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苑

长篇报告文学:魂入九垓穿时空(十四)

时间:2020-01-13 08:3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937次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长篇报告文学:魂入九垓穿时空(十四)

 

--记“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回乡知青先进典范张朝起感人事迹

      

 

时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强卫(中)到挂甲峪调研(2004年8月6日)

                    


十四、艰难前行


    

      “守得云开见红日,拨开云雾见明月。”历经千辛万苦,“北京三联金属制品厂”终于建成投产了。投产那天,全村的乡亲们都很兴奋,一齐涌到厂子外边,把厂子三层外三层地“包围”起来了。当大家看到第一把铁锨的产品从车间拿出来时,顿时轰动起来,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厂子终于开工生产了,这让张朝起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但是,心刚刚落到肚子里,还没等安定踏实下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忽然又出现了——“高价电费”!一句话,因为是企业用电,供电局定价是一块钱一度,没有丝毫商量余地。这“高来高走”的电价,压得小小的村办企业喘不过气来。

 

       张朝起这回可是真犯了难,因为现在挂甲峪目前的状况是人人皆知的“罗锅上山——钱(前)紧啊!”

 

       回想起来,挂甲峪自建厂初始就欠了“一屁股债”。但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这“高价电费”又如同瞪着红眼、张着血盆大嘴、骇人凶猛的老虎,把他们刚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弱小村办企业,一下子给逼到了墙角里!

 

       张朝起急得是团团转,因为这“高价电费”已成为决定厂子能否继续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他找到乡里,乡里又马上给供电局打电话。一问情况,人家说,一块钱一度是企业用电的正常价,没啥可说的!

 

       张朝起心里此时是百感交集:挂甲峪是个有名的穷村,这高价电怎么能够用得起?平价电是一毛八一度,但挂甲峪却无法享用,只能眼巴巴地“渴望”着!而且,这高价电还不能不按时交钱,否则,供电局立刻就把电闸拉下!

 


俯瞰挂甲峪如今山上美景
 

       “一个有志向信仰的人,不管成功与否,至少不会迷茫。” 张朝起思来想去,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于是,他便利用自己会开车的特长,起早贪黑地把当地特产的水果如山楂等,拉出去到能够卖上高价的地方去卖。如在当地收购的红果(山楂)是八毛钱一斤,拉到天津能够卖到一块五一斤。这样,虽然也能够挣回点钱,甚至还能够给村干部补发点拖欠的工资,但毕竟这些还是小钱啊!这“高价电费”的大窟窿,是无论如何也填不上的!在厂子实在没钱周转时,张朝起只能靠到外面借钱去堵这“高价电费”的大窟窿。有一次,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他只好舍着面子到他原来曾经工作过的大华山铸造厂去借钱。铸造厂上上下下和张朝起的关系那是没的说。刚一开口,没费二话,厂长就让会计给他支取了2000块钱现金。张朝起把钱揣到兜里出了大门,眼泪差点落下来;钱虽不多,但毕竟是“雪中送炭”,温情暖人心啊!

 

       凡是该想的、该做的办法都用遍了,但是,“黄杨厄闰”“纳履踵决”的困窘局面还是没有能够得到破解!如何能够“拔丁抽楔”一次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张朝起是个特别要强的人,凡是自己能够想尽办法解决的问题,绝不会轻易去“求人”。可这次,这个困难的“门槛”实在是太高了,他怎么尽力想“撑杆”越过去,最终都重重跌倒在“门槛”外了!张朝起想,以往遇到困难,除了“发动群众”之外,还有,就是紧紧“依靠领导”了!这次,看来也还是必须要走这条路了!

 

       此时,张朝起开始动脑筋了。于是,他一迈进县供电局局长办公室的门,就拱起双手诉苦说:“张局长啊,我们挂甲峪遇到大困难了,我们现在最需要您这样的领导支持我们啊!您可千万千万得给我们想想办法帮帮我们啊!不然,我们可真的没有办法了!”

 

       张局长一听,赶紧站起来给张朝起让座:“有话好好说,别着急,怎么回事?”

 


今日挂甲峪村民别墅
 

       于是,张朝起便把挂甲峪厂里遇到困难的事情,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讲述给了张局长。

 

       张局长打听清楚了用电的事,问:“朝起啊,最近《北京日报》登了个别地方电风不正的报道,我们的工作人员在你们那里,有没有吃拿卡要的?你照直说,别有顾虑,我们正在抓这个事儿!”

 

       “没有,这个绝对没有!不过,我们村实在是太穷了,我们这个小小的村办企业又实在是用不起这一块钱的电,您看怎么办呢?”张朝起又把话题引回来了。

 

       “这样吧,你说的事,我们先研究一下,争取想个解决办法。不过,话又说回来,你最好还是得先找一下经委的领导,好不好?”张局长一语双关地说。

 

       张朝起一听,连说:“对对对,您说的对!我这就去找经委领导,绝不让您为难!”

 

       其实,这次张朝起是专程有备而来。因为他早已想到了,供电局的上级单位是经委;不经过经委领导同意,张局长即使想解决,恐怕这事儿也没法办。为此,他还专门精心地给经委主任写了一封极其哀婉“如泣如诉”的信。在信里,尽诉了挂甲峪人创业的艰辛与困苦;并在信的结尾,还写上了这样四句似诗非诗、既言志又坦露心声的话:“求人求的是英雄汉,济人济的是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时添杯不如无。”

 

       好事多磨,事在人为。不怕困难在,就怕有心人!

