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书海拾贝

社会发展从中国传统文化寻根

时间:2013-05-07 04:09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27次
中国文化虽然有一定的缺陷——轻视工商业和科学技术,但是它本身是人类最优秀文明的成果之一,是需要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的,缺少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来弥补,两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

     
 


 

  主题: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

  地点:清华大学   时间:2013年4月20日

  演讲人:张志和

 


 

  演讲人张志和小传:

  张志和,文学博士,原国家行政学院文化学教授,现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出版学术著作和书法专集三十余种。张志和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文化研究,目前受聘于国家行政学院等多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所开设的文化讲座,注重古为今用,以其具有学术性和思想性而受到广泛好评。

 

  开场白:

  当今中国怎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与繁荣?目前我们的缺失是什么?这是今天要讨论的一个话题。我想不管干哪个行当,都应当懂文化,尤其是懂中国文化、传统文化,才能了解我们自己是谁,我们该怎么做。

 


 

  出门坐汽车,在家住高楼,很多人认为我们已经被“西化”了,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的,我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是中国人。

 

文化是什么?

 

  文化这个词大家都知道,但是要给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却很难。因为在不同场合、不同层面上对文化的理解都是不同的。真正的文化,是社会人的内在行为和外在行为的规定性。搞明白其中的三个词,文化的意思就清楚了。

 

  第一,我们大家都是“社会人”。如何理解“社会人”这个概念?每一个人存在的价值都是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实现的。试想,如果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人、朋友、同事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一个单独的我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是“社会人”的概念。

  第二,什么是“内在行为”呢?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每个人每天都在思考问题,但是我是依据什么样的逻辑或者原则来思考问题的?我为什么这样想而不那样想? “外在行为”,就是人做事情的方式。这些加起来就是文化。具体到一个人,说这个人有特点,能被大家记得住,就是因为这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怎样,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其相貌有特点。大而言之,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被称为中华文化,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同外国人不一样,因此才能称为中华文化。

  第三,什么叫“规定性”呢?文化一旦形成,它就约束着所有人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必须按照文化的规则来思考问题和做事情。在中国,男人就不可以穿裙子,小男孩也不可以,这就是文化的规定性。英国的男人是可以穿裙子的,那是他们的英伦文化。穿着打扮如此,其他各个方面无不如此。由此可以明白一个道理:文化对于一个民族来讲,是在我们思想行为中带规定性的东西,也是非常有力量的。

 

  什么是传统文化? 简单说就是在清朝灭亡以前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创造的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我们的文化中加入了一些外来的元素,很多人就认为我们已经被“西化”了。比如说,我们坐在这样的讲堂里,使用着现代化科学设备,出门坐汽车,在家住高楼,所有的东西都被“西化”了。其实这些东西都是表面的,在内心深处,我们的灵魂仍然是中国人。如果中华民族被彻底“西化”了,那么中华民族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文化很像空气,当没有提醒你时,你不知道空气有这么重要,但是一提醒,就知道我们离开空气就活不了。

 

我们为什么必须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西方人有一句话讲得很好: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什么意思呢?单独的人对问题的思考,即便用上毕生精力也会有缺陷。人类的文明像大树是慢慢长出来的,不是某一个人可以想得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用某个人和某几个人的思想来替代人类文明。改革开放以前,我们所犯的错误,就是因为这个,所以,发展和建设走了不少弯路。邓小平同志用八个字——实事求是,改革开放,救了我们。所谓实事求是就是让我们放弃教条主义,改革开放就是让我们睁开眼睛看世界,然后再决定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欣然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好的东西,所以社会就发展了。

  但是有一些人认为我们中国的历史文明不好,不能要!不知道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我们在东亚这个地方有幅员辽阔的疆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她究竟好还是不好?

  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尊重自己的历史。今天,我就是想和大家来共同探讨一下,我们的历史文化究竟是怎样性质的文化,它对于当今的社会有什么样的意义?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多元一体。什么叫多元?因为我们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这是一个多元。另一个就是我们传统文化里有三个元素叫“儒释道”,这也可以称为一个多元,但是合起来又是一体的,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其中,儒家思想是关键所在,你了解了儒家的思想,你就是个理性的儒家的人;从来不知道这个东西,那么你是个感性的儒家的人。与你读没读儒家的书关系不大。

  文化是什么?文化就是空气,当没有提醒你时,你不知道空气有这么重要,但是离开空气就活不了。我们今天讨论这个话题,就是想要大家明白,我们的祖先创造的这种文明,尤其是儒家思想,是怎样的性质、应怎么样去学习和理解它。

 


 

  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才有“国家”这么一种说法——家即是国,国即是家,成龙唱的歌是有渊源的。

 

“五经”是中国两千多年间不变的“干部读本”

 

  中国人现在所享受的文化主要是周朝以后的文化。周朝以前的先民是“听天命,信鬼神”,精神状态不好,周朝建立后,人们在思想上有一个重大改变,提出了一个新的说法—— “天命靡常,惟德是亲”,就是说人的命运并不是一个定数,上天只亲近、保佑品德好的人,这就是后来孔子所讲的“听天命,尽人事”。它强调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做好是最重要的。

