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全国知青

黑土地上的爱 宋寄春

时间:2006-09-16 01:22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420次

                   黑土地上的爱
 
 
   几天前,在火车站几名中年人和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青少年们挥手惜别,彼此恋恋不舍,泪花在孩子们的脸上闪动。这是二十名来自吉林省镇来县农村的中小学生,他们头一次走出黑土地,头一次来到首都北京。参加由老知青组织的读书夏令营活动。满载着北京人的厚意,带着理想将要返回家乡。那双双充满信心的目光,让我不禁想起远在大洋彼岸,却心系中华希望工程的捐助者,我的同学潘燕明。
    潘燕明与我是一同跨进北京女八中校门的同学,那美好的校园生活很短暂,1969年我们又一起插队到吉林省镇来县明村。16岁就离开父母,谁都想家。那时侯,一封家书大家传着看,燕明也常把父母对她的鼓励告诉大家,每次回信,对在干校的父母她却报喜不报忧,乐观地面对艰苦的生活。一次抗旱挑水,重担压得她扭伤了脚,肿得穿不进鞋里,她愣是连夜自己赶做了一双大鞋套在脚上照样出工。白天辛勤劳作,晚上她还挑灯夜读。有一位老乡知道燕明爱学习,专门腾出一间小屋供他学习,凭着一股不屈不挠的精神,她自学了全部的初高中课本。恢复高考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后,她放弃留在北京工作,又走出国门开始了第二次“洋插队”的留学生活。在美国她同时获得两项硕士学位。现在的燕明工作生活在国外,但与第二故乡结下的不解之缘,让她忘不了黑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悠悠岁月抹不去那熟悉的乡音,万水千水挡不住回乡的脚步。2000年她特地回乡探亲,看到那未曾改观的土地上,农民还是靠天吃饭,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很慢,根本是知识的贫乏。村里惟一的小学还是陈旧拥挤的老屋,孩子们那渴望求知的目光,让燕明深感教育下一代才是脱贫致富的希望。回美国后,燕明出资20万元人民币,委托同是知青的中国少年报副总编卢勤同学具体操作,在各级政府的协助下,去年8月一座宽敞明亮的中心小学校落成在来明村。当她得知这一喜讯后,放下身边的工作,特携子飞回北京,并邀请当年的同学一同重返知青故里,为命名为“北京知青燕明小学”剪彩。在孩子们的欢呼雀跃声中,我们仿佛已听见朗朗的读书声,仿佛已看见滚滚的麦浪涌。为了开阔农村孩子的视野,燕明承诺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教育活动经费。前面车站上那感人的一幕,就是燕明爱心的结晶。
 


    由于工作忙,燕明没有回来,但一个个越洋电话传递着她对故乡孩子们的关注,对祖国教育事业的牵挂。捐学助教行万里,燕明把她那深深的眷恋洒满多情的黑土地。
                                                               宋寄春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