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老知青”,故而也喜欢收集、阅读与上山下乡、与老知青有关的书。
从20世纪70年代初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知识青年在延安》、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80、90年代老知青们按插队地域撰写、编辑的《草原启示录》、《老插话当年》、《北大荒风云录》、《回首黄土地》、《情系黄土地》,还有资料性的《知青日记选编》、《知青书信选编》,学术性的《中国知青史》、《走出历史的雾霭》,更有老知青作家们的作品: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老鬼的《血色黄昏》、叶辛的《华都》、邓贤的《天堂之门》、梁晓声的《今在有暴风雪》、曲伟年的《山里的月亮》……不知不觉间,竟搜罗了200多册。我藏书一向分门别类,唯独有关知青的书例外,我把他们不分体裁摆放在一处,泛称为“老知青的书”。
最近,我的“老知青的书”中,又增加了颇有意思的一本,即葛元仁著、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知青之路》。葛元仁原为北京赴山西插队的老知青,这本书其实涵盖了他从 1966年至1982年的经历。从1968年至1977年,中国有1700多万青年学生“上山下乡”成为“知识青年”。葛元仁这本书,会使大多数有过知识青年经历的人感到亲切。因为这本书除了隐去一些人名外,基本上并不避讳什么,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和那个特殊的人群。今天,已进入怀旧之年的老知青们,正可以通过边阅读边审视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产生一些新的感悟。
中国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经逐渐进入了历史,新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就收入了北京知青赴陕北延安插队的照片。眼下不仅众多的国内学者在研究知青,国外也有一些学者写出了这方面的专著。以我不算开阔的阅读视野,已读过美国人托马斯.伯恩斯坦著《上山 下乡——一个美国人眼中的知青运动》、法国人潘鸣啸写的《失落的一代——中国上山下乡运动》,虽然观点不同,却各有见解。
由此也让我联想到一个问题,出自老知青之手的、全景式的记叙个人经历的书似乎还是太少了,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历史之长,参与人数之多完全不成比例。而中国、外国的学者们研究知识青年上山是非常需要第一手资料的。与共和国同龄的老知青们大多数已经退休 或者接近退休,有条件的人,不妨拿起笔,把自己的经历记写下来,能出版成书固然好,即使一时不能出版,留给孩子们看看父母当年是怎样艰苦奋斗的,励一励他们的志,也不错。老知青们最好及早动笔写将起来。
注:本文发表在《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2日第20版
陕西延安著名诗人曹谷溪(左)与王晓建(右)在亲切交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