 

       就这样,张朝起用自己的真心与真情,加上永不放弃的努力与决心,最终得到了县政府和供电局领导的理解与帮助,挂甲峪由此享受到了扶持政策的实惠。1990年,“平价电”批了下来。供电局的张局长还亲自把以前“多收”的钱退还给了挂甲峪。

 


 

       这次,张朝起再一次又着实地激动了一回,他紧紧握住张局长的手说:“您真是我们挂甲峪的贵人啊,太感谢您了!谢谢一切帮助挂甲峪的领导们!”

 

       “过五关斩六将”,是对《三国演义》中关羽无比神勇的形容词和褒义词。实际上,这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的杜撰情节。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张朝起的“过关斩将”情节不仅真实生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也更为精彩出色!

 

       厂子投入正式生产后,需要大量后继的周转资金。这又是个问题!怎么办呢?经过研究,村党支部决定找到大华山镇农村信用社,请他们来帮助解决挂甲峪前进路上的这个难题。

 

       这个艰巨的任务,自然是非张朝起去莫属。

 

       说起来,大华山镇农村信用社的老主任和张朝起还有过一面之交。

 

       那是1990年的春天,平谷县里派出工作队到各乡镇进行社会调查,同时到各村检查,看看村干部有没有经济问题。当时,是由县农行的刘科长和乡妇联主任负责挂甲峪的“社调”工作。来到村里后,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朝起,在安排好他们二人的吃住事情后说:“我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就不陪你们了;但是你们该怎么严格就怎么查,查完了再来找我。”

 

       这期间,村里的事儿还特别多,加上厂子又办起来了,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转眼半年快过去了,张朝起也没有和刘科长他们再主动见面。等工作队的“社调”工作结束了,刘科长找到了张朝起,说:“老张啊,我们来到你们这儿,你也不够热情呀?连理我们都不理,也不说和我们吃顿饭,是不是有点不够意思呀?”

 

       张朝起听了哈哈一笑:“我实在是太忙了,你们千万别挑理儿;但不管是吃好吃赖,总没让你们饿着肚子工作吧?再说了,我要是总陪着你们,老百姓该说我‘拉拢腐蚀’你们了!明明没有这回事儿,可到时候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这个我理解。”刘科长爽快地一笑,接着又很钦佩地说:“但是,你这个人也是够怪的!你说你,回村了,一个月才挣六十块钱,就这你还拿不到家。碰上村里来人你来陪客,每顿还交上一块饭钱,像你这样的人真是少有啊!还有,你们家现在穷得都叮当烂响了,我听说你自己家用了几次车,临了儿还主动交了三百多块的油钱,这你是怎么想的?!”

 

       还没有等张朝起回答,刘科长接着自己又非常感慨地说:“我们这次这么长时间的入户全面调查,全村的老百姓对你都非常满意,没有一个说你不廉正的;这还不算,他们还如数家珍的对我们说了你的很多故事,让我们也特别的感动,特别的受教育……”

 

       张朝起微微一笑,谦虚地说:“这没有什么,党员嘛,就得像个党员的样子!再说了,我们村这么穷,党员要是不起模范带头作用,怎么脱贫致富啊?!”

 

       说到这儿,刘科长把话题一转,又很关切地问:“你们企业的项目还可以,就是发展太缓慢了;那你们为什么不贷款呀?”

 

       “我们怎么不想贷款呀!可问题是,在我回来以前,村里办手套厂使过一笔贷款,到今天贷款也没还上。之后,银行说我们信誉度低,给我们判了‘死刑’,一分钱贷款也不给挂甲峪了!” 提起这事儿,张朝起就一脑门子头痛。他掏出半包“威龙”,点着一支烟:“看来,今后我们还是靠自己的实力慢慢儿发展吧。”

 

       看到张朝起一脸愁容的样子,刘科长赶紧安抚他说:“你先别着急,我帮你去说说;挂申峪想发展,没有贷款扶助,那怎么行呢?”

 

       “人无所舍,必无所成。”就这样,在农行工作的刘科长硬把乡信用社主任拉来了。为此,由张朝起出钱‘做东儿’,还特地托人从县城买回来两瓶好酒,在村里款待贵客。在酒桌上,刘科长说:“老主任啊,朝起扔下好工作,非要回村给老百姓办点儿实事;你看咱们信用社能不能帮帮他?”

 

       当时,老主任是满应满许,爽快地说:“有小刘这话,好说!咱们把以前的事儿划个线;今后,你们若是资金有困难,就找我们去!”

 

       但是,张朝起万万没想到,这才过了没有几个月的时间,这位老主任此时见了他却冷若冰霜:“我早就知道你请我们吃饭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你们村那么穷,贷了款拿什么还呀?”听到这话,张朝起迈出了信用社的大门,眼泪唰唰地往下流,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挂甲峪贫穷落后的现状,干出个名堂来!让瞧不起挂甲峪的人好好看看!

 

       但时间不长,这位老主任听说了张朝起和挂甲峪的许多自立自强感人的故事之后,也不禁佩服的五体投地,便亲自把60万元的贷款送到了挂甲峪。几年后老主任退休了,张朝起到家里去看望他。老主任很奇怪:“你小子为啥要看我来呀?”张朝起坦率地一笑:“一是感谢您对挂甲峪的鼎力支持;二是因为你那句话对我的‘鼓励’实在是太大了!”老主任瞪起眼睛看着张朝起说:“好啊,你小子这辈子还忘不了了呀!”说完,二人都哈哈地大笑了起来——此是后话!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着自己的历史!

 


 


    
(未完待续)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