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 文学园地

我在兵团当教师(之一)

时间:2007-10-02 10:36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864次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这句诗写得太深刻了!人的一生就那么几十年,简直就是“弹指一挥间”。虽说58岁还算是中年,可毕竟已是“午后斜阳”,没有几年“蹦头”了。像所有上了几岁年纪的人一样,回忆往事常常成了我的“精神大餐”。我已感觉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正在悄悄退化,如不赶紧把还能记着的一些事写下来,再过几年恐怕要忘光了。因此,近来我突然萌发了再写点有关回忆文字的冲动。我在兵团当老师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时间虽不长,可值得记住的故事却不少!这篇回忆分“稀里糊涂就当上了老师”、“自制教具”、“一位女学生似乎恋上了我”、“我的初恋”、“我终于对上相了”、“教师的光荣”以及“ 结束语”等几个部分,我将分期帖上。我的这些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我想,既使有当事人见到了,看在大家都已是过来人的份上,也不会生我的气吧?!这些故事都是“陈芝麻、烂谷子”,且平淡得很,也许没有人喜欢看,那就留着十年后给我自己欣赏吧,那也挺有意思呀。哈-----

        一、稀里糊涂就当上了教师
        1975年8月中旬,我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九团四连(番号是“设字”202号信箱)机务排037号拖拉机组当副驾驶员。一天下午大约三点来钟,我正驾驶“东方红54型” 拖拉机牵引着联合收割机在地里收割小麦,接粮的车就来了,我师傅---也是我们037机组的驾驶员王少春也随车来换班。他神秘兮兮地告诉我指导员要找我谈话。“什么事?!” 我问。“回去你就知道了!” 师傅还是神秘兮兮的。

        我随着接满了小麦的轮式拖拉机返回了连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跑向连部。刚要进办公室,正赶上指导员往外走,见到我,他就站在办公室门口和我谈了几句。他告诉我,经党支部研究决定,调我去连队子弟学校当老师,明天就去学校报到---。就这样,既没有事先征求我的意见;也没有一点思想准备,我就稀里胡涂地当上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

        原来连里的学校连个统一的校舍也没有,几个教学班就分散在家属区几间破旧的、没人住的家属房里上课,“教室” 之间互不相连,老师们连个办公的地方也没有,更不要说操场了。后来是因为学生越来越多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吧?!再说这种状况实在也说不过去了,连里才不得不下决心将一栋刚刚空出来的知青宿舍房当学校校舍。这栋土坯房还是1969年为安置大批知青来兵团落户的高潮而突击赶建的临时宿舍,连里为知青盖好了砖瓦结构的新宿舍后,那栋土坯房自然就空出来了。

        “新校舍”就在新落成的知青宿舍后面,这栋土坯房共有五间,其中四间当教室,剩下一间是办公室。房前有一片空场正好可做学校的操场。我记得原先这片空场上长满了杂草,且坑坑洼洼不平,学校搬过来以后,连里安排人用推土机推平了场子,又用拖拉机拉着大石碾子压了好几遍,这块原先杂草丛生的荒地才初步有了点学校操场的模样了。连里的木工班因陋就简地做了一副简易篮球架子竖在那儿,基建排用碎砖头垒了两个乒乓球台子,还在操场边上用土坯盖了间厕所。当然,这与城里的学校不能相比,可在当时、当地的条件下,也算很不错了!

        那天上午,我按时来到学校,当时还没开学,老师们已经开始上班了。学校负责人陆老师很热情,他把我迎进办公室,给我安排好办公桌就开始介绍情况。我们这个学校是个“带帽” 小学,就是说除了小学外,还有一个初中班。当年搞教学改革,实行“十年一贯制” 教育∶一至五年级是小学;六至十年级是中学(包括初、高中)。那么,六、七年级就是初中阶段吧,如有学生上完七年级后还想继续上学,就要通过考试而进入团部中心学校去上了。

        我们学校共有四个教学班,大约有七十来名学生(记忆中是这样),除了五年级单独是一个班外,其余都是二个年级一个班,采取“复式教学” 。大概现在城里的孩子们不懂什么是“复式教学” 吧?就是两个年级的学生坐在同一个教室里,由一个老师给上课。举例来说,每天上午一、二节课都是数学课,我要先给六年级的学生布置好课堂作业,或要求他们预习将要讲到的内容;然后开始给七年级的学生讲课,讲完后就要布置课堂作业,那么上第二节课时,七年级的同学就做我在上节课时留下的作业,我再给六年级讲课----。现在那些贫困边远地区的学校是否还在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我就不清楚了。

        包括我在内,学校有五位教师,除了负责人陆老师是文革前师范学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外,其余“一水”是北京知青。其实连里还有上海知青、哈尔滨知青、天津知青等,可我们学校为什么都是北京知青当老师?不得而知。也许是巧合?
陆老师介绍完情况后又谈了谈分工∶一、二年级的复式班由陈希岭老师任教;三、四年级的班由石文扬老师任教;五年级由徐青老师负责;六、七年级由我和陆老师负责。顺便说一下,在办公室里与我坐对面、负责五年级教学的徐老师就是我现在的妻子。嘻嘻!

