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知青人物

五十年代最早出名的知青先进人物徐建春

时间:2016-09-13 04:1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3611次
她是50年代最早出名的知青先进人物。1950年,刚刚建立的共和国急需各方面有文化的建设人才。她放弃继续上学或者进城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参加农业劳动。

 

徐建春在田间劳动


         徐建春,女,莱州市西由镇后吕村人。高小毕业后回乡务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掖县县委副书记、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山东省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54年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中共十大至十二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徐建春1950年于后吕村高小毕业。当时村里正在组织互助组,年仅十七岁的徐建春和村里四户人家组成一个组,并担任组长。在她的带领下,互助组搞得井井有条,自愿入组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被当地党和政府发现并重视,并进行了大力的宣传。

       1952年10月,在她回乡不到两年的时候,《山东青年》率先以《当年她是个女学生,现在成了模范的互助组组长--模范团员徐建春访问记》为题,介绍了她回乡和担任互助组组长的经过。她在青年团山东省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受到奖励,成为青年团山东省委员会的候补委员,还参加了北京国庆节的观礼,第二年又参加了第三届志愿军慰问团到朝鲜访问。

       当国家动员家在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回乡务农的宣传达到高潮的时候,徐建春作为响应这一号召的生动范例,被推向了全国。 195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转载山东《大众日报》的文章《徐建春—农村知识青年的好榜样》,这是党报为全国知识青年正式树立起的第一个先进典型,从此在全国掀起了向徐建春学习的热潮。

         徐建春曾给毛主席点烟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由电视台播放的录像中,有一群青年将毛泽东拥在中间的镜头,其中有个穿花格布袄的女青年,为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她就是徐建春。
 
 
1957年5月徐建春为毛泽东点燃香烟
 
       1957年5月15日至25日,“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徐建春来到北京,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徐建春来自山东,1950年,高小毕业回到家乡后,这个当时年仅十七岁的的小姑娘,被推选为互助组组长,领导大家搞生产。以后,她又成了初级社社长,管理过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当过劳模。作为扎根农村的青年典型,徐建春的事迹在当时被广为宣传。《中国青年报》指派采访这次会议的摄影记者洪克也同样来自山东,他原是《山东青年报》的一员,先前与徐建春就很熟悉。得知毛主席要接见徐建春等代表后,洪克找到他们,商量好拍照时要见机行事,配合一下,这样才能拍出好照片,为此,他们甚至一起商量了许久。

   在休息室,当毛主席习惯性地掏出烟放在桌子上时,洪克使了个眼色,坐在主席身旁的徐建春立即心领神会,拿起放在桌子上的火柴,在大家的笑声中,为毛主席点了烟。毛主席他老人家也非常高兴,把头伸了过来。

   新华社摄影记者郑小箴也在现场,她与洪克并排站立,所拍到的画面几乎与洪克拍的那张一模一样。当年,新华社“中央新闻组好图片介绍”是这样评价郑小箴这张照片的:这张毛主席和青年在一起的照片是记者在休息室拍的,它反映了毛主席和青年们那种融洽、亲密的关系,也反映了青年们对毛主席的尊敬和爱戴。照片上虽然只有近十个青年,但却是全国青年和毛主席之间的关系的缩影。画面上徐建春正在为毛主席的香烟点火,给人以极亲切的感觉。青年们把毛主席看作伟大的领袖和导师,也把毛主席看作我们大家庭里的长者,照片表现了青年人对领袖的热爱。

   接下来的评语,无意间透露出照片的“组织”方式:在画面上,毛主席位于最显著的中央,青年们在四周。青年们人数虽多,但视线都集中在中间;青年们虽是不同的服装,不同的民族,但脸上却充满了笑容,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出于对“我们大家庭里的长者”的尊重与爱戴之情,这样一张“组织”得当的照片,一直被后人喜爱着。在那个年代,这并不是特例。

