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活动

泪飞仰叹黑河哭 绿水青山送忠魂

时间:2015-04-18 09:08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1460次
杨晓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又是一个于平凡见证伟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历表中,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但却是我们知青最真实最平凡的伟大人物。

 


--沉痛悼念“永远心系农民”的上海知青杨晓沪

 

      4月13日下午,老朋友郭丰志从哈尔滨打来电话,告诉我一个令人十分震惊的消息:“上海知青杨晓沪于昨晚在黑河不幸去世了!”之后,又有许多朋友纷纷打来电话,告之我杨晓沪不幸去世的消息。


      杨晓沪,上海六九届初中毕业生,1970年4月,下乡插队到东北黑龙江瑷珲县瑷珲公社三好大队,曾担任过生产队队长。1976年,被乡亲们推荐到上海同济大学外语系学习,毕业后在上海金山石化工作。2012年,他回到原插队处的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腰屯村,带领乡亲们成立了“三好粮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被推举为理事长,直至病逝。

 


 


      我与杨晓沪并不是特别熟悉,因为期间只见过两次面。但是,杨晓沪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原因之一,是在我了解贾爱春、徐桔桔重返山河村帮助农民建立合作社事迹之后,又听说还有一位上海知青也重返黑河同样帮助农民建立了合作社。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使我产生了想了解杨晓沪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和动机。然而,当我见到杨晓沪并了解了他的情况后,我不由得对他的为人与做法肃然起敬了。


      且不谈杨晓沪在下乡期间有多么优秀,当过生产队队长,入了党,并被乡亲们推荐到上海同济大学学习,也不说他在参加工作之后是怎样的兢兢业业和出色,更不谈他的为人质朴、低调和谦和,办事有多么的认真、踏实,知青情结有多么深厚,很有理想和激情,等等;我认为最让我敬佩的,恰恰是他有别于其他人、能够“与众不同”地站在人生顶点看待生命的思想亮点。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然而,当一个人的生命面临病魔摧残即将结束的痛苦时刻,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状态呢?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一定会是“与病魔作坚决的斗争”;然而,与病魔作什么样的斗争?这个过程又该是怎样的状态和如何进行的呢?可能许多人却并没有想好!至多,积极的,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力争早日摆脱病魔,赢得病体康复;消极的,能够多活一天是一天罢了!至于生命的状态,大江遂舟,任浪飘萍而已!

 


 


      杨晓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是他又是一个于平凡见证伟大的英雄人物。在他的履历表中,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但却是我们知青最真实最平凡的伟大人物。就在他得知了自己严重的病情后,他做出了自己最为辉煌而壮丽的决定,返回知青人生的故乡,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在曾经燃烧过青春的土地上得到永恒的延续!他一步一个脚印,在中国沃野的大地上,扎扎实实地走完了人生的全过程。


      我所看到的杨晓沪,是我们知青学习的好榜样。他所展现的则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生命观。他对人生与生命的诠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和高度。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把他人生全部的心血毫不吝惜地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祖国和人民。

 


2013年杨晓沪和徐桔桔、贾爱春在逊克县


      还有一个细节很感人,据网上林云普报道,在2015年4月12日晚上,杨晓沪和他的朋友们在微信上欣赏不同版本的《北大荒人的歌》,他发言赞叹:“同样一首歌,殷秀梅能唱出北大荒的气势和北大荒人的胸怀。”杨晓沪的这条微信下显示时间:4月12日22:23。谁也没料到,这竟然是他发出的最后一条微信。若干小时后,杨晓沪离去了,长眠在北大荒温暖的怀抱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熟读的一部经典优秀小说。当年,当一位英国记者问作者为什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书名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坚硬的,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个战士,他的人生归宿就是战场;一个知青,他的人生归宿就是“责任奉献”!这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知青这一代人的伟大使命感!杨晓沪做到了,因此,我们有理由为他而感到骄傲自豪!


      愿全国知青中涌现出更多的杨晓沪!

