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画长廊

高洪波:陈奕纯是一本厚重的大书

时间:2013-10-25 02:2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309次
“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陈奕纯说自己坚持自由投稿,任凭三审通过的稿子被压两年不找老乡主编通融,其实,就是想检阅自己的创作方式是否正确,就想衡量自己的创作实力到底怎么样。把自己当新人的名家值得称颂

 
  


陈奕纯近照 
 
  

 

       陈奕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书法家、美术家、作家。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作家书画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其大型书画作品31件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等收藏,并且有部分作品在重要位置悬挂。其散文作品先后获首届郭沫若诗歌散文奖、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第二届漂母杯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一等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首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文学大赛一等奖等等。

       陈奕纯的多篇散文被选入大学、中学教材,以及高考、成考、中考、小升初的试题。著有多部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和艺术史专著等。

       现张挂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主画《国色天香》、澳门厅主画《盛世之歌》、贵宾厅主画《泱泱万里尽朝晖》等等均为陈奕纯2006年以来所绘制的大型国画。
 

 

作者高洪波(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与陈奕纯
 
 
 
     
       人与人之间相识相交相处直到相知,是需要缘分的,譬如我和陈奕纯便是。我认识奕纯很晚,仅仅在几年前。因为奕纯以画家身份创作散文很起劲,一起劲便频频获奖,第一次他获的是《中国作家》的“郭沫若散文奖”,二十多年前我是《中国作家》的副主编,配合冯牧先生工作五年,对这本刊物感情极深,所以现任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拿我不当外人,常参加并出席《中国作家》各种评奖、颁奖活动。认识陈奕纯就是在那次颁奖会上,尽管只是一递奖杯一握手,再加上鼓掌拍照开心笑,没有深交。但随后他让我吃惊的是老获一等奖,不仅是《中国作家》,在《北京文学》,天津百花出版社的《散文·海外版》,直至首届“丹霞山杯”我心中的中华名山全球华文散文大赛等等,奕纯总能脱颖而出,力压群雄,以业余胜专业,制造一段段文学传奇。譬如在我记忆中,应是在2011年的3月间,我们一行先到澳门后到广东韶关,出席“丹霞山杯”征文颁奖,奕纯没有任何悬念的荣获一等奖,他这篇散文从韩愈写到韶关的丹霞山,意境阔大且文笔清丽。事后他说为这篇散文,自己曾经三次叩访丹霞山,细细琢磨思考,寻找落笔的角度,阐释生命的体验。功夫下得深不深,文字里面见真心。所以在屡屡获奖的传奇背后,是奕纯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是对文学、文字的敬畏与认真。

      在丹霞山,我们共同登山览胜,壮美河山及翠峰竹海里品茗论酒谈人生,就此结下了友谊。我也是那次才知道画家陈奕纯居然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又在北京大学读艺术研究生,甚至到过多个国家留学访问,难怪对文字有如此的驾驭能力。还知道奕纯家中几个兄弟姐妹,他最小。后来奕纯开始谈自己的绘画,他谈起自己在人民大会堂悬挂的几幅大画的故事,尤其为澳门厅绘的巨幅《盛世之歌》(见45版图),险些把他累垮——本以为奕纯是轻松地完成这一切的,后来他在散文中详尽地道出了个中艰辛。画家、作家兼具一体的陈奕纯,借助画面、线条和色彩,传递出的是冲击视觉的艺术语言:他的工笔花鸟,细腻中见妩媚,让人感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他的山水写意,则气势磅礴,咫尺天涯中给人以无限浩渺的勃然生机;他的仿古作品,苍劲老到,古意盎然,大得前人意趣;他的人物,无论藏族姑娘还是当代美女,都顾盼生姿,灵动可爱,把美丽与善良的强烈信息散发出来。陈奕纯的工笔画早在2006年就获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画展的金奖,他的画作与他的散文一样,可圈可点,可赞可叹。他是文章画出心中情,画作写尽眼底意。画与文互补,文与画相融,画笔文笔在手,左右足可逢源。正像去年奕纯被中国散文学会推为副会长之后,在他的散文创作研讨会上,我的一段发言所说的那样:   

