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书刊

北京知青朱学夫《陕北往事》签字售书活动在京举行

时间:2013-09-20 02:4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120次
朱学夫自传体小说《陕北往事》一书,由于全面深入的回忆了他当年在富县插队时的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北京知青当年的情景,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受到了知青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和赞誉。

 


       朱学夫自传体小说《陕北往事》一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由于此书全面深入的回忆了他当年在富县插队时的经历,真实地再现了北京知青当年的情景,有很高的历史参考价值,因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受到了知青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和赞誉。尤其此书经北京晚报连载以来,反响更为强烈。


       为了满足广大知青朋友们的需求,2013年9月14日,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四楼又举办了朱学夫同学签字售书活动,现场人头攒动,气氛异常热烈。北京日报社梅宁华社长、富县人大张主任和富县茶坊镇党委书记师彬、钳二镇党委书记、富县文化局局长等人和北京知青300余人参加了签字售书活动。热情高涨的签字售书开始后,近300名读者踊跃购买了《陕北往事》并一一排队请作者签名留念。

 

 


 


我们的知青岁月 ——为朱学夫《陕北往事》一书所作的序言

 
李荣杰

 

      学夫和我都是当年赴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他在富县,我在延川。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每当忆起,心中总是涌动一股激情,那种感受就如同人们所熟悉的贺敬之《回延安》中写的“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这几年回忆知青插队生活的文章不少,我也曾有过写点什么的念头,毕竟在那段特殊岁月里有着太多让人动情的东西,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觉得它不应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沉寂和被遗忘,学夫写成了《陕北往事》令我钦佩。

 

      读着学夫的《陕北往事》,不知不觉中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竟是那样的清晰而鲜活,仿佛就发生在昨天。1969年初,我们这些十六七岁的青年怀抱着对革命圣地的憧憬、对理想信念的热情和初入社会的兴奋,来到了延安的山沟沟里,从此住在窑洞中,伴随着黄土、油灯、镢头和南瓜、洋芋、酸菜、穈谷杂粮,度过了难忘的岁月。下乡几年,每天劳动强度很大,吃的不好,还时常饿肚子。要说在陕北那几年,经受磨练最大的其实不是农活劳动,而是为吃而忙碌。分的粮食不够吃,玉米、南瓜、洋芋是我们的主粮,“瓜菜代”是经常的事,有时还吃过糠,能吃一顿白面是太奢侈了。做饭不用煤,是烧柴,而砍柴绝非易事,要跑很远的路,攀陡峭的山,有一次砍柴我被扁担砸在头上,至今还留下一道楞。刚砍回的柴湿,不好烧,吃半生不熟的饭也是常事。每当累狠了,蹲在窑洞前的崖畔上,眼窝也曾涌过没滴下来的泪水。有本杂志对60岁的人搞过一项调查:“你最后悔什么?”60岁夕阳晚照,阅历丰富,应是对自己能作出客观而公正的判断,我想人生道路上后悔的事是有的,但是,对到延安插队我从未后悔过,甚至感到幸运。

 

      陕北是块神奇的沃土。连绵不绝的沟沟壑壑,广袤深厚的黄土地,世代与贫瘠、干旱等灾害的抗争,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古代屯垦戍边的人口迁徙流动,铸就了陕北人民淳朴、宽厚、豁达、包容、坚韧、开放的品格。入乡随俗,耳闻目染,北京知青在这块凝聚着厚重历史文化、中国革命精神的黄土地上磨练了自己,学会了踏实做事、端正做人,特别是吃苦耐劳和坚忍不拔,这是这块土地赐予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终生受益。

 

      我爱这块黄土地,我爱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我也非常喜欢黄土地特有的文化。比如,爱听、也爱吼上两嗓子信天游,感到无比的舒展;再比如语言,陕北话独具魅力,爱用重叠字来表达,如:红个艳艳、蓝个莹莹、白个生生、欢个溜溜、薄个闪闪……极富感染力。时至今日,我仍然偏爱这里的饮食习惯。

 

      学夫对陕北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身边工作的一个同志和我聊起过:你不能多跟朱学夫说陕北,说一会儿他眼圈就红了。这份情感我太理解了。我后来接触到的在延安插过队的北京知青,无不深深地眷恋着那片黄土地,那样的一往情深,都把陕北当作“第二故乡”或以“半个延安人”自诩,并且以不同的方式关心着那里的发展和变化。学夫作为商界的成功人士,就为陕北捐助了一所希望小学。他还和村里的乡亲保持密切来往。我这么多年也一直和村里联系紧密,那儿有我亲如兄弟的农民挚友,把自己根植于黄土地,保留与基层连接的通道,感觉是那么的踏实,这是我生活中感到最充实的内容之一。

 

      铜川是书中出现较多的一个地名,因为当年北京知青离开家门走向社会,第一个晚上就是住在这个城市,由此换乘汽车北上。后来又有许多北京知青离开陕北或去工厂、或上学,也在此地转车。20多年后,我有幸在这座城市工作了8年多,所以感到格外亲切,今日的铜川,早已不是昔日煤灰随风四处飞扬的“煤城”,它的环境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已成为一座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的城市了。

 

      学夫待人真诚,热情朴实,有情有义,他喜欢读书,学识渊博,做事富有激情,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陕北往事》记录了他在富县插队时的经历,真实而质朴,这是对我们共有的那段青春岁月的深情纪念和最好礼赞。

 

      (作者李荣杰单位: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