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 全国知青

广西知青、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著作《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出版

时间:2007-08-20 01:24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81次
 
 
 
    历经十多年努力。我国第一套9卷本的原创大型外交纪实文学著作《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日前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结集出版。这套出自外交题材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之手的书全景式地再现了我党、我国从抗日争后期到世纪之交半个多世纪的外交活动和对外关系历程,是目前为止,最为系统和全面地以纪实文学形式叙说新中国外交历史的作品。
    书描写到的包括中国和有关其他国家最高领袖在内重要人物和知名人士数以百计,包罗了二战后期以来党和国家几乎所有重要的涉外事件和活动,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外交史实与秘闻。
 
         “外行”写出“内行”丛书
 
   谁也没有想到,写出这套外交“史书”的陈敦德,既没有进过外交学院,也没有作为大使常驻国外,更不是外交部的资深顾问,而是一个电影人。陈敦德是广西人,知青。“文革”  后进了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分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做过导演、制片人、编剧等。   
 
王震帮助了他的“外交史”探寻梦       
    还在电影学院上学时,陈敦德就有一个梦想,要将l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的握手这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搬上银幕。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几乎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当时,书店里找不到写中美关系那段历史的书,陈敦德找到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李慎之和资中筠两位所长,他们告诉他难度很大,因为无论从美国和中国都拿不到有关这段历史的档案,当事者又说宣誓了不能说。       
    在此情况下,起关键作用的是国家领导人王震。l983年,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陈敦德拍摄一部名叫《邓小平在广西》的文献纪录片,广西党委请了王震任总顾问,借此机会,陈敦德向王震请教,对1972年毛尼握手这段历史能不能写书和拍电影。王震对他说:“我们都知道,小平同志,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如果追溯历史,  
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是为后来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好呀.我支持你,有困难就找我。”不久,这个项目就获得了特别批准。五年后,在一些老外交家、中央文献研究室、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电影界老领导老艺术家等部门或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表现这一伟大事件的《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的电影剧本及同名纪实文学专著终于问世了。
 
连李肇星都以为作者是外交部的人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毛泽东、尼克松在1972》这部影片并没有上马,不过同名纪实文学书却以翔实的史料、大量鲜为人知的核心内幕、真实可信的首脑人物描绘,立即在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产生强烈反响,被人称为是“超级畅销书”。当年即获得国家优秀图书奖和读者投票评出的“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一等奖”。当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尚在世,阅读了此书后,嘱将其在尼克松图书馆收藏,并为陈敦德做了亲笔签名。       
    陈敦德一举成名。不少读者猜、测作者是“外交部高级官员”,也有人称该书作者是“资深外交家退休后潜心写作”的,由于“陈敦德”这个名字很陌生,又有人说是“化名写作”。
    该书还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日本《读卖新闻》的记者藤野漳千方百计找到了陈敦德采访,他提的问题十分有趣:这本大气磅礴的书,怎么会出自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一个知青之手?这个问题后来也被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提出过,他有一次见到陈敦德时说:“我出使美国的时候,看了你好几本书,如此熟悉情况,就打听这是我们外交部什么人写的啊?”
 
写“中日关系”的书已脱稿   
    因为这本书,陈敦德又结识了很多德高望重、大名鼎鼎的外交家以及老大使,如伍修权、姬鹏飞、黄镇、王炳南、符浩、王殊、朱启祯、冀朝铸等,还包括长期跟随毛主席的王震、杨成武等老将军,长年跟随周恩来的童小鹏等,他们都鼓励他继续写下去。后来他得到了老外交家及外交部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外交部街有了一个自己的工作室。   
    有了采访老大使老部长方便,还可以查阅相关档案及材料,他广泛采访了大量外交事件的当事人,还翻阅了数以万亿计的文献,通过这些生动的采访,让历史事件重新鲜活起来。他开始一本接一本写书,10年来,一共写了10本,大部分结集在《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中。   
    “新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崛起而屹立在东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而独特的外交富矿,是一笔极其有价值的宝藏和财富。”陈敦德说,他愈写愈发不能自已。2001年,唐家璇任部长时,陈敦德曾采访他,并答应写一部中日关系的书,经过了五年的精心准备,他今年初动笔,这本新书《突破在1972:中日民间外交纪实》现在也已经快要脱稿了。
 
          “年轮”之下有哪些秘密?
 