      上帝有时公平,譬如对待生命,任何人都是自己哭着来,别人哭着走。

      上帝有时偏心,譬如对待陈奕纯。给他一支色彩斑斓的画笔,让他遨游大地纵横山水,时而工笔时而写意地涂抹出令人叹服的画面,已经足够了,可一不小心又把钢笔赐给了他。他于是快乐地写小说,开心地写散文,散文写成,获奖频频。让一些职业散文家们嗅出了岭南才子逼人的气息。也让一些职业阅读者(比如我本人)成为“纯粉”。

      半职业或非专业的写作者陈奕纯,以绘画或者教学为主的教授,以自己丰沛的才情勾画出多面艺术人生,他的散文以少胜多,以质取胜,以情驭气,摄人心魄。读完他若干散文,我发现陈奕纯有几个特点。

      一、乡村情感与母爱主题是他创作之源。像《大地的皱纹》、《月下狗声》,尤其是《大地的皱纹》这一篇,写童年记忆中的周阿姨之死,以三块钱为切入点,最后又收在了三块钱上。写出了物质极度匮乏年代里的辛酸,感人至深。母亲的一巴掌打出的不仅仅是愤怒和积怨,更多的是道德的逼问。皱纹、小路、春天的灵魂,尽在不言中。《月下狗声》是一篇结构完整、叙事流畅、跳出一般俗套的高境界乡土散文,整个故事水到渠成,读来活泼有趣、如沐春风。

      二、绘画创作过程的特殊体验形成他的散文之脉,这一点通过《时间的同一个源头》体现尤为充分。艺术创作比人生更痛苦——好结论!

      三、语言的安放、寻找与铺陈甚至高度凝练是他散文之魂。在《我吻天使的羽毛》中体现最为强烈,掌握住语言细微之处,像工笔画般细腻,一字一句组成之后,借一片羽毛传达出浓烈的诗情画意。关于陈奕纯的语言,《月下狗声》也有较充分的展现。

      由此可见,画家的散文,色彩感与形象性,包括画面构图的结构美与布局美是一般的散文作者所不具备的。另外作家本色表达与角色超越也是散文创作水平高下的一个界限。我希望陈奕纯在这一点上再下些功夫。

      吴冠中、韩美林、黄永玉、王为政等著名画家都善写一手美文,有这些前辈在前,陈奕纯的超越目标,应该愈加明确才是。   

      最后我想说的是,陈奕纯从不吝啬自己的画作,在前年中国作协首都会员春节联欢会上,奕纯一下子拿出十幅佳作当抽奖奖品。中国作协李冰书记对他的画技评价颇高。我记得一位十分懂画的企业家朋友,把收藏一幅奕纯的画当成一项很重大的事情,他郑重地告诉我道:“升值潜力巨大!”尽管至今他也未能如愿。而奕纯却从不把自己当回事,凡有活动,譬如中华文学基金会到澳门、台湾办展览,《诗刊》举办书画活动,奕纯总是第一个参与者,而且每每慷慨拿出精品力作。他有旺盛的创作力支撑,有强大的自信力垫底,又有可亲可敬的平民百姓情怀,这样的人你想不把他当朋友都不成。

      陈奕纯是一本厚重的大书,值得阅读,更耐读。

 

    (作者高洪波系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陈奕纯为人民大会堂澳门厅所绘主画《盛世之歌》并入编《人民大会堂珍藏书画》集 

 
 

 
陈奕纯书法《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入编《人民大会堂珍藏书画》集

 
 
    
 
 


  慧眼识“猪”的一个过程

  王秀云

 


      “不识相”的文学“新人”

 

      2010年秋天,我记不准日子了,我在一大堆自然来稿中发现了一篇散文,题目叫《月下狗声》,我当时的送审语大意是:多义、繁复、有特点,非常不错。他自己后来说,接到我电话的时候,高兴地跳了起来。对此我好像有一点印象,他的声音是有些夸张,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我打电话跟他商量把题目改为《月下》,遭到了他激烈的反对。这么“不识相”的作者,少见。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他“不识相”是有原因的,或者说,是有资格的,在以后的接触中,我理解并接受了他的“不识相”,甚至为他的不识相而叫好。

