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园地

朋友纪实(连载四)

时间:2010-03-09 06:3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699次

 

                 朋友纪实之十

    俺朋友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被所在单位保送上的大学,就和当时许多工农兵学员一样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     
    俺朋友在地方上一家邮政支局负责明码电报的译码员工作,在过去通讯设施落后的那些老少边穷地区,要给外地打个电话,不是长途就是打电报,发传真都少见。朋友非常喜欢译码员这个工作,每天接到顾客递过来的电报稿纸,就仔细地为发报员核对汉字译码,对不常见的生僻字还要翻看密码本进行标注,他一边写,嘴里还一边读着:“幺两三四,幺拐八洞,幺陆幺洞......”简单而有序的数字,朋友看完电报稿后,总是喜欢帮顾客润色、修改一下,使顾客的几十上百字的底稿浓缩成简单明了的短句,在人均工资水平较低的那个年月,能为客户节省出不少钱来,就冲他的这个服务水平,没少让客户表扬过他,单位每年的先进职工总跑不了有他一份,这就是朋友能顺利进大学学习的一个先决条件。     
    朋友在大学读的是无线电系,因为有丰富实践经验,朋友在同龄人中马上就成了香饽饽,很多人都找他请教书本里的难题,教师们也非常喜欢这个热心又勤奋的小伙子,让他当老师的实验课的助手,几年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朋友毕业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学校辅导员跟他谈话,希望他能留校,但是朋友却选择了参军,这是他儿时的梦想,当时正赶上空军到校招兵,他第一个报了名,成了当时学校里的一道新闻;朋友在空军的雷达通讯部队一呆就是十几年,后来在大裁军中又转业到了地方民航导航部门工作,等俺们再见面时,他已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局级干部了。     
    说到俺们的相逢还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小插曲,俺与朋友已经有几十年未在一起了,彼此之间杳无音信,没曾想,俺们在地铁里相遇了,近在咫尺却如同陌路,是朋友接一个手机电话时,对方让他记一个电话号码,朋友一边写一边大声读了出来:“幺三拐洞、幺幺洞洞、幺洞洞”,俺听到了如此熟悉的声音,马上对旁边的陌生人又看了一眼,仿佛在哪里见过他,朋友也对俺的举动感到奇怪,他同样也打量了俺一番,俺们几乎是同时认出来了对方,朋友说怎么会这么巧啊,俺们分手几十年后能在这个地方喜相逢?俺说,要不是您几十年养成的口语习惯,俺们恐怕永远也不会相见的......。    


                  朋友纪实十一


    朋友喜欢听戏,偶尔还要在护城河边的柳荫下清唱几个段子,那是常有的事,但是要说朋友这辈子与戏剧结缘,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大家可能不会相信,顶多就是一个业余的戏迷或票友罢了,还能怎样呢?您不用着急,容俺慢慢与您细说开来,说完您再琢磨俺这位朋友的绝世爱好吧!    
    朋友打小就喜欢听戏,是受了家父的影响,每周六,凡是人民剧场有戏,就有三张票放在家父的司机手里,每场必看,家父、家母和司机,小孩不要票,每次家父的座位还尽是第五排正中央,看得真真切切,听得明明白白,每到演员唱到精彩之处,家父准是第一个叫好,跟着周围的看客、听客们才起哄似地跟着叫好、鼓掌;家母贤惠,但也是大家闺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对戏剧的理解更多一些,经常给孩子讲戏,像京戏中的生、旦、净、末、丑的角色以及行头的讲究,配乐的乐器以及与剧情有关的故事,家母总要给孩子讲得出神入化,维妙维肖,把孩子的心思全给吸引住了;家里留声机里的唱片也都是跟戏曲有关的内容,朋友他们家的四合院里生活场景整个就是老北京人的一个缩影,朋友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耳濡目染地长大的。    
    朋友后来到了学校,靠自己的爱好和天赋,从小学的合唱队一路杀青,中学的戏剧表演节目总是有他的身影,就是到了东北生产建设兵团,他照样是宣传队的骨干成员,《智取威虎山》里的少剑波、《沙家浜》里的指导员肯定是非他莫属,到了大学朋友进了戏剧社更是如鱼得水,拿朋友自己的话说,学生时期的文艺锻炼使他迅速从一个启蒙时期的娃娃成长为一个颇有戏剧艺术造诣的爱好者;朋友说,与家父所不同的,就是自己所喜欢是真正的戏剧,不是单一剧种的艺术,当时俺听了还是不太明白,朋友始终没有踏入艺术殿堂的演艺生活,他仅仅是个带有梦想和挚爱情感的工科毕业生。    
    朋友后来是怎样与戏剧结缘,着迷到了什么程度?等到下次再给大家介绍。     


                朋友纪实十二    


    朋友喜欢画画,除了受到家庭的影响,主要是他在人生的旅途中,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梦想。
    朋友的父亲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母亲是小学的美术老师,家里人几乎每天的生活都是围着美术作品和教育工作来打发的,朋友经常站在父母的画案旁,看着大人们画的各种人物、花草,耳濡目染,时不时地还要用小手去指点迷津,大人们看到小孩子居然有此悟性,自然很高兴,经常随手拿几张边纸让他画着玩玩,没曾想让孩子也走上了父母的道路。
    朋友从小就喜欢临摹人家的画品,他无论是陪着父母到美术馆看展览,还是到新华书店美术柜台去购买美术资料,他都会默默地在仔细看着那些神灵活现的画品,在心里做着悄悄的打算,每次回家来,他总要坐在小板凳上,把看到的、能想起来的画面用蜡笔画出来,然后放在本夹子里,一页一页攒起来,后来朋友的秘密让细心的母亲发现了,母亲把孩子的画作剪裁、装帖成一本精美的画册,并在上面用非常秀气的蝇头小楷写下了父母的寄语,这本画页成了朋友的开山之作,也成了父母心中的骄傲和梦想。
    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在美术方面的阅历也日臻丰富起来,俺知道他几乎涉猎过所有的画法,并有着独特的见解,他去过几乎所有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当他有机会能上美院附中时,赶上了文革运动,他带着父亲给他专做的画架,母亲给他缝制的画袋,上山下乡去了多年,在穷山沟里为农民画革命画,后来被县里文化馆看中,抽调去了宣传队去放电影,这使朋友如鱼得水,在那种恶劣的政治环境中,居然能得到如此难得的机会,再次领悟到美术世界的真谛。
    朋友在恢复考试的第一年,就以优异的成绩和适时的美术作品考进了美术学院,后来随着出国潮去国外留学,在街头给游人画过像,当他带着家眷回到故乡时,父母已经去世了,留给他的是一屋子的书画作品和中堂挂的那副《雄鹰展翅》长轴,那是一幅上顶房梁、下抵青砖的创世之作,让人看了非常震撼,感悟和印象都非常深邃,俺知道那是朋友父母留给他的希望和寄托。
    朋友在街面上开了一家菜馆,专营家乡菜,这家菜馆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满墙挂的画品,不是父母的遗作,就是朋友自己、还有爱人和孩子的作品,朋友在菜馆的开间对外设了一间画室,凡是有此雅兴的朋友或食客,能在纸上留下墨宝,他可以免费招待人家一顿可口的家乡菜,并回敬人家一个册页或短轴。
    朋友以画会友,自然给每个朋友带来非常难以忘怀的惊喜,大家都喜欢携亲带友到这里来订座就餐,并要满走廊欣赏一番,就好像浏览博物馆一样浏览着朋友的艺术人生。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