        鉴于当时的条件,小学各年级只设语文、算术课,可一个老师又教语文又教算术,还当班主任,也够辛苦的。因为六、七年级开的课要比小学多,所以我和陆老师也有分工;我教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因条件所限不设化学课),兼班主任;陆老师教语文、地理、历史,并负责全校的领导工作。

        我觉得数学课还是比较好讲,因为不需要什么特殊条件,只要在黑板上演示例题,推导数学公式和定理,并讲解清楚,要学生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公式、定理去演算数学习题也就差不多了。初中数学无非是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平面几何里的三角形、圆以及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一些简单的平面解析几何的知识。

        虽然我只是个66届初中毕业生,好在我上学时一直是班里的数学科代表,对数学比较偏爱,成绩也不错。在当时的形势下,在那样一个边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校,我这“两把刷子” 也就能凑合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从当了老师后,我用了两年多时间,边教课边自学了高中全部数学课程及有关极限和微积分等部分高等数学课程。就凭着这点“优势” ,我在78年9月返城后,几乎没有在家待业,就被北京一所中学招去任代课教师(通过考试被选中),教高三数学,整整教了一年,直到把这个毕业班送走。

        二、自制教具
        其实我在兵团当教师不过两年多一点,在这不长的“教师生涯” 中,最令我感到骄傲的是自制教具的事。物理课和数学课有很大的不同,物理课有其特殊性,有很多物理学方面的现象、知识仅凭嘴讲,凭在黑板上写出公式,画出图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这就需要做实验。通过做实验使一些自然规律、物理现象重现在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也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是做物理实验就要有器材和教具,可我们却一无所有。怎么办?自己做!当然,我决心要自己动手做物理实验的教具也是因为受了十团一位教师先进事迹的启发,我听过他的报告。

        我开过几年拖拉机的经历对我自制教具大有帮助。连里有个小机修车间,车间里车床、钻床、铁匠炉,以及各种工具一应俱全。紧挨着机修车间还有一个木工车间,我和师傅们都很熟,如果需要,求谁帮忙,他们也得给点面子吧?再说一般性的活计我自己也能干。

        我做的第一件教具是“滑动式变阻器” ,通过演示这件教具,可以让学生们直观“电流在导线中的阻力(电阻)与导线横截面直径成反比,与导线长度成正比以及导线里的电流强度与电阻又成反比的电学现象。其实这件教具的原理很简单,就是通过改变导线的长度来改变电流强度和电阻之间的比例关系,使灯泡的亮度随导线长度的变化而变化----从明到暗,再从暗到明。事实证明,讲这堂课时有没有这件教具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第一件教具的成功使我信心大增,接下去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更好地制作各种教具,我买了一本参考书<<少年电工>>,这本书里介绍了好几种电动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另外,我还从北京买来几个微型小电动机(儿童玩具,通电池可以转)。

        我总计制作了十几件教具,基本满足了初中阶段物理课的需要。我自己认为比较像样的有电动机模型、手摇式发电机模型、轴流式水泵模型、蒸汽轮机模型和起重机模型等。其中水泵模型、蒸汽轮机模型和起重机模型没有任何参考资料,完全是我自己设计制作的。这些模型装上电池都能实际操作,都能动起来。

        我记得电动机的定子是用一个马蹄型永久磁铁做成的,转子是用铁片做成的三个爪,把它们按一定角度焊接在一个细铁棍上,再用漆包线分别把三个爪子绕成线圈,再用铜片做成两个电刷------,完工后安上电池,嘿!转的还真欢。这台电机模型的构造一目了然,而且可以实际操作,引起了学生们的很大兴趣,对他们理解电磁感应定律以及电机的工作原理等颇有帮助。我在课堂上演示时,孩子们围着模型瞪大了眼睛看着,发出了阵阵赞叹声。