      这一年年底,我参加中国作协年会,中国作协年会大奖的奖品一直是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老师的画作,奖品很少,就三个,能抓到他的画是每位与会作家的心愿。我当时走得匆忙,没来得及拿自己的邀请函,朋友说你用我的吧,反正我也不去,我就用朋友的邀请函,竟然有幸抓到了韩美林那幅最大的生肖画。尽管我也很喜欢,回来后还是把奖品给了朋友,但我心里隐隐希望来年能再有一次这样的好运,争取此生拥有韩美林先生画作的机会。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2011年中国作协年会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我跃跃欲试,想再显身手,却听到主持人宣布,今年特等奖奖品不再是韩美林先生的画,而改为青年作家、书画家陈奕纯老师的书法绘画作品。我有些疑惑,陈奕纯?是我在自然来稿中发现的那位牛气哄哄的作者吗?没听他说过呀,还是位画家、书法家?作品能取代韩美林先生成为中国作协年会的奖品,来势凶猛啊。主持人接着说:陈奕纯的画就挂在人民大会堂的金色大厅。我立刻想起发生在我博客上一件事,儿子高考期间,我像所有家长一样焦灼,有人留言说:你的作者陈奕纯能帮忙。我看了一笑,心想:这世道,有那本事谁搞创作啊,再说了,但凡有点关系名气的,都找关系推荐,自然来稿中不会有大神。我一笑置之,再没提起。此刻,我又想起了这件事,对博客上的留言有些半信半疑了。这时我的手机响起,陈奕纯在电话中说:你来参加会了吗?我说我来了。他问:你在哪里?我告诉他位置之后就等着他过来。会场人头攒动,不知道哪一位会是他。我站起来,以便互相寻找,一位衣着还算得体年龄还算年轻的人过来,他操着浓重的广东口音说:刚才有个人看着我,我说不会啦,王老师怎么能那么矮。就是这一天,我和主编杨晓升先生一起见到了他,我也因此知道他不但在书画界颇有影响,他还是中国散文界的名家,几乎囊括中国散文界各种奖项。他竟然出过长篇,著有长篇小说《七段爱》、《爱上狮子座》、中篇小说集《爱到无人倾诉》等等;他的书画界头衔很多,还是一位大学教授……诸多成就让我推翻了此前的判断——他原来真是位大神。

 


 

      连续六年敲开心仪杂志的大门

 

       我们几个人随便找了一家小餐馆,因是晚餐,要了几个素菜,菜一上来他用蹩脚的广东普通话大呼小叫,说这是鸟吃的;他不喝红酒,强调他不是女人;他要吃肉,喝白酒,一杯酒一口干掉,一块肉撑起腮帮;他撸起袖子,瞪起不算太大的眼睛,推杯换盏,吆三喝四,我恍惚看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江湖豪侠,他的现实形象和他的文字气质、画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上天就这样把为人的枭雄之气和作文作画的净雅之美融于他一身。我想起他写《看着你一天一天苍老》时的温情,他画作中玉兰花的优雅,他书法作品中那份藏不住的飘逸。直到这时我才想起问他,这么有影响力且在文学界有广泛的人脉资源,为什么还自然投稿呢?这一问才知道,他给《北京文学》投稿竟然有六年时间了。为了能得到编辑的回复,他每次都是贴标投稿。贴标,就是贴上《北京文学》的专用标志。因为自然来稿数量多,工作量过大,不能给作者一一回复,于是《北京文学》每年不定期在刊物上刊登两个三角形标志,只要贴上这个标志,来稿必复。他自己说,他每次都把标志精心剪下,贴好寄出,再耐心等待,期间也有人说给他引荐执行主编杨晓升先生,因为他们是老乡,但是他拒绝了。说起这段经历,他说:“从读中学时就开始自由投稿,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偶尔有人来约稿,也有过找关系投稿,但总有‘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之感,所以还是常常自由投稿,既检阅自己的创作方式是否正确,也能衡量自己的创作实力。《月下狗声》就是好几年前写下后不断修改,且三次自然投给《北京文学》的。记得2010年10月19日上午十点多在大兴区开会时,接到责编王老师通知‘终审通过’的电话时非常激动,至今历历在目。至今家里还有五六张从《北京文学》上剪下的‘投稿贴花’,我都小心翼翼的夹在案头上的备忘录,常常拿出来看看,‘牛’啊、‘虎’啊、‘兔啊、’龙啊……”