  在周朝建立之初,有三个人为中国文化的确立做出了重大贡献。第一个是周文王,他为我们留下了一本书叫《周易》,这是中国人的哲学;第二个人是周武王,他用武力重新统一了天下,实现了社会的安定和太平;第三个人是周公,他是周武王的亲弟弟。他代周成王行政7年,为中国人制定了一整套礼仪规则,把整个社会管起来了。这套礼仪从政治层面讲就是7个字:“封侯建国家天下”,天下人都是一家人。所以,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国家”这么一种说法,家即是国,国即是家,成龙唱的歌是有渊源的。

  到了春秋末年,礼坏乐崩,天下大乱,孔子就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可以让天下不乱呢?他认为只有恢复周公当初制定的礼仪制度,社会才能安定和谐。抱着这样的理想,孔子深入学习研究周朝的文献资料,还跑到许多诸侯国去考察,所以,就成了当时最有见识和学问的人,越是有学问有思想,就越有抱负,孔子的抱负就是要让天下太平,可他只是个平民百姓,没有权力,如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呢?他想出一个办法:办学校,教学生们去帮助诸侯们管理社会,所以可以说,孔子是我国最早的民办大学的校长兼老师。要办学就要有教材,于是孔子编了六本书作为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另外还教授六种技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古代所说的六经六艺。

  到汉朝的时候,六经只剩下了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大学问家董仲舒向汉武帝上奏章,建议把儒家思想定为正统思想,这就是我们历史上讲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这个意见,儒家思想从此成为中国人的正统思想。

  什么叫“正统”呢?就是国家制定方针政策要以这五本书为依据,所有想当官的人都必须读懂这五本书。从汉武帝开始到清朝灭亡前,这五本书大体上就是我们这个国家2100多年间不变的“领导干部的标准读本”。清朝末年废除科举,提倡新学,这些经典就废掉了。现在很多人都不太知道这里面包含什么样的道理。

 


 

  汉朝人对“易”字有三种解释:“变易”、“不易”、“简易”。三种解释已把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高度概括出来了。

 

《周易》的和谐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周易》也叫《易经》。“经”这个字是汉朝以后加上的,经典的意思。

  汉朝人对“易”这个字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叫“变易”,运动变化发展的意思。这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世上万事万物皆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静止孤立存在的;第二种解释叫“不易”。“不易”的意思就是不变。什么不变呢?规律或者叫法则不变。事物千变万化,但规律和法则不变,因此周易用八个字:“阴阳交感,刚柔相推”来概括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第三种解释叫“简易”。主要是对人来讲的,人活在世上不是只为了吃饭,而是为了成就事业的。面对千变万化的事物,该怎么办?《周易》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做什么事情就简单而又容易。老祖宗是给我们提个醒,要我们做事情千万不要违背客观规律,这就是“简易”的意思。所以《周易》书名中一个“易”字的三种解释,就已经把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高度地概括起来了。

  《周易》讲的“阴阳交感,刚柔相推”,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核心的理念:和合文化。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和谐,爱好和平,主张合作,这不是一种空话,是我们的一种哲学理念。以合作求共赢,在和平中谋发展。

  从《周易》看当今社会就应明白一点:做任何事要从和平、和谐、合作方面来思考,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好。过去一个时期讲斗争哲学,人们说每个中国人都是一条龙,三人合到一块儿就变成“虫”了,为什么会变成“虫”呢?因为三人在一块儿就开始斗,彼此的力量都在内耗中消失掉了。所以,“斗争哲学”是很不好的。

 


 

  中国人因为孔子大同世界的这个理想,早就认同公平、平等的思想,马克思只不过是用另一种语言来阐述这样的理想。

 

儒家文化基因使我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儒家的经典中“五经”之外有“四书”,就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我经常在想:现在,我们不少家长管孩子很困难、很头疼,到底是什么原因?实际上圣人早就讲过了,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是教不好的。孟子讲要“易子而教”,就是让别人来教你的孩子,找一个他比较尊重的人来指点他,这才行。《论语》里面有很多东西是我们今人应该好好读的。建议大家:你的孩子如果读书了,就给他买一本《论语》。在初中、高中时读一遍,这孩子一辈子肯定不会成为坏孩子。如果已经工作了还没有读过这本书,怎么办?就要补上这一课。做人做事该怎么做,《论语》告诉了我们许多道理。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永远不过时的书。

  儒家的社会理想是什么?就是《礼记》里讲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就是大同世界,是孔子在2500多年前告诉我们的。这与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有什么区别?孔子是为中国人构建精神家园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任意扔掉我们自己的历史文化,否则,就会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

 


 

  大家想一想,马克思是德国人,研究出了伟大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什么他的祖国不用它?为什么他在英国做研究时英国人很尊敬他,但是就不用他的理论?整个欧洲,整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知道他的学说博大精深,但都不用!因为欧洲文明从古希腊开始,就崇尚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所以他们不会认同马克思主义。