  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新中国第一个知青明星徐建春,不久前在自己的家里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身着海蓝色的真丝衬衫,满头银发,笑容慈祥,面对记者的提问,她以浓厚的山东口音,悠悠而亲切的调子,向记者娓娓道出早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往事;满怀深情地讲述了自己当年见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情景。在休息室为毛主席点烟。

徐建春在2009年山东省共青团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图片展上看老照片
 
        2011年已过了七十五岁高龄的徐建春性情豪爽,记者希望看看她早期的照片,老人利落地起身,走起路来脚步“咚咚”地响,两次在两层小楼跑上跑下地找来影集和她的代表证、出席各种会议的证件。在影集中,有她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合影。1957年徐建春进京参加团代会,毛主席来到团代表们中间,和他们亲切交谈。谈话间,主席掏出一支香烟,徐建春见到桌上有一盒火柴,就上前给主席点烟。毛主席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后笑着说:“我这是在跟细菌作斗争啊!”毛主席幽默风趣的话语让代表们紧张的情绪一下子松弛下来。主席笑了,大家都笑了。随后,毛主席与代表们亲切交谈,并主动与徐建春握手,鼓励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新中国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个温馨的瞬间被《中国青年报》记者拍下来,成为一张流传开来的照片。还有1958年毛主席在济南西郊麦田里和徐建春等山东的同志谈话的照片……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徐建春都会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

           见周总理的次数最多

    徐建春一生见过总理的次数很多,这当中,给她留下最深刻印象,影响她一生的思想、工作与生活的是在1959年……

    那年北京建起了十大建筑,在国庆节期间对外开放。徐建春去参加国庆 10 周年观礼及团中央召开的会议,会议期间组织大家参观人民大会堂。她们参观小组的几个人,刚走进人民大会堂,周总理陪同金日成首相也来到了大会堂。见到周总理,她们心里甭提多高兴了。总理微笑着朝她们招手,示意她们过去,大家一齐来到总理和金日成首相周围。总理见大家都有点拘束,就笑着说,“来啊!金首相是咱们的客人,我来介绍一下。”

 
 
    周总理一边向身边的工作人员询问情况,一边向金日成首相逐一介绍。当介绍到徐建春时,总理微笑着拉着她的手,把她领到金日成首相面前说:“她叫徐建春,高小毕业生,我们的知识青年,山东省年轻的人民公社社长,她是代表中最年轻的青年人,今年二十三岁。她是从互助组长、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人民公社社长一步一步干起来的。”金日成首相听到这儿,很高兴地拉起徐建春的手,不住地打量着她,连连点头说:“好!好!”周总理接着说:“她来自基层,一个人民公社有四十几个自然村,近两万人口,不容易啊!”周总理关心地问她,平日工作累吗,人民公社这么大的摊子,又是刚刚成立,一定要好好干。周总理还关切地对她说:“以后要加强学习啊!”

           胡耀邦亲自到徐建春所在的后吕村劳动

    胡耀邦到团中央工作不久就注意到了徐建春。1955年2月,徐建春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2月5日,胡耀邦会见青年代表,指着人群中的徐建春说:“你是山东的高小毕业生,农业社长,年轻的社长。”座中的徐建春为胡耀邦认识自己而特别激动。9月,胡耀邦在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上作报告,表扬了徐建春等人。1957年5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徐建春当选为团中央委员。大会开幕当天会间休息的时候,毛泽东来到代表中间。毛泽东在高兴之余想吸烟,一支香烟刚刚夹上手指,身边一位身着花格布上衣的女青年眼疾手快,马上划火柴为毛泽东点着了香烟。这个镜头被摄影师拍了下来。画面上点燃香烟的就是徐建春。

 
2011年5月徐建春在台儿庄
 
    在农村集体化运动中,徐建春成为农业初级社、高级社社长,接着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人民公社社长之一。这几年,胡耀邦积极组织青年垦荒运动,满怀激情地鼓励知青上山下乡,他和徐建春有过多次交谈。