 

 


 
 

附一:杨晓沪生前最喜爱的《北大荒人的歌》歌曲

 

第一眼看到了你
爱的热流就涌出心底
站在莽原上呼喊
北大荒啊我爱你

 

爱你那广袤的沃野
爱你那豪放的风姿
几十年风风雨雨
我们同甘共苦在一起

 

一起分享春光的爱抚
一起经受风雪的洗礼
你为我的命运焦虑
我为你的收获欢喜
啊北大荒我的北大荒
我把一切都献给了你

 

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
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
你的果实里有我的生命
你的江河里有我的血液

 

即使明朝啊我逝去
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
即使明朝啊我逝去
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

 


 


杨晓沪生前屋内场景

 

 附二:杨晓沪同志悼词

 


    

       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腰屯村的村民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原爱辉镇腰屯村的上海知青、爱辉三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理事长杨晓沪同志,杨晓沪同志因病于2015年4月13日不幸逝世,享年63岁。


  杨晓沪同志于1953年生于上海;1966年——1969年就读于上海红旗中学;1970年4月插队到原爱辉县爱辉公社三好大队腰屯生产队;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任该队生产队长;1976年被推荐到上海同济大学英语系读书;1978年分配到上海金山石化总厂工作,直至退休;2012年起任爱辉镇三好农业合作社理事长。


  杨晓沪同志是一位优秀的知识青年、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插队期间,他能吃苦,肯出力,队里的各项工作他总是冲到最前面。由于表现突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选为生产队长。在任队长期间,他积极带领群众稿好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巩固集体经济,上任第一年生产队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产,农民劳动日值达2元多,集体经济积累达到该队历史最高水平。他任队长的三年里,生产队的各项经济指标始终排在爱辉县前列。由于他的突出贡献,被群众推荐、组织保送到上海同济大学读书。


  杨晓沪虽然离开了腰屯村,但他的心始终惦念着这片土地,惦念着曾与他同甘共苦的乡亲们。他曾多次回乡看望乡亲们,看到村里经济发展缓慢,寝室难安。退休后,经过反复思考,多次回乡考察,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腰屯,带着乡亲们像当年一样再创业,让乡亲们快富起来。


  2012年,他抛弃城市安逸的生活,离开亲人,孤身一人回到第二故乡腰屯。与乡亲们成立合作社,使土地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生产经营,解放绝大多数劳动力向新产业发展。乡亲们仍像当年一样推选他当理事长,而他却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在合作社工作不拿一分钱报酬。


  合作社成立了,但创业之初的艰难可想而知,他一面要组织农业生产,一面还要跑省、市政府部门,求得国家政策支持。一次,他带着合作社几个骨干到省里跑项目,用餐时有的说让合作社来报销吧!做为理事长的晓沪当时提出:“合作社是集体的,我们出差费用,不能让合作社拿一分钱,要自掏腰包解决吃饭费用。”由此非农业支出不入合作社成本成了合作社的一条铁的纪律。在合作社经营的三年里,他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与机械管理制度,出台了新农业用工与机械台班标准,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合作社5个人就能完成原来全村200多垧地的耕作任务,闲下来的村民们除拿到合作社的入股分红外,外出打工、经营新产业。农村每垧地的分红收入远大于原来分散经营效益,他大公无私,坚持分配公平、公证、公开,得到了农民合作社员的充分肯定与信赖。


  三年多的日日夜夜,他一直带病坚持工作,每逢春耕、秋收,他总是亲自到地里组织生产,饿了就是两个包子一瓶冰凉的矿泉水。给合作社干活的司机都知道老杨工作认真,他亲自管账、亲自记工,他说:“乡亲们的钱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


  由于肝病与脑出血,乡亲们多次劝他不要干了,快回上海养一养,但晓沪知道刚刚成立的合作社离不开他,他不顾重病缠身,仍坚持在工作第一线。正当合作社的乡亲们分享着2014年丰收成果的喜悦,满怀信心的为2015年备耕春播的时刻,无情的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他走的如此之急,以至于乡亲们还没说上一句感谢的话,亲友们没有一个为他送别,他孤独一人默默的走了,临别的床边只有刚刚翻过的合作社的发展规划、管理账目。


  杨晓沪同志走了,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以实际行动、用生命的代价为第二故乡的乡亲们鞠躬尽瘁,开创了致富之路。病魔虽然夺走晓沪同志的生命,却留下了一个老知青对第二故乡亲人们感天动地的情怀。


  安息吧!杨晓沪同志,你的精神不会消亡,你的浩气将永远长存。我们一定要把你没有完成的事业继承下去,以“杨晓沪”的名字重新命名你创建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尽早实现让乡亲们富起来的梦想。


                                                          知青博物馆 刘树新


                                                             2015年4月16日

 


  (此文将于2015年4月17日9:00在杨晓沪追悼会上宣读)
 


 
 
 

       ( 以上照片取自上海知青徐桔桔、林云普等人,在此表示感谢)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