,我的心里不由感到万分庆幸:幸好巡护的公象没有发现我。刚才我在上面偷拍的时候,与这头公象的距离不到30米!
  我没敢靠近它,就悄悄地继续向陡坡下撤。想跑过去与同伴们会合,却看见董工已经朝这边走来,我的胆子大起来了,又爬了上去。
  这时候,群象已经发现了我们,象群中传来一声清脆的“嘎吱”声,似乎在呼唤其它的同伴过来。果然,胶林外的密林里纷纷响动,一头头野象纷纷走出来聚集起来,慢慢朝我们逼近,走在最前面的还是那头大母象。群象聚拢后,就在我刚才蹲过的蚂蚁尖包旁边停了下来,竖起大耳朵充满敌意地凝视着我们。我发现其中还有好几头大个头的母象。站在前面的还有一头小公象,竖起两扇耳朵,卷起鼻子蓄势待发,两颗又小又尖的象牙看起来特别醒目,睁圆的双眼里流露出深深的戒备。我抓住这一机会不停地按下快门。另外一些野象一边凝视我们,一边用鼻子顺便卷来身边的草塞进嘴里嚼着,并不时用鼻子碰碰旁边的同伴,不知在交流什么。一会儿,我们的人也全都过来了,大家不停地抢拍野象。野象群竖起耳朵一动不动地俯视我们。双方就这样对峙了好一阵子。
  忽然,左边好长时间没有响动的林子又“哗哗”地响起来。两头大象带着两头一大一小的小象大摇大摆地走了出来。长得很可爱的小象好奇地冲下了一台林地,离我不到20米。旁边的老象很快就追了下来,急忙用长长的鼻子轻轻地扫在小象身上,把它赶回象群中。小象仍竖起耳朵,睁大眼睛,不停地朝我看过来,充满了惊奇。回到象群中后,小象还不时把头从母象的前腿边探出来,被母象用鼻子吆喝着,将它远远地撵进群象后面。
  看着这头可爱的小象,我的心里生出一种说不出的亲近感,对野象的恐惧感也渐渐在消失。这是我首次近距离观察拍摄野象,它们灵活、轻巧的长鼻,可爱的大耳朵,充满野性的神情和气息,让我的心里不由得升起一种震撼和惊叹。这群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真是大自然的奇迹,也是自然留给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
  为了拍到更好的镜头,我又爬上一层林地,在距野象群不到20米的地方站定,把镜头对准这群庞然大物身上。站在最前面的仍然是那头高大的母象,竖起一对大耳朵,卷起粗大的鼻孔,睁大眼睛,充满敌意地注视我们。旁边四、五头雄壮的象与那头母象站成了一排,动也不动地向下俯视着我们。我友好地朝它们吹了一声口哨。野象群仍然没有响动,只是静静地在凝视着我们。
  胶林里渐渐暗下来,西下的夕阳却照得野象上方的林子一片刺亮。相机上闪动的光似乎吓着了野象。突然间,所有野象迅速撤进了林子里,进林后就没有半点声息。刚才还喧嚣不止的胶林顿时静了下来,静得让人发慌。
  我们撤到山下时,我才发觉浑身早已被汗水浸透。 下山时,刚才一直在一旁观察的小董对我们说:“出来的野象有9头。林子里一直在响,可能还有10多头!”
 
 对白象的补充
  下山后,我们几个在现场拍摄的人对所发现的白象是否真是白象产生了疑问。大家都认为那不是白象,是一般的灰象,只是身上滚了一层白泥或白沙后看起来像“白象”。虽然我靠得最近,在拍摄时却忽略了那头白象。心里隐约还有个模糊的印象:那的确是一头白象。
  第二天,我们在勐满镇上中良村时,又问起该村的看林巡护员三八。三八一口咬定那头象的的确确是白象,他也目击过。
  回到景洪,我与董工很巧地在一家照片冲洗店相遇。他告诉我,从他拍摄后冲洗出的照片上看,那确实是一头白象。据董工说,白象的出现可能类似我们人类的白化病,是发生在野象身上的一种病变所引起的。可在西双版纳傣家人的心目中,象代表着吉祥、幸福和美好,白象更具有纯洁、美好的象征意义。
  也许这头白象出现的象征意义正如我心中祈望的那样:有一天,在西双版纳这块美丽富饶的地方,我们不再惧怕野象,野象也不再防备我们人类。人与野象能真正在一起亲密接触。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