    1959年7月13日至18日,胡耀邦在青岛主持团中央全体会议。一见到徐建春,胡耀邦就叫出了她的名字。会议期间,胡耀邦对徐建春说,会后要到她的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搞调查研究。胡耀邦说得很认真,徐建春满口答应,提前一天赶回家乡安排。

    后吕村的人听说胡耀邦要来,村民纷纷找到徐建春出主意,有的说老刘家干净卫生,有的说老李家安全,总之是北京来了大领导,一定要关照好。

    徐建春左右思量,考虑到住在社员家毕竟不方便,眼下正好学校放暑假,就安排胡耀邦住在村完小的教室里,毕竟那里宽敞。

    后吕村人家都睡火炕,但夏天的土炕又凉又潮湿,徐建春安排村民用木头和高粱秸做一张简易床摆进教室给胡耀邦用。被子、褥子都是从县招待所借来的。

    这些事刚安顿好,胡耀邦一行就来了。同行的有山东团省委书记林萍、《中国青年报》总编辑孙轶青、团中央办公厅干部石琦,还有胡耀邦的秘书高勇、警卫秘书李汉平、速记员李世娴,分乘两辆车,于7月19日下午到达掖县西由公社。

    来到村里已经是晚上了,当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徐建春就来了,问胡耀邦昨晚睡得怎么样。

    胡耀邦说,没想到高粱米这么好吃,高粱秸铺的床睡起来也舒服,就是蚊子多点。

    徐建春一看,胡耀邦的胳膊已经被蚊子咬花了,只怪自己忘了向县招待所借几顶蚊帐来。

 
 
 
    这时,后吕村还有“大跃进”中建立起来的村办食堂,胡耀邦一行在那里吃过早饭后,下地劳动。
曾通过《大众日报》给全国青年回信

    通过《大众日报》和《人民日报》的宣传,全国中小学掀起了向徐建春学习的热潮,两年多,她收到全国各地青年来信四万多封。一一回信是不可能的,但不回信徐建春又觉得“非常惭愧与不安”。这回她主动想到了《大众日报》,1957年4月,她通过《大众日报》给全国青年共同回复一封情真意切的信。

    信中说:每天我除了开会研究工作、访问社员外,总愿意到地里和社员一起劳动。我觉得劳动是最大的愉快和幸福。特别是在收割庄稼的时候,看到那场里堆满的劳动果实,看到一车一车交给国家的公粮和卖给国家的余粮,看到社员们喜笑颜开地分配着粮食,吃着那香喷喷的新粮食,这时候,我就深深地感觉到劳动的愉快和幸福。这种愉快和幸福,对于没有参加过劳动的人来说,是不会享受到的。我自己常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中,自己在支援国家工业化事业中,有着自己的一份劳动,自己没有空着两只手,坐享社会主义的清福。

 
 
    她接着写道:有的同学认为,参加农业生产,学习几年的知识就算白搭了。我不同意这样的认识。六年来从当互助组长到农业社长,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不够用。就说社里的计划管理吧,要制定好全年的生产计划、财务计划、季节性计划、小段计划等,没有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是不行的。就是参加农业生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信中最后说:同学们,祖国的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一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在等待着你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运用自己的知识,施展自己的武艺吧!
壮丽的青春永远年轻

    在实践中,徐建春深感自己的文化知识越来越不够用。1962 年,按照她的愿望,组织上安排她到山东农学院(今山东农业大学)学习;1964年7月,徐建春被组织调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1971 年被选为中共山东省委常委;1973 年5 月被选为团省委书记;1977年 12月,山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她担任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到退休。
 
 

    接受记者采访时,徐建春感慨地说:“我这一生十年在基层,十年干共青团工作,还有十年干人大工作。最难忘的还是前二十年的工作,整天有做不完的事儿、使不完的劲儿,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啊!”

    采访结束时,徐建春再三嘱咐要通过本报捎几句话给现在的年轻人:“衷心地期望青年朋友们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摒弃表面的浮华,求真求实,在为国家和多数人的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的青春是短暂的,壮丽的青春永远年轻!”


                        2011-12-08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