      我印象中的秋天,在他的记忆里是2010年10月19日,他把这个日子记得这么清晰,可见他对待这篇作品和这次刊用多么看重。2012年,《月下狗声》全票获得第六届老舍散文奖,几位资深评委的一致嘉奖,证明了这篇作品的品质。

      实事求是地说,我看稿子不看作者简介。在我的印象中,但凡有些名气、有些关系的作家都不自然投稿,要么等着编辑约稿,要么找关系直接送稿,凡是自然投稿的作者基本都是基层写作者,尚未被文学界广泛认可。而且,作者简介一般都在作品结尾。我都是直接看作品,能看到作者简介的,基本都是不错的稿子。一般的、不能用的稿子看一部分就算了,看不到作者简介就放到废弃稿中了。所以,我自己发现的作者都是凭写作实力脱颖而出的。陈奕纯的稿子更干净,干脆没有作者简介,就写了地址和联系方式,几乎没有留下一点显示身份的迹象,能发现他这篇作品,发现他这样的作者,在一个编辑生涯中,也是一件趣事。

      得知他的书画被收入《人民大会堂珍藏书画》的国礼画册,并且唯有他一人被选进一幅画一幅书法。我打电话祝贺他在书画和文学领域的成功。他还是用蹩脚的广东普通话说:没有的啦,我将来老了是要养猪的啦,我要到乡下,当养猪专业户。我于是开玩笑说:你要是去养猪,我等于慧眼识“猪”。他将来是不是真去养猪,我不得而知,我只是一位面对作家文字的编辑,对作家个人生活不去探究。但我想,他如果养猪,他的猪一定和他的书画、文字、歌声一样,膘肥体壮。

 

    (作者王秀云系作家、文学编辑) 

 

 


2011年11月,陈奕纯在澳门综艺馆参加“同根的文明”书画展时与老师沈鹏交谈

 

 

  编辑手记:赞:名家的新人姿态

  赵李红

 

      知道陈奕纯的名字,是在近些年陆续收到的文学颁奖的邀请函和新闻稿中,总揽各奖一等奖的陈奕纯,我始终以为是位专业作家。后来又听说,中国作协迎春联欢会特等奖奖品就是陈奕纯的画,就以为他是个擅长画画的作家。由于每次都因故错失颁奖现场,便一直不识陈奕纯庐山真面目。直到不久前的一次聚会才得知,原来这位华南理工大学的教授、博士,竟从文学票友、“业余”画家,发展成为知名作家书画家,去年又以他独特的“画家散文”成就当选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作家书画院院长。

      擅长写作的大学教授在作协会员中并不少见,但大学教授的书画作品30多件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天安门收藏的却罕见。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主画《国色天香》、澳门厅主画《盛世之歌》、贵宾厅主画《泱泱万里尽朝晖》等等就是陈奕纯2006年以来所绘制的大型国画。

      那天的晚饭因陈奕纯迟到被推迟了四五十分钟。由他新朋老友爆料他多才多艺的故事便成为餐前的开胃小食。当他一阵风似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时,我恍然觉得彼此已是知根知底的老朋友了。未入座,他就哇啦哇啦讲了一大串什么;刚入座,又哇啦哇啦地给左邻右舍夹菜,给左邻右舍的隔壁夹菜,俨然自己是主人。他重口味且高分贝的广东普通话,一次次压倒我们的燕语莺声,任凭努力也难听懂他说的内容。坐在他身边的好朋友荣杰实在听不下去,见义勇为地给大家当翻译纠正他的发音,并嘱咐他语速慢一点。他则乐呵呵地一遍遍校正。

 

      这位把自己的书画多次画到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城楼,把散文屡屡写到了一等奖光荣榜的大学教授,愣是以“文学新人”的姿态,连续六年投稿不气馁,愣是凭实力敲开了《北京文学》的大门,终于被慧眼识珠的王编辑发现:他好像跟文魁“内谁”同名?然而,这篇通过的作品,因为稿子太多,竟被压了近两年才得以见天日,并最终获得老舍散文奖。

 

      “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陈奕纯说自己坚持自由投稿,任凭三审通过的稿子被压两年不找老乡主编通融,其实,就是想检阅自己的创作方式是否正确,就想衡量自己的创作实力到底怎么样。把自己当新人的名家值得称颂。
 
 

 
2005年11月 ,陈奕纯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给学生讲解书画作品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