    为了搜集到尽可能多和有价值、经看和耐看的资料,陈敦德披览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中外有关报刊文章、回忆录和专著,查阅了中外大量原始档案,还走访了众多中外当事人包括许多高层人士或其亲属,《新中国外交年轮丛书》因此收录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包括许多高层决策内幕,和不少鲜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高层政治外交秘闻。
 
揭秘之一:罗斯福曾下过除蒋密令
    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蒋介石坚持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严重干扰其在太平洋战线抗日战略部署深恶痛绝,一度萌发过“除蒋”的想法,并对美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下达了暗杀蒋介石的绝密口令。他对史说:“你如果无法与蒋相处,又不能把他撤换,那就一劳永逸地把他干掉算了。你明白我指的是什么。选派一个对你言听计从的人去执行吧。”史即遵令让其助手多恩将军制定了一个代号为“蓝箭”的暗杀蒋行动。
    后由于罗斯福顾虑除蒋风险和代价太大而取消了该行动。如果罗斯福实施了已定的灭蒋计划,中国现代史和中美关系史有可能改写。
 
揭秘之二:毛泽东曾“嫌”苏联对华巨额贷款利息过低
    新中国成立前夕,斯大林答应给新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当时苏联给东欧国家贷款的年利息是2%,考虑到当时中国面临的困难比东欧国家大,苏联决定将其对华贷款利息定为l%。如此低的贷款利息在国际上是少见的。  斯大林在1949年7月在同访苏的刘少奇的密谈中披露,毛泽东在致他的电报中说:“l%的贷款年利率太低.应当提高”。这种受贷方认为其得到的贷款利息太低而应提高的情况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斯大林也从未遇到过。他笑着对刘少奇说:“要是你们坚持要提高一些贷款年利率,那就是你们的事情了,我们可以接受。”  当然,中方并没有这样坚持.苏方还是以1%的年息提供这笔贷款。这说明当时斯大林对中国的援助是真诚无私的。
 
揭秘之三:重返联合国后第一次升旗仪式中国代表“缺席”
    很少有人知道,新中国重返联合国后,由于乔冠华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多日以后才能抵达纽约,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的仪式其实是一个极其特别的仪式,用《纽约时报》的说法“绝无仅有的没有中国代表出席”,而且,第一面五星红旗是由两个美国黑人,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升起的。
    1971年10月25日晚,联大通过了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从次日起,原来悬挂中国国旗的旗杆就空了整整6天。由于事前没有准备,联合国秘书处赶快四处寻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要依照样子,做一面跟其他130面会员国旗一样尺幅的五星红旗。但是因为中美两国相互隔绝,在偌大的纽约城,竟然一时寻不到五星红旗的样子。
    11月1日(北京时间ll月2日).,上午8时,联合国举行升旗仪式,升旗任务落在两个担任升旗员的美围黑人身上,他们一位是24岁的威拉德·博迪,一位是28岁的乔治·鲍德温。直到几天后,中国代表团到达,将北京带来的标准五星红旗交给了联合国礼宾司官员,此后,北京制作的五星红旗才飘扬在联合国广场上。
 
揭秘之四:确保尼克松总统访华专机安全
    尼克松访华临近时,在1972年2月上旬,国内得到消息,台湾当局有人阴谋用伪装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战斗机袭击尼克松总统座机。这一消息可靠与否无法证实,但根据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道理,我方还是通过“巴黎秘密渠道”向美方传递了口信,并说明我方无法判断上述消息的可靠性,愿提请美方注意。后美代表告知,美政府非常感谢我方的及时通报,已采取防范措施。后来,我方又向美方通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上空总统座机的安全由我国有关部门负责。
    1976年,尼克松再次访华时,毛泽东曾派中国的“空军一号”——波音专机专程飞抵洛杉矶迎接他。中国派一架专机迎接一个外国下台总统来华进行私人访问,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原来,中国方面了解到,尼克松辞职后最后一次乘坐“空军一号”飞返加利福尼亚,白宫方面曾向他索取费用,这曾令他很生气。于是,毛泽东同意派中国的专机迎接尼克松。这架中国刚买的波音707型新飞机,与尼克松就任总统时乘坐的波音707型“空军一号”是同一个机型。   
 
揭秘之五:邓小平访美期问曾遇三K党袭击
    1979年1月1日,中美宣布建交。1月28日至2月5日,当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应美国总统卡特和夫人的邀请,赴美进行了为期8天的正式访问。中美关系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开端。这次访问过程其实险象环生。
  邓小平抵达休斯敦时,中方事先得到情报,估计反华势力要在这个城市搞较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实际到来的人虽然少得多,但险情也正好出现在这里。2月2日下午18:O0,邓小平应邀去西蒙顿市竞技场晚餐并观看竞技表演。当他从旅馆楼上下到楼下大厅准备出门乘车时,我方的随卫人员在前面和两侧。后面相距数米跟进的是美方安全警卫人员凯利。突然有一个人插到凯利的前面奔向邓小平,只见凯利疾步抢上前去,胳膊一挥把人击倒,在附近的警卫人员一拥而上把人捉住了。邓小平在我方随卫人员的护卫下安然出门上车走了。 
    事后,据美方告知,这是美国最老的恐怖组织三K党的党徒,名叫路易·比姆,他被拘捕后还有几个同党举着标语牌上街“示威”。
   
新闻链接:
    丛书共包括《接触在1944:美军观察组》、《合作在1946:军调岁月》、《崛起在1949:开国外交纪实》、《迈步在1955:周恩来飞往万隆》、《破冰在1964:中法建交纪实》、《探路在1964:周恩来飞往非洲》、《胜利在1971: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纪实》、《解冻在1972:中美建交纪实(上)》、《起航在1979:中美外交纪实(下)》等9卷。
 
        北京青年报记者:郑媛   07-08-2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