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青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万象

马建红:讨价还价与公平交易

时间:2016-04-10 02:17来源:北京知青网作者:angelozh点击:773次
在我们今天的市场上,经常见有人赌咒发誓地表明着自己的童叟无欺,事实上却是骗你没商量。津津于砍价过程的交易双方,却也越来越失却了赤诚之心。没有诚信的市场,最终将沦为人与人之间互害的竞技场,这样的讨价还价“技能”,不要也罢。

 

漫画/曹一
    
 
       经常逛菜市场或小商品市场的人,往往用不了多久就会练成一个砍价高手,因为在这些地方,几乎所有东西都是可以砍价的。如今,砍价的场所早已延伸到了虚拟的网络市场,电商和买家之间互相亲昵地叫着“亲”,砍起价来可是毫不含糊,虽然有“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的说法,不过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卖家为赚了钱偷着乐和,买家则为省了几个子儿兴高采烈,各自欢天喜地过日子去了。
 
      这砍价的风习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反正连那些常住中国的老外,也都成了砍价的行家里手。被称为“头号中国通”的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他的自传《费正清中国回忆录》中,就曾活灵活现地讲述过他和夫人与店主讨价还价的“技巧”。与那些只和官方打交道的外国人不同,费正清夫妇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抵达中国后,就几乎完全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他们会在露天市场听人说书,或者是在北京前门外的天桥观看杂耍,或者去老北京剧院观看各类精彩的表演,那些戏剧舞台上依靠演员的动作凭空表演出来的跨门槛、上马、下马、船行驶在碧波当中、穿山越岭等剧情,他们也能看出“门道”来。正因为这样“接地气”的生活,才使他们在商店买家具、艺术品或日用品时,与卖家的讨价还价显得那么驾轻就熟。
 
 
 
      商店里商品的价格一般都不是固定的,费正清分析说店家看到富有的外国人时,可能就会将价格抬高一些。其实他的说法不太准确,因为商品价格的“虚高”,倒也不是只针对外国人,否则国人普遍的砍价本领也就无从练起。一般来说,卖家对本地买家要价相对适中,而对外地人或外国人就会“宰”得狠一些。费正清说如果他们以前去过某家商店,那么再去的话就是“老主顾”了。假如老板要价10美元,他们就会还价到5美元,同时他们还会解释其实并不是特别需要这个东西,这时老板就会提醒这个东西的稀缺性,然后降到9美元。他们会表示遗憾,只能出6美元,一边说一边准备离开。紧接着老板会说“最低价”了,看在与他们友谊的份上,赔本只卖8美元。而他们夫妻二人又会看在真诚的份上,提价到7美元。最终则以7.5美元的价格成交,皆大欢喜。看了这段描述,让人不得不佩服费正清的“头号中国通”,真不是浪得虚名。
 
      讨价还价是买卖双方寻求价格和价值对等的动态的博弈过程,不过,这样完成的交易,却也容易让人产生对商家甚至是对整个市场的不信任感。交易过程讲求的是公平,顾客即便因为砍下价来而觉得占了点儿便宜,仍然不如“明码实价”更能给人一种心理的平和。人们会想,虽然把价格“讲”下来了,商家还是有得赚,谁会做亏本的生意呢!既然砍价后能买到,那就说明商品本来就不值那么些钱,或者是质量有问题,以次充好,或者是有缺斤短两的其他猫腻,市场上设置“放心秤”是有来由的。反正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买到了东西,却也失去了对商家的信任。在这样的氛围中,市场呈现出来的繁荣就是病态的,而非健康的。另外,因砍价磨嘴皮子而增加了每笔交易的时间成本,其实也是对社会财富的一种侵蚀,而这却往往被买卖双方忽略掉了。
 
 
 
      在交易发展史中,也有既讨价还价,又不失诚信的例子。在希罗多德的名著《历史》中,有关于迦太基人与利比亚人之间的一场“国际贸易”的描写,“利比亚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的人是住在海拉克列斯柱的外面的,他们到达了这个地方并卸下了他们的货物;而在他们沿着海岸把货物陈列停妥之后,便登上了船,点起了有烟的火。当地的人民看到了烟便到海边来,他们放下了换取货物的黄金,然后从停货的地方退开。于是迦太基人便下船,检查黄金;如果他们觉得黄金的数量对他们的货物来说价格公平的话,他们便收下黄金,走他们的道路;如果觉得不公平的话,他们便再到船上去等着,而那里的人们便回来把更多的黄金加上去直到船上的人满意为止。据说在这件事上双方是互不欺骗的。迦太基人直到黄金和他们的货物价值相等时才去取黄金,而那里的人也只有在船上的人取走了黄金的时候才去动货物。”
 
 
 
      以当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种不可思议的买卖方式无疑是笨拙而费事的,但却是诚实而守信的。在我们今天的市场上,经常见有人赌咒发誓地表明着自己的童叟无欺,事实上却是骗你没商量。津津于砍价过程的交易双方,却也越来越失却了赤诚之心。没有诚信的市场,最终将沦为人与人之间互害的竞技场,这样的讨价还价“技能”,不要也罢。
 
       注:该文作者马建红是法学博士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杨屏:习仲勋与近平的父子情

    继弟弟远平之后,近平也来洛阳“还债”了,面对平民,当时贵为国家副主席的他,几乎90度的庄严一躬,鞠出了习家父子对天下老百姓的良心!也鞠出了习仲勋与近平撼人心魄的父......

  • 北京知青网关于知青纪念章发行的通知

    1968年,是我们知青这一代与共和国同命运共前进的同龄人值得隆重纪念的一年。因为,知青这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在共和国发展的史册上,以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忠......

  •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始末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 上海知青刘行军和他东北妻子的爱情故事

    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报道。历经辛酸坎坷,终于同18年前的爱人生活到了一起,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女子王亚文和知青刘行军之间的动人爱情故事,演绎了生活版的“小芳的故事”。......

  • 丁爱笛:陕北十年,那抹不去的回忆

    丁爱笛,1947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日照。出生地重庆。清华附中老三届,陕北延川插队十年,做过四年生产队长,四年大队书记兼公社副书记。1978年恢复高考进入上海工业大学。现......

  • 北知网网庆12周年暨上山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通知

    2018年8月25日,在北京珠江帝景豪庭酒店二楼举办盛大隆重的“庆祝北京知青网成立十二周年暨纪念上山下乡五十周年文艺联欢会”。热烈欢迎广大知青朋友参加。...

热点内容