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文化研究

“两个不能否定”与知青上山下乡

时间:2015-01-05 06:0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525次
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出发,把城镇青年就业问题、革命事业接班人培养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解决,并把这三者辩证统一于动员组织知青上山下乡的实践,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很有价值的。

 


 

       今天,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与成都医学院联合举办“毛泽东思想与改革开放”理论研讨会暨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2014年年会,能有这样多的学者专家出席会议,这一方面证明了各位对本学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证明了各位对本次研讨的主题感兴趣。


      我记得我们毛研会曾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两大理论成果、新中国建立60周年、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等问题进行过多次理论研讨,都会涉及到新中国建立后两个30年的关系等问题。这次研讨参考选题中也有“两个30年的关系”问题,我就这一问题谈点认识。


       2013年初,习近平在新担任总书记不久就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两者绝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两个不能否定”的命题直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的问题,涉及党执政根基巩固的问题,涉及全党全国人民思想凝聚统一的问题等,这都是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是当今政治思想领域里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


      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而不懈奋斗,是这一历史时期发展的主题、主线和本质。这一主题、主线和本质,不仅贯穿于改革开放以后的30多年的历程,而且贯穿于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历史。


      任何历史都有两面性,都有主流和支流,都有本质和现象,这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去分析。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也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两个时期的实践探索既不能不加区别,也不能彼此割裂。

 


 


      如果割断了改革开放前和后这两段历史,就割断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本质。不能因为发生了“文革”,就否定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成就,就否认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就否认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连续性和一致性。也不能因为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很多突出的新矛盾,就否认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否认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实践中,任何片面夸大不同时期的错误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就说,对党在改革开放前和后的实践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都不能视而不见,也都不能片面夸大。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认清本质和现象,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这是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立场。


      近些年,我对知青上山下乡问题有了一些研究,也涉及到对前30年如何看的这一问题。我们知道,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束于80年代初年,大致经历了前后27年时间,是在共和国的特殊时期和环境中产生、发展和结束的。这一历史进程清楚地表明:知青上山下乡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程中开展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一项大规模的政府组织行动。贯穿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知青上山下乡,无论是从发动和组织的基本动因,还是从经济和社会的客观现实,都离不开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都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都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而近些年来,在对知青历史的评价研究中,较普遍地存在三种片面认识:一是以片断的经历来评判全部历史;二是以个人的感受来评说整个过程;三是以现在的认识来评论过去的历史。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在“伤痕”文学的影响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思潮。这些也本不足为奇。但有的人却以全盘否定“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来达到全盘否定新中国建立以后的中共青运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历史;有的人以批判“知青上山下乡”为名,来批判党和国家这一段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进而抹黑和批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和国家第一代中央领导人等,这就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了。


      我们说,知青上山下乡历来就存在着不少问题而且有些还十分突出,但是这些都不是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党所领导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与农民大众结合”的本质特征,其核心内容就是广大知识青年怀着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直接参加改天换地、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经受了锻炼,发挥了作用,并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中作出了无私奉献。尽管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和矛盾,但这些都仍然不会改变毛泽东思想体系中关于“知识青年与工农民众相结合”思想的基本内涵,也不会超越中国共产党延绵不断地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内容。当然,也不会丝毫动摇和改变知青上山下乡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当时的基本国情出发,把城镇青年就业问题、革命事业接班人培养问题、新农村建设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解决,并把这三者辩证统一于动员组织知青上山下乡的实践,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是十分必要的,很有价值的。在这场探索实践中取得的成绩、经验以及教训,都是党和国家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党和国家自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开创、发展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持续解决这三大历史性任务的重要基础和弥足珍贵的历史借鉴。这就是我的一点基本看法。


      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和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关系,分清其主流与支流,认清本质与现象,事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应当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针,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用党史、国史宣传中国道路、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这是2014年11月29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与改革开放”理论研讨会暨四川省毛泽东思想研究会2014年年会上的发言)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