        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一件教具是轴流式水泵模型。当时也讲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轴流式水泵是农村较常见的一种农用水泵,其工作原理也很简单,可水泵都是密封的,看不到里面的构造,而且连里不可能同意为讲这堂课而把水泵拆开。于是,我想到了自己动手做模型。抽水管是用玻璃管做的,搅水叶轮用铁片剪制而成,并把它焊在一根细铁棍上;动力就是从北京买来的微型电机。为解决搅水叶轮在玻璃管内高速旋转有可能与电机转子旋转不完全同心的问题,我用一根圆珠笔里用的小弹簧作为电机传动轴与叶轮轴之间的联结。出水槽也是用铁片做成的,把它套在玻璃管上出水口,至于水源吗,就是一个长方型的鱼缸。电机被固定在出水槽上方一个特制的架子上。这件教具做得很成功,学生们可以直接看到,通过玻璃管里的搅水叶片高速旋转,搅动得水顺着玻璃管往上涌,最后从出水槽里流出来(又流回鱼缸)。

        至今让我感到后怕的教具是蒸汽轮机模型。蒸汽轮机的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煤或油等),将水加热成高压水蒸气,水蒸气从喷嘴中高速喷出,推动叶轮转动,以达到热能转换成动能。如何把这个过程小型化到一个小小的模型上呢?我动了不少脑筋。我首先想到酒精的沸点大大低于水,能在较短时间内被加热生成蒸汽,并且在相同的温度下所形成的蒸汽压力也比水蒸汽压力更大。于是,我找了一个装着擦枪油的小铁壶(军用品)和一个酒精灯当“锅炉” ,在枪油壶盖上钻了一个眼儿,把一个细铜管做成的喷嘴焊在壶盖的眼儿上,再把盖子拧紧在油壶上。用铁片做成一个叶轮,并固定在一个铁架子上,喷嘴对准叶片。我把枪油壶里装了一半白酒,把点燃的酒精灯放在铁架子下面,开始加热油壶。几分钟后,奇迹发生了!开始,喷嘴里喷出浓烈酒味的蒸汽,发出哧哧的响声,叶轮开始旋转。接着,蒸汽变成了火,喷嘴里喷出的是蓝色的火苗!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叶轮越转越快,叶片在火的作用下渐渐被烧成暗红色----。记得在课堂上演示这件教具时,学生们兴奋得欢呼雀跃,我也得意洋洋。可是今天想起来倒真有点后怕了,要是万一油壶经不住里面的酒精燃烧时产生的压力而爆炸了呢 -----?真是不堪设想!

        最让我得意的教具是起重机模型。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其实运用了不少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比如定滑轮、动滑轮、齿轮传动等等。我把起重机模型做成一个龙门吊式的模样,用马蹄表里的小齿轮做传动系统,用缝纫机底线梭子里的小线轴做定滑轮和动滑轮,微型电机就是动力系统-----。没想到的是,这架小小的模型竟能吊起1公斤重的东西!它可完全是我自己设计制造的呀。

        我做的所有教具都安装在一块块的小木板上,还上了漆。为保存这些教具,办公室里还专门做了一个架子。同时,这些创造性的劳动也为我盈得了荣誉。由于在自制教具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我曾受到过团里的表彰,还代表团里参加过师一级先进教师代表会议。嘻嘻!我可不是自吹自擂,叶兄可以为我作证!

        自制教具虽然耗费了我的很多业余时间和精力,同时我也享受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和快乐,使我的生活变得很充实,叫做乐在其中吧。当我在课堂上演示着自己亲手制造的教具时,当同学们被教具所深深的吸引着而发出阵阵惊叹声时------,那种心情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

        也许,没有因为这些教具而使我的学生们对物理产生更大的偏爱,他们之中也没有人在这方面有所建树,甚至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考上大学。但是,我敢说当年在物理课上演示自制教具的情景,肯定会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我“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因为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尽了力,为改善当时当地的教学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社会经历,不同的思想感情和不同的时代特点,所谓带有时代的烙印吧。我们这代人---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了共和国历史上最艰难的岁月。“文革” 中大批知青,甚至还有不少未成年的孩子都被驱赶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命运其实对他们不公!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消沉,他们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满腔热情和一腔热血都献给了那个时代、献给了我们太年轻的祖国。他们用他们那稚嫩的肩膀和千百万善良的人民一道,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共同扛起了共和国的大厦!

        我知道,我自制教具的事实在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当年的知青中不知有多少人都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对促进当地农村的经济和人们思想文明做出过积极贡献。个人在时代潮流面前是如此渺小和无能为力!但是,只要你不向命运低头,只要你永远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既使你很普通,你仍是时代的强者!你、我、他,我们这些挺过了那个岁月,仍然昂着头活着的老伙计们!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我们那个时代!” 这就是“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的实质所在!
       

       待续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