  然而,在遥远的东方,我们中国人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这是为什么?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文化基因。中国人因为孔子“大同世界”的这个理想,早就认同公平、平等的思想,马克思只不过是用另一种语言来阐述这样的理想,和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所向往的东西非常吻合,所以很快就被接受了。如果没有这种文化基因,我们中国人也一定不能把马克思主义接受过来,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排斥孔子。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后世讲,儒家的人生理想是 “修、齐、治、平” 四个字。关键在“修身”二字上。

 

传统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儒家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呢?是《大学》开头的一段话。这一段话是儒家思想的纲领。朱熹把它归纳为“三纲八目”。所谓“三纲”就是指治理国家的三大原则——“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是指每一个人都应当尽量努力去做八件事情,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身”的内容,“修身”就是让你做好两件事:第一,养成美好的品德;第二,增加你的学识才干。有了这个前提,下一步才是把家管好。能够“修身、齐家”,才可以去“治国、平天下”,这个“治国”也不是指今天的治理国家。“国”在孔子那个时代是诸侯国的意思,就是地方政府。你能把一个地方治理好,再去参与中央政府的管理工作,就是“平天下”,让天下太平。这是儒家对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规定的一条大道理,从“格物致知”开始,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后世讲,儒家的学问就是 “修齐治平” 四个字。在这里面,关键在哪里?在“修身”。所以《大学》的开头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以修身为本”,这是关键所在。到目前为止,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主要还是被这句话规定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高速发展,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因素起了关键作用:一是我们党的英明;二是政府管理有效;三就是有儒家的思想做支撑。前两条我不讲,就讲后面儒家的这条。因为有“修身”的观念,中国人成了世界上最爱学习的人,最关心子女教育的人是我们中国人,一个爱学习的民族怎么能不发展不进步呢?这就是一个强大的动力。

 


 

  家庭幸福是中国人追求的第一目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细胞都好起来的时候,社会怎么能不进步呢。

 

“薪火相传”是寻求灵魂归宿的最佳途径

 

  因为有“齐家”的概念,中国人也是世界上最爱家的人。宗教里讲灵魂不灭,所以现实生活不重要,追求来世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现在,印度人信仰的是印度教,印度人不崇拜所谓的英雄和国王,他们崇拜在山林里修行的那些人。因为那些人通过修行,将来能到极乐世界去。所以在印度,大多数50岁以上的人都认为自己对家庭的义务已经完成了,离家出走,当乞丐去修行。印度现在大约有500万乞丐,并不是因为家里贫穷,而是在为来生做准备而出家修炼。

  关于灵魂的讨论,只有中国人没有说清楚。灵魂究竟是不是永恒存在?如果不是永恒存在的,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该怎么办呢?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件事就没讨论清楚。他的学生也曾经问过“死”是怎么回事。被孔子批评了一顿:我“活”还没弄明白呢,你问我“死”是怎么回事,我哪里知道!这就是《论语》上那句“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意思是,那个说不清楚的东西我们就不要说了,我们只管把活人的生活安排好就可以了。所以孔子一辈子坚持一个原则,就是《论语》上讲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

 


 

  所以关于灵魂的讨论,中国人是没有研究出究竟的。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生活该怎么安排?最后,我们聪明的祖先找到了一种方法,相信什么呢?我们的子孙后代就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这叫“薪火相传”,只要你相信这句话,家庭就是最重要的。所以,中国人奋斗的第一目标,就是追求家庭幸福;其次才是自己的幸福;第三是治国平天下。扪心自问,我们是不是这样的人?再苦再累,只要家庭好都满足了。甚至到了生命的紧要关头,人们甚至愿意献出自己的生命保住后代子孙的生命——汶川地震的时候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老太太抱着小孙子,在地震的那一刻,把孙子推出去,自己被砸死了。但她很安宁,因为小孙子是她生命的延续!

  中国人就是这样:追求家庭幸福是中国人追求的第一目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一个细胞都好起来的时候,社会怎么能不进步呢?中国社会当前的快速发展,与中国人爱家的心情有极大的关系。客观上看,家庭是一个集体。在古代没有社会保障制度的情况下,养老育幼的事情,都在家庭里完成了。因此,我们不能完全把为家庭奋斗当成一个“私事”来看待,它是“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有“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儒家思想是要你在有能力为家庭工作之外,再为社会做一份贡献,当官就是让你奉献的!可是,到后来有很多人认为当官是发财的一个途径,因而出了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儒家的学问和思想是多么的好!今天我们说构建和谐社会,如果不继承弘扬传统文化,不拿儒家的思想来充实我们的精神家园,很多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困难。

  最后,讲一讲怎样理解当代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我们每个人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我想,中国文化虽然有一定的缺陷——轻视工商业和科学技术,但是它本身是人类最优秀文明的成果之一,是需要我们大力继承和弘扬的,缺少的东西可以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来弥补,两者结合起来,中华民族才能实现伟大复兴。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个责任是什么呢,是《论语》上曾子讲的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谢谢大家。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